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束书(束書)shù shū
(1).犹负籍。 唐 方干 《送班主簿入谒荆南韦常侍》诗:“束书成远去,还计莫经春。倒篋唯求醉,登舟自笑贫。”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梦锡 抱学有才……束书渡 淮 至 广陵 ,謁先主,辟置门下。”
(2).收起书籍。谓把书搁置一边。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明 唐顺之 《书丁近斋示孙卷后》:“今益衰且病,精力日减,於是经年束书不一观。” ——《漢語大詞典》
(2).收起书籍。谓把书搁置一边。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明 唐顺之 《书丁近斋示孙卷后》:“今益衰且病,精力日减,於是经年束书不一观。” ——《漢語大詞典》
归隐(歸隱)guī yǐn
回家隐居。 唐 李洞 《送轩辕先生归罗浮》诗:“旧山归隐浪摇青,緑鬢山童一帙经。”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千之侄》:“白髮未成归隐计,青衫儻有济时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登仕,是啖饭之道,归隐,也是啖饭之道。” ——《漢語大詞典》
黄山 huáng shān
(1). 汉 宫名。 汉惠帝 所建,在 陕西省 兴平县 西南。《文选·扬雄〈羽猎赋〉序》:“北绕 黄山 ,滨 渭 而东,周袤数百里。” 李善 注:“《汉书》曰:‘ 槐里 有 黄山 之宫。’” 唐 杜甫 《洞房》诗:“万里 黄山 北,园陵白露中。” 仇兆鳌 注引 晋灼 曰:“ 黄山 ,宫名,在 槐里 。” 清 钱谦益 《偕河东君泛舟拂水瞻拜先茔感叹有赠》诗:“万里 黄山 在何许?清秋白露空嗟咨!”
(2).山名。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八十里,曰 黄山 ,无草木,多竹箭。”
(3).山名。著名游览胜地。在 安徽省 黄山市 ,跨 歙 、 黟 、 休宁 等县。古名 黟山 , 唐 改今名。相传 黄帝 与 容成子 、 浮丘公 尝合丹于此,故名。诸峰列峙,著者三十六,尤以 天都 、 莲花 二峰为最高。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絶”。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中官欲于苑中作墨灶,取四湖九里松作煤, 彦衡 力持不可,曰:‘松当用 黄山 所产,此平地松岂可用?’” 明 徐渭 《歙石砚铭》:“出 歙 西门,步长桥,望 黄山 羣峯插天如剑戟。”
(4).黄土之山;荒山。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 ——《漢語大詞典》
(2).山名。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八十里,曰 黄山 ,无草木,多竹箭。”
(3).山名。著名游览胜地。在 安徽省 黄山市 ,跨 歙 、 黟 、 休宁 等县。古名 黟山 , 唐 改今名。相传 黄帝 与 容成子 、 浮丘公 尝合丹于此,故名。诸峰列峙,著者三十六,尤以 天都 、 莲花 二峰为最高。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絶”。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中官欲于苑中作墨灶,取四湖九里松作煤, 彦衡 力持不可,曰:‘松当用 黄山 所产,此平地松岂可用?’” 明 徐渭 《歙石砚铭》:“出 歙 西门,步长桥,望 黄山 羣峯插天如剑戟。”
(4).黄土之山;荒山。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名-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 中華民國的簡稱。
- 姓。如漢代有中京。
-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 半。如:「中夜」、「中途」。
- 正好。如:「適中」。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動-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山中
唐 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唐 岑参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
唐 储光羲 咏山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唐 戴叔伦 过故人陈羽山居 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
唐 李益 上黄堆烽 心期紫阁山中月,身过黄堆烽上云。
唐 韩翃 宿甑山 山中今夜何人,阙下当年近臣。
唐 刘禹锡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山中花带烟岚晚,栈底江涵雪水寒。
唐 王建 题柏岩禅师影堂 山中砖塔闭,松下影堂新。
唐 许浑 重伤杨攀处士二首 其一 酒纵山中性,诗留海上名。
唐 皮日休 寄润卿博士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宋 太上隐者 山居书事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宋 王禹偁 放言 其一 泽畔衣裳兰作佩,山中生计竹为扉。
宋 苏轼 赠王子直秀才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元 赵孟頫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四 长廊岩 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元 吴师道 寄张子长 叱石山中寻药侣,玩云林下读书声。
元 倪瓒 送元度北游 去寻天上仙人佩,肯顾山中隐者居。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 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
明 高启 梅花六首 其一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韵府拾遗 东韵》:沈约诗山中有桂树岁暮可言归李频诗梦野在山中 ——《骈字类编》
唐 岑参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 滩上思严子,山中忆许由。
唐 储光羲 咏山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唐 戴叔伦 过故人陈羽山居 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
唐 李益 上黄堆烽 心期紫阁山中月,身过黄堆烽上云。
唐 韩翃 宿甑山 山中今夜何人,阙下当年近臣。
唐 刘禹锡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山中花带烟岚晚,栈底江涵雪水寒。
唐 王建 题柏岩禅师影堂 山中砖塔闭,松下影堂新。
唐 许浑 重伤杨攀处士二首 其一 酒纵山中性,诗留海上名。
唐 皮日休 寄润卿博士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宋 太上隐者 山居书事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宋 王禹偁 放言 其一 泽畔衣裳兰作佩,山中生计竹为扉。
宋 苏轼 赠王子直秀才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元 赵孟頫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四 长廊岩 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元 吴师道 寄张子长 叱石山中寻药侣,玩云林下读书声。
元 倪瓒 送元度北游 去寻天上仙人佩,肯顾山中隐者居。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 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
明 高启 梅花六首 其一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韵府拾遗 东韵》:沈约诗山中有桂树岁暮可言归李频诗梦野在山中 ——《骈字类编》
偶遇
陆游春日杂兴诗今朝偶遇村夫子借得齐民一卷书 ——《韵府拾遗 遇韵》
浮丘 fú qiū
(1).即 浮丘公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传》:“ 浮丘公 接 王子乔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凤笙篇》:“莫学吹笙 王子晋 ,一遇 浮丘 断不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见寄》诗:“何时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将昇第九天。” 宋 司马光 《游仙曲》之二:“何时得接 浮丘 袂,沧海横飞万餘里。”参见“ 浮丘公 ”。
(2).复姓。 汉 有 浮丘伯 。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漢語大詞典》
(2).复姓。 汉 有 浮丘伯 。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漢語大詞典》
翁 wēng《國語辭典》
翁 [ wēng ]
名- 父亲。《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宋·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参见「翁姑」、「翁婿」等条。
- 对男性长者的尊称。如:「老翁」、「李翁」、「渔翁」。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对男性的尊称。如:「仁翁」、「某翁」。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 姓。如汉代有翁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