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山鸟声中彭泽吟,海鸥影里苏门啸。

陈煇清代〕《白塘归隐为莆阳陈维祯赋

陈生小隐读书处,白塘远隔青山墅。地接沧浪九曲烟,门迎壶翠双峰雨。

寂寂幽栏鸟雀閒,草堂昼掩青松关。冲朝猿鹤来何事,落日渔樵相与还。

清溪月出弦高调,盘石风来可垂钓。山鸟声中彭泽吟,海鸥影里苏门啸。

年来为客意都迷,眼前几负沧洲期。片帆明日武陵去,桃花笑杀归来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山鸟彭泽海鸥苏门啸

山鸟(山鸟)
魏晋 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鱼龙瀺灂,山鸟群飞。
唐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 竹里馆 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唐 卢象 竹里馆 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
唐 李白 游谢氏山亭 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儒衣山鸟怪,汉节野童看。
唐 韦应物 简卢陟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其十三 吏来山鸟散,酒熟野人过。
唐 白居易 游宝称寺 野猿疑弄客,山鸟似呼人。
唐 王建 荆门行 月明山鸟多不栖,下枝飞上高枝啼。
唐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六首 其六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
唐 许浑 秋霁寄远 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
唐 许浑 南海府罢南康阻浅行侣稍登陆而迈主人燕饯至频暮宿东溪 山鸟一声人未起,半床春月在天涯。
唐 赵嘏 赠金刚三藏 锡随山鸟动,经附海船回。
唐 李咸用 江南曲 孤舟有客归未得,乡梦欲成山鸟啼。
唐 方干 山中言事 山鸟踏枝红果落,家童引钓白鱼惊。
唐 曹松 钟陵野步 渚樯齐驿树,山鸟入公田。
唐 罗隐 春日登上元石头故城 野花相笑落满地,山鸟自惊啼傍人。
宋 欧阳修 沧浪亭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啾喧。
宋 陆游 小酌 野花经雨自开落,山鸟穿林时去来。
宋 赵师秀 大慈道 野花春后发,山鸟涧中飞。
金 李俊民 集古 送客之荆南 千山红树万山云,山鸟江枫得雨新。
元 马祖常 石田山居八首 其八 花曙鸣山鸟,芹春跃岸鱼。
元 许谦 西山万象亭 野僧倚竹啸留客,山鸟穿林啼唤人。  ——《骈字类编》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彭泽(彭澤)péng zé
(1).泽名。即今 鄱阳湖 。在 江西省 北部。又名 彭湖 、 彭蠡 。《韩诗外传》卷三:“左 洞庭 之波,右 彭泽 之水。”
(2).县名。 汉 代始设。在今 江西省 北部。 晋 陶潜 曾为 彭泽 令,因以“彭泽”借指 陶潜 。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 睢园 緑竹,气凌 彭泽 之樽; 鄴水 朱华,光照 临川 之笔。”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有匹夫而不名者,若 步兵 、 彭泽 之类是也。” 清 秋瑾 《菊》诗:“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 彭泽 志徒雄。”  ——《漢語大詞典》
吟 yín《國語辭典》

吟 [ yín ]

  1. 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
  2. 叹息。《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
  3. 咏、诵。如:「吟咏」。《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4. 啼叫、鸣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5. 口吃、话说不清楚。《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通「唫」。
  1. 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头吟〉。」
海鸥(海鷗)hǎi ōu
(1).鸟名。上体主要呈苍灰色,下体白色,生活在海边和内陆河流湖泊附近,吃鱼、螺、昆虫,也吃谷物和其他植物的嫩叶。 南朝 宋 谢灵运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海鸥戏春岸,天鷄弄和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鸥》:“在海者名海鸥,在江者名江鸥。”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又有一天到了 大西洋 岸,看见了沙滩上游戏的孩子和海鸥。”
(2).一种战船名。 宋 曾慥 《类说·海物异名记·海鸥棠橹》:“ 越 人水战,凌波赴敌则有海鸥--舟名也,又曰穿行鱼。”  ——《漢語大詞典》
影 yǐng《國語辭典》

影 [ yǐng ]

  1. 光线被遮挡而造成的阴暗形象。如:「人影」、「树影」、「阴影」。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人、物的形象或图像。如:「摄影」、「背影」、「身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写了武松乡贯、年甲、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红楼梦·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
  1. 参见「影印 」条。
  2. 仿照、描摹。如:「这篇小说是影了此一真人实事所写成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汉之赋颂,影写楚世。」
  3. 掩蔽、隐藏。《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对面松林里影著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家望。」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1.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2.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3.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4.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5.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6.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苏门啸(蘇門嘯)sū mén xiào
《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后以“苏门啸”指嘨咏。亦比喻高士的情趣。 唐 孟浩然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诗:“风泉有清音,何必 苏门 啸。” 宋 林逋 《中峰》诗:“自爱 苏门 啸,怀贤思不羣。” 宋 陆游 《谢徐志父帐干惠诗编》诗:“舂容清庙歌,縹緲 苏门 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