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点检洞门题咏处,几多墨迹篆苍苔。

张式宋代〕《九鲤湖

半生漂落江湖外,此日登楼花正开。丹灶依然沈涧水,珠帘空自挂瑶台。

昔年道士何时去,前度游人今又来。点检洞门题咏处,几多墨迹篆苍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点检洞门题咏几多墨迹苍苔

点检(點檢)diǎn jiǎn
(1).考核,查察。 唐 杜甫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晓漏追趋青琐闥,晴窗点检白云篇。”《宋史·职官志三》:“ 绍兴 二年,詔於行在别置作院造器甲,令工部长贰提点,郎官逐旬点检。”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法微三》:“古人诗有误用重韵、重字者,皆是失点检处,必不可借以自文。”
(2).反省;检点。 唐 韩愈 《赠刘师服诗》:“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昔有人自言一日三点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且 青 本武人,不知法律,纵有使过公用钱,必非故意偷谩,不过失於点检,乞特与免勘。”
(3).查核,清点。 宋 晏殊 《木兰花》词:“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乱了多时,方才收脚,点检人数都在,单不见了 张委 、 张霸 二人。” 清 盛锦 《别家人》诗:“点检篋中裘葛具,预知别后寄衣难。”
(4).校点;差发。《旧唐书·懿宗纪》:“ 魏博 、 何弘敬 奏当道点检兵马一万三千赴行营。”
(5).官名。即都点检。《宋史·太祖纪》:“拜 太祖 检校太傅前殿都点检,以代 永德 ……夜五鼓,军士集驛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 明 吕坤 《呻吟语·治道》:“一世业官,苟且只於虚套搪塞,竟不嚼真味,竟不见成功,虽位至三公点检,真足媿汗学者思之。”
(6).评论,指摘。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五:“从来士夫以小疵累大德者多矣。若使日慎一日,岂怕有人来点检耶!”  ——《漢語大詞典》
洞门(洞门)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其一 洞门尽徐步,深院果幽期。
唐 杜甫 题省中院壁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唐 卢纶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洞门开旭日,清禁肃秋天。
唐 白居易 太湖石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唐 刘禹锡 桃源行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唐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六首 其六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
唐 崔涂 题授阳镇路 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
唐 马戴 黄神谷纪事 霹雳振秋岳,折松横洞门。
唐 罗隐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 其三 自此玄言绝,长应闭洞门。
唐 可止 山居 雪消春力展,花漫洞门垂。  ——《骈字类编》
题咏(題詠)tí yǒng
亦作“ 题咏 ”。
(1).歌吟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诗词以志纪念。 元 宋旡 《甘露寺放舶至瓜洲风作》诗:“愁烦復消释,题咏纪曾经。”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总论》:“ 晋 唐 名蹟,品题甚少;即有品题,不过观欵题名而已。至 宋 元 人始尚题咏。题得好益增名贵;题得不好,益增厌恶。”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嗣復分绘十图装册,乞名流题咏,一时作者九十餘人。”
(2).指为歌咏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的诗词。 宋 陆游 《上辛给事书》:“甚至於邮传之题咏,亲戚之书牘,军旅官府仓卒之间,符檄书判,类皆可以洞见其人之心术才能与夫平生穷达寿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已而泊舟,过长廊,见壁上题咏甚多,即命笔记词其上。”《红楼梦》第二三回:“话説 贾元春 自那日幸 大观园 回宫去后,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 探春 依次钞録妥协,自己编次,敍其优劣。” 端木蕻良 《遥远的风沙》:“都尉,巡阅史,边将……的题咏很多,看不过来了也看不清了。”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几多(幾多)jǐ duō
(1).几许,多少。 唐 李商隐 《代赠》诗之二:“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兵火之际,东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几多骨肉!” 陈毅 《中秋》诗:“如此江山堪热恋,几多艰险建殊功。”
(2).多么,何等。《朱子语类》卷六六:“圣人分明説,昔者圣人之作《易》,观象设卦繫辞焉以明吉凶,几多分晓。”  ——《漢語大詞典》
墨迹(墨蹟)mò jì
亦作“ 墨蹟 ”。亦作“ 墨跡 ”。
(1).墨色的痕迹;用墨钩勒的线条。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诸 黄 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其新细,殆不见墨跡,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明 马愈 《马氏日抄·蟹芦图》:“其蝤蛑媻珊、沙狗疾走之状,宛然在於墨蹟浓淡点染间。”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五国城》:“掘得 宋徽宗 所画鹰轴,用紫檀匣盛瘞千餘年,墨跡如新。”
(2).书、画的真迹;某人亲手写的字或画的画。《南史·范晔传》:“上示以 曄 墨迹, 曄 乃引罪。” 唐 张籍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学书求墨跡,酿酒爱朝和。”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家刻》:“余生平无所嗜好,最喜閲古法帖,而又喜看古人墨蹟。” 马南村 《燕山夜话·选帖和临池》:“因为敬仰他的为人,所以也重视他的墨迹。”  ——《漢語大詞典》
篆 zhuàn《國語辭典》

篆 [ zhuàn ]

  1. 一种汉字书体。参见「篆书 」条。如:「大篆」、「小篆」。
  2. 尊称他人的名字。如:「台篆」、「雅篆」。
  3. 印信。如:「接篆」。
  1. 用篆体字书写。《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李华传》:「华尝为鲁山令元德秀墓碑,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后人争模写之,号为『四绝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一一:「君恩彀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
  2. 刻镂、铭刻。如:「篆刻」。《聊斋志异·卷二·阿宝》:「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异类,姻好何可复圆?」
苍苔(蒼苔)cāng tái
青色苔藓。 晋 潘岳 《河阳庭前安石榴赋》:“壁衣苍苔,瓦被驳鲜,处悴而荣,在幽弥显。” 唐 杜甫 《醉时歌》:“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清 孙枝蔚 《醉题田家翁壁上》诗:“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风雨生苍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