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血食庇此方,永世终无渝。

章杰宋代〕《防风庙

弭楫山水县,驱马东南隅。
侯当溽暑至,乘凉出郊墟。
晓月醒魂梦,轻颸动襟裾。
气爽体自轻,纵意驰坦途。
俄然远嚣尘,平野酾清渠。
突兀见广殿,解鞍试入趋。
厥祝唯防风,庙貌侔王居。
槃杅残椒糈,惆怅走鼪鼯。
像设匪丰硕,胡能骨专车。
媲以二小君,宥坐五丈夫。
壮者黝而武,少者美且都。
所被皆甲胄,所执皆矛殳。
列侍立众鬼,昂头竞睢盱。
我欲诹本因,遗民孰与呼。
祛服立庑下,亟询乃淫巫。
指数为我陈,其辞诞以迂。
吾闻夏后氏,经启良勤劬。
泽水戢大患,巡狩遍中区。
稽山考制度,轨物示宏图。
冕弁拱黼座,玉帛罗庭除。
群臣并奔奏,臣职当罄输。
如波朝沧溟,混混川流俱。
於时独此侯,后至行趦趄。
天王赫震怒,萧斧命显诛。
其后越千禩,吴越相吞屠。
山隳出巨骨,睹眎咸惊呼。
使轺聘上国,彻俎咨真儒。
先圣与辩说,门人著於书。
愚生邈三季,复历千载余。
管窥偶致疑,鄙抱思略摅。
王制重述职,期会诚难逾。
川途或淹阻,驰骤有疾徐。
推诚不逆诈,大度宜纳洿。
尉佗怠朝贡,汉庭方剖符。
刘濞称内病,几杖赐勾吴。
矧在先王时,宪令期简孚。
贬爵与削地,轻重分差殊。
迨至三不朝,六师始诛鉏。
薄乎后期罪,何至绝头颅。
文命敷四海,祗德垂典谟。
班师远格苗,下车亲泣辠。
奚独汪芒氏,遽忍加金鈇。
吾观此邑壤,如环尽崎岖。
左方小类玦,众流复萦纡。
意彼漆姓君,继世居封禺。
负固资险阻,勇悍由魁梧。
虎视远京邑,狼贪生觊觎。
清跸来海峤,神兵卫龙舆。
势穷力已屈,席藁往自拘。
士师有常刑,明罚讵可逋。
异哉雄伟姿,恃以丧厥躯。
羿{戛戈换乔丿}不得死,斯人殆其徒。
犀角裹象万,终然被醢葅。
长狄正俗类,伯也为侨如。
舂喉逢富父,埋首当子驹。
诸国近剿灭,鄋瞒无遗孥。
斯事足可证,斯理谅非虚。
夫子作春秋,近详远则疏。
隐威事已略,况兹姓氏初。
繁简据旧史,疑信戒厚诬。
或讥陷刑戮,尸祝真谄谀。
答云无轻议,在礼存楷模。
黄能遭亟死,祀典其舍诸。
侯虽犯天宪,私惠曾霑濡。
束手赴棘水,靡烦动戈戵。
一国实被赐,重恩谁敢孤。
春秋荐苹藻,迎送嘈笙竽。
血食庇此方,永世终无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血食永世无渝

血食 xuè shí
(1).谓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左传·庄公六年》:“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餘?”《汉书·高帝纪下》:“故 粤王 亡诸 世奉 粤 祀, 秦 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 颜师古 注:“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 清 袁枚 《新齐谐·牛头大王》:“上帝命血食此方,汝塑像祀我,必有福应。”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五讲:“若説到灭族,他就怕祖宗血食断絶,不由得不拼命奋斗。”
(2).指用于祭祀的食品。《西游记》第六一回:“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
(3).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梁书·诸夷传·扶南国》:“王常楼居,不血食,不事鬼神。”  ——《漢語大詞典》
庇 bì《國語辭典》

庇 [ bì ]

  1. 遮蔽、掩蓋。如:「庇蔭」、「包庇」。《說文解字·广部》:「庇,蔭也。」唐·韓愈〈感春〉詩三首之一:「藤陰已可庇,落蕊還漫漫。」
  2. 保護。如:「庇護」、「庇佑」。《文選·陸倕·石闕銘》:「克明俊德,大庇生民。」《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應瑒詩》:「晚節值眾賢,會同庇天宇。」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永世 yǒng shì
(1).世世代代,永远。《书·微子之命》:“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 三国 魏 曹操 《分租与诸将掾属令》:“昔 赵奢 、 竇婴 之为将也,受赐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 清 王夫之 《自题墓石》:“幸全归于兹邱,固衔恤以永世。”
(2).终身。《诗·周颂·闵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章:“娘娘厚恩,奴婢永世难忘。” 鄢国培 《巴山月》第十七章三:“舅妈对我的好处,永世难忘。”  ——《漢語大詞典》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1.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2.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3. 人死:临~。送~。
  4.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5. 姓。
无渝(無渝)wú yú
不变。 宋 刘攽 《知襄州谢上表》:“犬马之心,以劳力故能有养;桑榆之景,虽已老尚冀无渝。” 宋 赵蕃 《善歌如贯珠赋》:“曲折而必遵於道,周圆而可法於珠,俾将继声者识乎有曲,审音者知我无渝。” 元 柳贯 《三月十日观书画古器物》诗:“精铜岁久刚性在,閒閲燥湿其无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