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晦迹隐山林,甘学崇文不崇武。
邮亭咫尺堪投宿,手握亲姑憩茅屋。
抱薪就地旋铺摊,支颐相向吞声哭。
旁人问我是何方,俯首哀哀诉衷曲。
妾家祖居金华府,海道曾为上千户。
举艘运粟大都回,金牌敕赐双飞虎。
兄弟晦迹隐山林,甘学崇文不崇武。
今朝玉堂宋学士,亦与妾家同一谱。
笄年嫁向衢州城,夫婿好学明《诗经》。
《离骚》子史遍搜揽,志欲出仕苏苍生。
前春郡邑忽交辟,辞亲千里趋神京。
丹墀对策中殿举,驰书归报泥金名。
承恩拜除阆州守,飘然画舫西南行。
到官未几访遗老,要把奸顽尽除扫。
日则升堂治公务,夜则挑灯理文稿。
守廉不使纤尘污,执法致遭僚佐怒。
府推获罪苦相攀,察院来提有谁诉。
临行囊橐无锱铢,惟有旧日将去书。
城中父老泣相送,道傍过者咸嗟吁。
一时征赃动盈万,妾夫自料无从办。
经旬苦打不成招,暗嘱家人莫送饭。
嗟乎饿死囹圄中,旗军原籍来抄封。
当时指望耀门户,岂期一旦翻成空。
亲邻怜妾贫如洗,敛钞殷勤馈行李。
伶仃三口到京师,奉旨编军戍金齿。
阿弟远送龙江边,临歧抱头哭向天。
姊南弟北两相痛,别后再会知何年。
开船未远子病倒,求医问卜皆难保。
武昌城外野坡前,白骨谁怜葬青草。
初然有子相依傍,身安且不忧家荡。
如今子死姑年高,纵到云南有谁望。
八月官船渡常德,促装登途整行色。
空林日暮鹧鸪啼,声声叫到行不得。
上山险如登天梯,百户发放来取齐。
雨晴泥滑把姑手,一步一仆身沾泥。
晚来走向营中宿,神思昏昏倦无力。
五更睡重起身迟,饭锅未熟旗头逼。
翻思昔日深闺内,远行不出中门外。
融融日影上栏干,花落庭前鸟声碎。
宝髻斜簪金凤翘,翠云蝉鬓娥眉娇。
绣床新刺双蛱蝶,坐久尚怯春风饶。
岂知一旦夫亡后,万里遐荒要亲走。
半途日暮姑云饥,欲丐奉姑羞举口。
同来一妇天台人,情怀薄似秋空云。
丧夫未经二十日,画眉重嫁盐商君。
血色红裙绣罗袄,终日骑驴涉长道。
稳坐不知行路难,扬鞭笑指青山小。
取欢但感新人心,那忆旧夫恩爱深。
吁嗟风俗日颓败,废尽大义贪黄金。
妾心汪汪淡如水,宁受饥寒不受耻。
几回欲葬江鱼腹,姑存未敢先求死。
前途姑身少康健,辛苦奉姑终不怨。
姑亡妾亦随姑亡,地下何惭见夫面。
说罢伤心泪如雨,咽咽垂头不成语。
路傍过者为酸心,隔岭孤猿叫何许。
抱薪就地旋铺摊,支颐相向吞声哭。
旁人问我是何方,俯首哀哀诉衷曲。
妾家祖居金华府,海道曾为上千户。
举艘运粟大都回,金牌敕赐双飞虎。
兄弟晦迹隐山林,甘学崇文不崇武。
今朝玉堂宋学士,亦与妾家同一谱。
笄年嫁向衢州城,夫婿好学明《诗经》。
《离骚》子史遍搜揽,志欲出仕苏苍生。
前春郡邑忽交辟,辞亲千里趋神京。
丹墀对策中殿举,驰书归报泥金名。
承恩拜除阆州守,飘然画舫西南行。
到官未几访遗老,要把奸顽尽除扫。
日则升堂治公务,夜则挑灯理文稿。
守廉不使纤尘污,执法致遭僚佐怒。
府推获罪苦相攀,察院来提有谁诉。
临行囊橐无锱铢,惟有旧日将去书。
城中父老泣相送,道傍过者咸嗟吁。
一时征赃动盈万,妾夫自料无从办。
经旬苦打不成招,暗嘱家人莫送饭。
嗟乎饿死囹圄中,旗军原籍来抄封。
当时指望耀门户,岂期一旦翻成空。
亲邻怜妾贫如洗,敛钞殷勤馈行李。
伶仃三口到京师,奉旨编军戍金齿。
阿弟远送龙江边,临歧抱头哭向天。
姊南弟北两相痛,别后再会知何年。
开船未远子病倒,求医问卜皆难保。
武昌城外野坡前,白骨谁怜葬青草。
初然有子相依傍,身安且不忧家荡。
如今子死姑年高,纵到云南有谁望。
八月官船渡常德,促装登途整行色。
空林日暮鹧鸪啼,声声叫到行不得。
上山险如登天梯,百户发放来取齐。
雨晴泥滑把姑手,一步一仆身沾泥。
晚来走向营中宿,神思昏昏倦无力。
五更睡重起身迟,饭锅未熟旗头逼。
翻思昔日深闺内,远行不出中门外。
融融日影上栏干,花落庭前鸟声碎。
宝髻斜簪金凤翘,翠云蝉鬓娥眉娇。
绣床新刺双蛱蝶,坐久尚怯春风饶。
岂知一旦夫亡后,万里遐荒要亲走。
半途日暮姑云饥,欲丐奉姑羞举口。
同来一妇天台人,情怀薄似秋空云。
丧夫未经二十日,画眉重嫁盐商君。
血色红裙绣罗袄,终日骑驴涉长道。
稳坐不知行路难,扬鞭笑指青山小。
取欢但感新人心,那忆旧夫恩爱深。
吁嗟风俗日颓败,废尽大义贪黄金。
妾心汪汪淡如水,宁受饥寒不受耻。
几回欲葬江鱼腹,姑存未敢先求死。
前途姑身少康健,辛苦奉姑终不怨。
姑亡妾亦随姑亡,地下何惭见夫面。
说罢伤心泪如雨,咽咽垂头不成语。
路傍过者为酸心,隔岭孤猿叫何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兄弟 xiōng dì
(1).哥哥和弟弟。《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诗·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郑玄 笺:“人之恩亲,无如兄弟之最厚。”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婚媾不通,兄弟永絶。” 元 李直夫 《冻苏秦》第二折:“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再难续。”
(2).姐妹。古代姐妹亦称兄弟。《孟子·万章上》:“ 弥子 之妻与 子路 之妻,兄弟也。”《明史·费宏传》:“ 宏 从弟编修 寀 ,其妻与 濠 妻,兄弟也。”
