古诗词网

吟哦壁间诗,恍与古人对。

薛季宣宋代〕《西山野步

雨夏作晴天,浮云带溶泄。西山旦驱马,踏破苍崖翠。

寒泉涨新绿,决决鸣环佩。上有吴郊畤,九曲羊肠细。

筑阁听松风,缥渺江无际。野僧喜客来,一见心已醉。

竹萌荐盘餐,玉切琅玕碎。吟哦壁间诗,恍与古人对。

时发一笑粲,韶闻殆忘味。清游淡何营,不知夕将至。

岸巾步箬谷,欲往叵自遂。酌此菩萨泉,为浣濯恶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吟哦古人

吟哦 yín é
(1).写作诗词;推敲诗句。 唐 李郢 《偶作》诗:“一杯正发吟哦兴,两盏还生去住愁。” 宋 张纲 《伤春》诗:“苦索吟哦成底急,且休拘束任吾真。” 元 张可久 《喜春来·永康驿中》曲:“荷盘敲雨珠千颗,山背披云玉一蓑,半篇诗景费吟哦。”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候补的饿殍在沟壑边吟哦。”
(2).有节奏地诵读。《宋史·儒林传八·何基》:“读诗之法,须扫荡胸次浄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使人感发,方为有功。”《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重湘 於灯下,将前诗吟哦了数遍。” 冰心 《斯人独憔悴》:“﹝ 颖铭 ﹞手里拿着一本唐诗,‘心不在焉’的只管往下吟哦。”  ——《漢語大詞典》
壁 bì《國語辭典》

壁 [ bì ]

  1. 墙垣。如:「铜墙铁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家居徒四壁立。」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2. 器物或生物的组织,有维持保护的功用。如:「炉壁」、「胃壁」、「细胞壁」。
  3. 险峻陡峭的山石。如:「悬崖峭壁」。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4. 军队驻守的营垒。如:「坚壁清野」、「壁垒分明」。《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汉书·卷一·高帝纪上》:「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
  5. 边、方面。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那壁姨姨,敢是赵盼儿么?」元·罗贯中《风云会·第四折》:「文官每这壁,武官每那壁,斟玉液,住金杯。」
  6.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最末宿,有星两颗。《孙子·火攻》:「发 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宿在箕、壁、翼、轸也。」也称为「东壁」。
  1. 驻扎、驻屯。《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1. 像壁一样陡峭的。如:「壁立千仞」。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恍 huǎng《國語辭典》

恍 [ huǎng ]

  1. 参见「恍惚 」条。
  1. 仿佛、好像。如:「恍如隔世」。宋·苏轼〈满江红·清颍东流〉词:「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红楼梦·第三回》:「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2. 突然、猛然。如:「恍然大悟」。《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秋公听说,心下恍悟道:『恁般说,莫不这位小娘子是神仙下降?』」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古人 gǔ rén
(1).古时的人。《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 汉 班昭 《东征赋》:“盍各言志,慕古人兮。” 唐 韩愈 《复志赋》:“考古人之所佩兮,閲时俗之所服。”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古人行事,殊非今人所及。”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2).指亡故之人。《诗·邶风·绿衣》:“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按,此指亡妻。《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 高祖 之庙乎!” 颜师古 注:“古人谓先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黄州忆王子立》:“ 张师厚 久已死,今年 子立 復为古人,哀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李兄 果是我八拜至交,指望再得相会,谁知已作古人!”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 汪原放 君已经成了古人了。”
(3).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的人类。亦称早期智人。如我国的 广东 马坝 人、 湖北 长阳 人和 山西 丁村 人等。  ——《漢語大詞典》
对 ( 對 ) duì
对 [ duì ]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2. 朝着:~酒当歌。
  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4. 跟,和:~他商量一下。
  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7. 看待,应付:~待。
  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12. 平分,一半:~开。
  13. 搀和(多指液体):~水。
  14. 量词,双:一~鹦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