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北客乐驰驱,髀肉浑不生。

周绪宋代〕《书事

北客乐驰驱,髀肉浑不生。
轻风入马蹄,一瞬万里平。
朝发长安都,暮抵受降城。
阴山闻鬼哭,征人昼夜行。
黄尘虽染衣,紫翠堪夺睛。
男儿平生游,壮志多屡惊。
刑楚岂不佳,舟楫非吾情。
休夸鱼稻乡,莫恋烟波清。
幸能脱毛锥,侧听匣中鸣。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北客驰驱髀肉

北客
唐 薛能 行次灵龛驿寄西蜀尚书 北客推车指蜀门,乾阳知已近临坤。  ——《骈字类编》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驰驱(馳驅,馳敺)chí qū
      亦作“ 驰敺 ”。亦作“ 驰駈 ”。
      (1).策马疾驰。《孟子·滕文公下》:“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汉书·贾山传》:“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敺射猎,一日再三出。” 颜师古 注:“敺与驱同。” 唐 杜甫 《哀王孙》诗:“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清 杨思圣 《入栈纪行》:“壮怀在驰駈,漫自赋感遇。” 徐迟 《直薄峨眉金顶记》:“一座大雪山,先显现了它的腰身,然后显出了它的高峰群,它的全貌。它如同蜡象,驰驱而来,无可比拟的巍峨。”
      (2).奔走;效力。 宋 苏辙 《代张公祭蔡子正资政文》:“声闻於朝,遂付兵枢,剔朽鉏荒,许之驰驱。” 清 黄遵宪 《〈人境庐诗草〉自序》:“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今日磨礰学风,他日驰驱国事,离法律之观念,即寸步不可行。”
      (3).放纵。《诗·大雅·板》:“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 毛 传:“驰驱,自恣也。” 唐 李德裕 《论游幸状·人君动敬天道》:“又古人云:‘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伏维陛下稍节驰驱,以顺天意。”  ——《漢語大詞典》
      髀肉 bì ròu
      大腿上的肉。亦为“髀肉復生”的简缩。 唐 白居易 《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后》诗:“战袍破犹在,髀肉生欲圆。”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鞍马怜髀肉,簪缨视鬢毛。”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尚有眼光牛背上,不消髀肉马蹄间。”  ——《漢語大詞典》
      浑 ( 渾 ) hún
      浑 [ hún ]
      1. 水不清,污浊:~水摸鱼。~浊。
      2. 骂人糊涂,不明事理:~人。~话。~蛋。~~噩噩。
      3. 全,满:~身。~然。
      4. 天然的,淳朴的:~古。~朴。~厚。
      5. 简直:“白头搔更短,~欲不胜簪。”
      6. 姓。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