(3).古代对同姓宗亲的称呼。《仪礼·丧服》:“大夫之子於兄弟,降一等。” 郑玄 注:“兄弟,犹言族亲也。”《诗·小雅·常棣序》:“常棣,燕兄弟也。” 孔颖达 疏:“兄弟者,共父之亲,推而广之,同姓宗族皆是也。”
(4).古代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因亦借指婚姻嫁娶。《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联兄弟。” 郑玄 注:“兄弟,昏姻嫁娶也。” 孙诒让 正义:“谓异姓兄弟也。”《仪礼·曾子问》:“如壻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弔……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 何休 注:“ 宋 鲁 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
(5).古代对亲戚的统称。《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 郑玄 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去。” 郑玄 注:“兄弟,主人亲戚也。” 清 凤韶 《凤氏经说·九族无外兄弟有外》:“经称兄弟,同异姓皆有之。”
(6).指同姓国家。《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孔 传:“以蕃屏王室,以和协同姓之邦。”《晏子春秋·问上七》:“昔吾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夷吾 保乂 齐国 ,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 冀州 。” 张纯一 校注:“谓兄弟之国。”《史记·晋世家》:“ 曹 , 叔振鐸 之后; 晋 , 唐叔 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7).比喻两者相似,不相上下。《论语·子路》:“子曰:‘ 鲁 卫 之政,兄弟也。’” 何晏 集解:“ 鲁 , 周公 之封; 卫 , 康叔 之封。 周公 康叔 既为兄弟, 康叔 睦於 周公 ,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评论 鲁 卫 二国之政相似,如 周公 康叔 之为兄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卫 之政,兄弟之文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8).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亦以称友情深笃的人。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 唐童 何足道哉!”《水浒传》第七五回:“ 吴用 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兄弟们,酒喝够了,快吃饭吧!”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於是吾徒夙与 张君 有兄弟之好者,各为歌诗以送之。”
(9).对弟弟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思量了,兄弟 欢郎 忒年纪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见了兄弟病势,已到十分,涕泣道:‘怎便狼狈至此?’”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把手一摆,意思是请兄弟在阶沿上坐下。”
(10).男子自称。《老残游记》第三回:“那年,兄弟署 曹州 的时候,几乎无一天无盗案。” 孙中山 《国民会议足以解决中国内乱》:“诸君,兄弟向来主张和平统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
(2).姐妹。古代姐妹亦称兄弟。《孟子·万章上》:“ 弥子 之妻与 子路 之妻,兄弟也。”《明史·费宏传》:“ 宏 从弟编修 寀 ,其妻与 濠 妻,兄弟也。”
(3).古代对同姓宗亲的称呼。《仪礼·丧服》:“大夫之子於兄弟,降一等。” 郑玄 注:“兄弟,犹言族亲也。”《诗·小雅·常棣序》:“常棣,燕兄弟也。” 孔颖达 疏:“兄弟者,共父之亲,推而广之,同姓宗族皆是也。”
(4).古代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因亦借指婚姻嫁娶。《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联兄弟。” 郑玄 注:“兄弟,昏姻嫁娶也。” 孙诒让 正义:“谓异姓兄弟也。”《仪礼·曾子问》:“如壻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弔……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 何休 注:“ 宋 鲁 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
