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鹅毛絮轻飏晴日,鸭头波暖摇青空。

郑伯玉宋代〕《绿野亭 其一

二月池边景色好,天与人意相怡融。鹅毛絮轻飏晴日,鸭头波暖摇青空。

幽鸟间关变新哢,高花乱旋飞斜红。樽前忽尔感时节,酌酒醉倒酬东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鹅毛晴日鸭头波暖青空

鹅毛(鵝毛)é máo
亦作“鵞毛”。
(1).鹅的羽毛。比喻雪。 唐 司空曙 《雪》诗之一:“ 乐游 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 元 吕止庵 《集贤宾·叹世》套曲:“到冬来,落琼花阵阵飘,剪鹅毛片片飞。”《白雪遗音·马头调·蒙古》:“冬雪天,如掌的鹅毛压倒了松树杈。”
(2).比喻浪花。 清 黄景仁 《后观潮行》:“鵞毛一白尚天际,倾耳已是风霆声。”
(3).比喻轻微的礼物。 宋 梅尧臣 《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诗:“去年我何有,鸭脚赠远人,人将比鹅毛,贵多不贵珍。” 宋 苏轼 《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4).比喻白绢。 唐 李贺 《恼公》诗:“龟甲开屏涩,鹅毛渗墨浓。” 王琦 汇解:“鹅毛,帛也。 吴均 诗:‘笔染鹅毛素。’”  ——《漢語大詞典》
絮 xù《國語辭典》

絮 [ xù ]

  1. 粗制棉。《说文解字·糸部》:「絮,敝绵也。」《汉书·卷四·文帝纪》:「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疋,絮三斤。」
  2. 弹松的棉花。如:「被絮」、「棉絮」。
  3. 附在植物上的茸毛。如:「柳絮」、「芦絮」。
  4. 姓。如汉代有絮舜。
  1. 将棉花均匀的塞进衣物里。如:「絮棉袄」、「絮褥子」。唐·李白〈子夜吴歌·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1. 形容说话啰嗦、没有重点。如:「絮叨」、「絮絮不休」。
  1. 厌烦、嫌恶。《红楼梦·第三四回》:「只拿那糖腌的玫瑰卤子和了,吃了半碗,又嫌吃絮了,不香甜。」
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1.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2.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3.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4.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5.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6.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飏 ( 颺 ) yáng
飏 [ yáng ]
  1. 飞扬;飘扬。《説文•風部》:“颺,風所飛揚也。”
  2. 飞。亦指遁走。《後漢書•吕布傳》:“譬如養鷹,飢即為用,飽則颺去。”
  3. 船缓缓行使。《正字通•風部》:“颺,舟徐行貌。”
  4. 水波荡漾。戰國宋玉《釣賦》:“退而牽行,下觸清泥,上則波颺。”
  5. 指声音高扬。《文心雕龍•聲律》:“沈則響發而斷,飛則聲颺不還。”
  6. 显扬;发扬。《書•益稷》:“工以納言,時而颺之。”
  7. 显明,出众。《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颺,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
  8. 颂扬;称颂。宋羅泌《路史後紀•疏仡紀》:“作《大化》、《大訓》、《六府》、《九原》之章,以颺禹功。”
  9. 清风。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七十三:“颺,《考聲》云:‘清風也。’”
  10. 举,扬起。《漢書•揚雄傳上》:“知衆嫭之嫉妒兮,何必颺緊之蛾眉?”
  11. 簸扬,去谷物糠枇。《正字通•風部》:“颺,簸颺,颺去康枇也。通作揚。《詩•小雅》作簸揚。”
  12. 抛;丢。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颺,猶抛也;丢也。”
晴日 qíng rì
晴天。 唐 苏颋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明 高启 《雨中晓卧》诗之一:“閒人晴日犹无事,风雨今朝正合眠。”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嬈。”  ——《漢語大詞典》
鸭头(鴨頭)yā tóu
鸭头色绿,形容水色。 唐 李贺 《同沉驸马赋得御沟水》诗:“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宋 苏轼 《送别》诗:“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清 纳兰性德 《踏莎行》词:“春水鸭头,春山鸚嘴。”  ——《漢語大詞典》
波暖
唐 罗邺 春夕寄友人时有与歌者南北 芳径春归花半开,碧山波暖雁初回。  ——《骈字类编》
摇 ( 搖 ) yáo
摇 [ yáo ]
  1. 摆动:~曳。~晃。~荡。~篮。动~。~摆。~头摆尾。~~欲坠。扶~直上。
  2. 往上升:风举云~。
青空 qīng kōng
碧空。蔚蓝的天空。 唐 许敬宗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锦鳞文碧浪,绣羽绚青空。” 元 岑安卿 《题晴川图》诗:“回眸遥望不可极,但见白玉飞青空。” 殷夫 《呵,我的爱》诗:“疏淡的新月在青空阑珊,我们同坐在松底溪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