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不幸颜如花,一朝飘泊在天涯。
曹孔章〔明代〕《题王高翰单于昭君夜坐图》
天如穹庐塞云黑,胡地寒多胡草白。
阴山积雪不曾消,马潼驼峰作常食。
一身不幸颜如花,一朝飘泊在天涯。
宫中不识天子面,哪知世有呼韩邪。
银烛煌煌照清夜,咫尺腥膻杂兰麝。
强含娇笑对毡裘,啼痕暗裛。
单于未醉酒频倾,琵琶不弹肠断声。
谁知万里多情月,祇与昭阳一样明。
阴山积雪不曾消,马潼驼峰作常食。
一身不幸颜如花,一朝飘泊在天涯。
宫中不识天子面,哪知世有呼韩邪。
银烛煌煌照清夜,咫尺腥膻杂兰麝。
强含娇笑对毡裘,啼痕暗裛。
单于未醉酒频倾,琵琶不弹肠断声。
谁知万里多情月,祇与昭阳一样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身 yī shēn
(1).一个躯干。《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2).指整个身躯。《南齐书·裴昭明传》:“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须?” 宋 张载 《西铭》:“以人观之,四肢百骸具於一身者,体也。”
(3).谓独自一人。《战国策·赵策三》:“世以 鲍焦 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令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唐 王维 《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西游记》第八五回:“樵夫呵,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掛碍,我却死得不甚乾浄。”《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指独子单传。《后汉书·周勰传》:“自 勰 曾祖父 扬 至 勰 孙 恂 ,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隻。”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一:“三世但一身,南瞻每挥涕。”
(5).全身;浑身。《荡寇志》第七一回:“这厮一身横肉,正好喂猪狗。”《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打出一身的黑紫色来,他的手脚才渐渐的热了过来。” 姚雪垠 《长夜》三:“这个惨无人道的小场面和这一句威胁性的话,使 菊生 起一身鸡皮疙瘩。”
(6).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在西边最末的那个卡座上坐着的是个青年……穿着一身咖啡色的条子西装。” ——《漢語大詞典》
(2).指整个身躯。《南齐书·裴昭明传》:“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须?” 宋 张载 《西铭》:“以人观之,四肢百骸具於一身者,体也。”
(3).谓独自一人。《战国策·赵策三》:“世以 鲍焦 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令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唐 王维 《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西游记》第八五回:“樵夫呵,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掛碍,我却死得不甚乾浄。”《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指独子单传。《后汉书·周勰传》:“自 勰 曾祖父 扬 至 勰 孙 恂 ,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隻。”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一:“三世但一身,南瞻每挥涕。”
(5).全身;浑身。《荡寇志》第七一回:“这厮一身横肉,正好喂猪狗。”《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打出一身的黑紫色来,他的手脚才渐渐的热了过来。” 姚雪垠 《长夜》三:“这个惨无人道的小场面和这一句威胁性的话,使 菊生 起一身鸡皮疙瘩。”
(6).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在西边最末的那个卡座上坐着的是个青年……穿着一身咖啡色的条子西装。” ——《漢語大詞典》
不幸 bù xìng
(1).不幸运,倒霉。《论语·雍也》:“有 颜回 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邢昺 疏:“凡事应失而得曰幸,应得而失曰不幸。”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僕家不幸,诸父诸兄,皆康彊早世,如僕者,又可以图於长久哉!” 巴金 《家》三一:“她不愿意看见不幸的结局,她更不愿意承担恶名。” 魏巍 《创造幸福的家乡》:“八月五日晚上,一个沉痛的不幸的消息无情地来到了--我没有考上学校。” 丁玲 《梦珂》:“但不幸的事,还毫不容情接踵的逼来,第二年他妻子便在难产中遗下一个女孩死了。”
(2).指灾祸,亦特指死。《战国策·韩策二》:“前所以不许 仲子 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 仲子 所欲报仇者为谁?”《汉书·苏武传》:“来时,大夫人已不幸, 陵 送葬至 阳陵 。” 颜师古 注:“不幸亦谓死。”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九章:“她越想越怕,仿佛不幸已经临头。”
(3).表示不希望发生而竟然发生。《汉书·卜式传》:“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繇直道者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侍郎果以是冬败,余言不幸而言中也。”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不幸而言中,这倒使人不知他所操何术了。” ——《漢語大詞典》
(2).指灾祸,亦特指死。《战国策·韩策二》:“前所以不许 仲子 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 仲子 所欲报仇者为谁?”《汉书·苏武传》:“来时,大夫人已不幸, 陵 送葬至 阳陵 。” 颜师古 注:“不幸亦谓死。”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九章:“她越想越怕,仿佛不幸已经临头。”
(3).表示不希望发生而竟然发生。《汉书·卜式传》:“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繇直道者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侍郎果以是冬败,余言不幸而言中也。”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不幸而言中,这倒使人不知他所操何术了。” ——《漢語大詞典》
颜 ( 顏 顔 ) yán
颜 [ yán ]
- 面容,脸色,脸面:容~。开~。~面。~色。笑逐~开。鹤发童~。
- 色彩:~料。五~六色。
- 姓。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一朝 yī zhāo
(1).一个早晨。《诗·小雅·彤弓》:“鐘鼓既设,一朝饗之。”《汉书·贾谊传》:“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汉 王充 《论衡·状留》:“不崇一朝,輒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謁之, 襄子 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魏书·艺术传·刘灵助》:“ 灵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是给婶婶买海味去了,那要得吗?”参见“ 一朝之忿 ”。 ——《漢語大詞典》
(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謁之, 襄子 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魏书·艺术传·刘灵助》:“ 灵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是给婶婶买海味去了,那要得吗?”参见“ 一朝之忿 ”。 ——《漢語大詞典》
飘泊(飄泊)piāo bó
(1).指船只飘流停泊。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 煇 顷在 泰州 ,偶 倭国 有一舟飘泊在境上。”
(2).比喻东奔西走,行止无定。《魏书·袁式传》:“虽羈旅飘泊,而清贫守度,不失士节。” 宋 范成大 《元夜忆群从》诗:“遥怜好兄弟,飘泊两江村。” 巴金 《我的眼泪》:“我飘泊了一些地方,我又回到山明水秀的 江 南。”
(3).飘落。 唐 韩愈 《杏花》诗:“今旦胡为忽惆悵,万片飘泊随西东。” 宋 蒋元龙 《好事近》词:“帘捲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五色花朶﹞随风颺下,飘泊满庭。”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东奔西走,行止无定。《魏书·袁式传》:“虽羈旅飘泊,而清贫守度,不失士节。” 宋 范成大 《元夜忆群从》诗:“遥怜好兄弟,飘泊两江村。” 巴金 《我的眼泪》:“我飘泊了一些地方,我又回到山明水秀的 江 南。”
(3).飘落。 唐 韩愈 《杏花》诗:“今旦胡为忽惆悵,万片飘泊随西东。” 宋 蒋元龙 《好事近》词:“帘捲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五色花朶﹞随风颺下,飘泊满庭。”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天涯 tiān yá
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餘里,各在天一涯”。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维桑与梓,翻若天涯。”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冰心 《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