(5).古代对亲戚的统称。《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 郑玄 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去。” 郑玄 注:“兄弟,主人亲戚也。” 清 凤韶 《凤氏经说·九族无外兄弟有外》:“经称兄弟,同异姓皆有之。”
(6).指同姓国家。《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孔 传:“以蕃屏王室,以和协同姓之邦。”《晏子春秋·问上七》:“昔吾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夷吾 保乂 齐国 ,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 冀州 。” 张纯一 校注:“谓兄弟之国。”《史记·晋世家》:“ 曹 , 叔振鐸 之后; 晋 , 唐叔 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7).比喻两者相似,不相上下。《论语·子路》:“子曰:‘ 鲁 卫 之政,兄弟也。’” 何晏 集解:“ 鲁 , 周公 之封; 卫 , 康叔 之封。 周公 康叔 既为兄弟, 康叔 睦於 周公 ,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评论 鲁 卫 二国之政相似,如 周公 康叔 之为兄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卫 之政,兄弟之文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8).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亦以称友情深笃的人。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 唐童 何足道哉!”《水浒传》第七五回:“ 吴用 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兄弟们,酒喝够了,快吃饭吧!”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於是吾徒夙与 张君 有兄弟之好者,各为歌诗以送之。”
(9).对弟弟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思量了,兄弟 欢郎 忒年纪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见了兄弟病势,已到十分,涕泣道:‘怎便狼狈至此?’”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把手一摆,意思是请兄弟在阶沿上坐下。”
(10).男子自称。《老残游记》第三回:“那年,兄弟署 曹州 的时候,几乎无一天无盗案。” 孙中山 《国民会议足以解决中国内乱》:“诸君,兄弟向来主张和平统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
晦迹(晦跡)huì jì
亦作“ 晦跡 ”。 谓隐居匿迹。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侨栖仁於东里,凤晦迹於西堂。”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僕晦迹江湖,忘形鱼鸟。” 清 钮琇 《觚賸·序赋创格》:“ 陈鹤客 , 三岛 长洲 人, 崇禎 末为博士弟子有声,国初晦跡授徒。” ——《漢語大詞典》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 伤痛:~恻。
- 怜悯:恻~之心。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山林 shān lín
(1).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 赵树理 《三里湾·国庆前夕》:“咱们社里还有副业、有水利、有山林、有菜园、有牲口……每部门都得有正副负责人。”
(2).借指隐居。 南朝 梁 沈约 《与谢朏敕》:“尝谓山林之志,上所宜弘。” 宋 苏轼 《王安石赠太傅制》:“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宋史·种放传》:“ 种放 , 河南 洛阳 人也……每往来 嵩 华 间,慨然有山林意。”
(3).指隐居之地。 明 都穆 《谭纂》卷上:“ 洪熙 初年, 仁庙 尝幸 文渊阁 ,间公曰:‘今山林亦有人乎?’”
(4).园林。《汉书·东方朔传》:“ 竇太主 曰:‘愿陛下时忘万事,养精游神,从中掖庭回舆,枉路临妾山林,得献觴上寿,娱乐左右。’”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公主园中有山,谦不敢称第,故託山林也。”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四:“词赋工无益,山林跡未赊。”
(5).山林体文章的省称。 明 代与“台阁体”相对。 清 黄宗羲 《辞张郡侯修郡志书》:“盖文章之道,臺阁、山林,其体阔絶。” ——《漢語大詞典》
(2).借指隐居。 南朝 梁 沈约 《与谢朏敕》:“尝谓山林之志,上所宜弘。” 宋 苏轼 《王安石赠太傅制》:“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宋史·种放传》:“ 种放 , 河南 洛阳 人也……每往来 嵩 华 间,慨然有山林意。”
(3).指隐居之地。 明 都穆 《谭纂》卷上:“ 洪熙 初年, 仁庙 尝幸 文渊阁 ,间公曰:‘今山林亦有人乎?’”
(4).园林。《汉书·东方朔传》:“ 竇太主 曰:‘愿陛下时忘万事,养精游神,从中掖庭回舆,枉路临妾山林,得献觴上寿,娱乐左右。’”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公主园中有山,谦不敢称第,故託山林也。”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四:“词赋工无益,山林跡未赊。”
(5).山林体文章的省称。 明 代与“台阁体”相对。 清 黄宗羲 《辞张郡侯修郡志书》:“盖文章之道,臺阁、山林,其体阔絶。” ——《漢語大詞典》
甘 gān《國語辭典》
甘 [ gān ]
形- 甜美的。如:「味香甘甜」。《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五出》:「海南荔子味尤甘,杨娘娘偏喜啖。」
- 美好。《诗经·小雅·甫田》:「以祁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左传·昭公十一年》:「币重而言甘,诱我也。」
- 美味的食物。《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晋·陶渊明〈有会而作诗〉:「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 姓。如秦代有甘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顺遂。《左传·庄公九年》:「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
- 乐意、情愿、自愿。如:「甘愿」、「甘拜下风」、「自甘堕落」。《诗经·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学 ( 學 ) xué
学 [ xué ]
-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
-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
-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崇文 chóng wén
(1).谓崇尚文治。《魏书·高祖纪下》:“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寧八荒,然於习武之方,犹为未尽。” 唐 李皓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诗:“偃武 尧 风接,崇文 汉 道恢。”
(2).古代掌管文化的官职。《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协律、揔章之司,厚伦正俗;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 张铣 注:“崇文、成均,文学官也。” ——《漢語大詞典》
(2).古代掌管文化的官职。《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协律、揔章之司,厚伦正俗;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 张铣 注:“崇文、成均,文学官也。”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崇武
春秋桓公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阅榖梁传大阅者何阅兵车也其日以为崇武故谨而日之 北史韦阆传阆族弟珍珍子彧迁平远将军东豫州刺史于城北置崇武馆以习武焉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