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邻昨夜飞红雨,落花如霰随风举。
东邻昨夜飞红雨,落花如霰随风举。
千丛缀绮谢繁枝,九陌垂青隐芳树。
忆昨芳妍乍放时,含娟凝艳骋容姿。
盈盈绛帻承曦暖,烨烨瑶英泛露滋。
地拟昆溟霞作幄,门连阊阖玉雕题。
昆溟阊阖非人境,喜得繁华荐清景。
共讶同心照日开,坐怜并蒂临风整。
鸣弦伐鼓斗春菲,列彩飞觞延昼永。
为君催晓下朱楼,为君欢燕淹华省。
华省朱楼春昼迟,雕栏色色自称奇。
蝶翅轻穿翡翠筠,龙柯误触秋千丝。
名园岂辨烟和树,名卉难分菌与芝。
名园名卉色非一,夺目瑶华纷转日。
总多富贵卫张门,不让风流王谢室。
风流富贵擅谁家,照耀纵横本自夸。
别有仙葩吐仙种,疑从琼岛泛琼华。
绿畹斜攒珠蕊树,玉盘遥挂赤城花。
万斛香中贮甘露,五云芝上护流霞。
霞飞露染春光暮,东邻远客西邻戍。
鸾镜佳人愁里看,雁门征客暗中度。
此情难语北征人,此情偏入东家妇。
百啭莺呼作怨声,一叶花飞减妆素。
莺花岁暗可重新,节物朝来已非故。
簇陌游丝逐飙空,垂堤空梗向流东。
含香故弄妆台上,袭暖偏留舞袖中。
含香袭暖竟何处,乍入东墙复西署。
悠扬未识飘零归,寂历如随风雨去。
乍惊叶萼忽辞丛,何况飘廊兼委路。
随蓬不恋故根春,冲燕宁知托巢羽。
梧桐井畔映光寒,桃李蹊阴暮色阑。
蟋蟀机残催锦字,凤凰楼迥乏青鸾。
青鸾锦字总迢绝,见此令人心欲折。
败叶逢君可赠题,孤条感妾能生檗。
掇叶攀条聊自持,回簪转黛顾容仪。
茱萸锦上红尘恨,杨柳声中玉笛悲。
三千图画怜芳迹,十二阑干凋翠眉。
青苔忍诵蘼芜调,红树曾题芍药诗。
题诗欲寄远行客,春风相忆故园陌。
瑶池千岁始重看,锦瑟三春勿轻掷。
千丛缀绮谢繁枝,九陌垂青隐芳树。
忆昨芳妍乍放时,含娟凝艳骋容姿。
盈盈绛帻承曦暖,烨烨瑶英泛露滋。
地拟昆溟霞作幄,门连阊阖玉雕题。
昆溟阊阖非人境,喜得繁华荐清景。
共讶同心照日开,坐怜并蒂临风整。
鸣弦伐鼓斗春菲,列彩飞觞延昼永。
为君催晓下朱楼,为君欢燕淹华省。
华省朱楼春昼迟,雕栏色色自称奇。
蝶翅轻穿翡翠筠,龙柯误触秋千丝。
名园岂辨烟和树,名卉难分菌与芝。
名园名卉色非一,夺目瑶华纷转日。
总多富贵卫张门,不让风流王谢室。
风流富贵擅谁家,照耀纵横本自夸。
别有仙葩吐仙种,疑从琼岛泛琼华。
绿畹斜攒珠蕊树,玉盘遥挂赤城花。
万斛香中贮甘露,五云芝上护流霞。
霞飞露染春光暮,东邻远客西邻戍。
鸾镜佳人愁里看,雁门征客暗中度。
此情难语北征人,此情偏入东家妇。
百啭莺呼作怨声,一叶花飞减妆素。
莺花岁暗可重新,节物朝来已非故。
簇陌游丝逐飙空,垂堤空梗向流东。
含香故弄妆台上,袭暖偏留舞袖中。
含香袭暖竟何处,乍入东墙复西署。
悠扬未识飘零归,寂历如随风雨去。
乍惊叶萼忽辞丛,何况飘廊兼委路。
随蓬不恋故根春,冲燕宁知托巢羽。
梧桐井畔映光寒,桃李蹊阴暮色阑。
蟋蟀机残催锦字,凤凰楼迥乏青鸾。
青鸾锦字总迢绝,见此令人心欲折。
败叶逢君可赠题,孤条感妾能生檗。
掇叶攀条聊自持,回簪转黛顾容仪。
茱萸锦上红尘恨,杨柳声中玉笛悲。
三千图画怜芳迹,十二阑干凋翠眉。
青苔忍诵蘼芜调,红树曾题芍药诗。
题诗欲寄远行客,春风相忆故园陌。
瑶池千岁始重看,锦瑟三春勿轻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东邻(東鄰)dōng lín
(1).东边的邻居。《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后汉书·刘赵淳于江传序》:“言以义养,则 仲由 之菽,甘于东邻之牲。”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叶圣陶 《穷愁》:“赌窟既破,全市喧传,群来聚视博徒何如人…… 阿松 东邻子 金荣 与焉。”
(2).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后因以“东邻”指美女。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二:“自古有秀色, 西施 与东邻。” 五代 阎选 《浣溪沙》词:“ 刘 阮 信非仙洞客, 嫦娥 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3).亦作“ 东厸 ”。特指 殷 纣王 。《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厸,古邻字也。”一本作“ 东邻 ”。 ——《漢語大詞典》
(2).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后因以“东邻”指美女。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二:“自古有秀色, 西施 与东邻。” 五代 阎选 《浣溪沙》词:“ 刘 阮 信非仙洞客, 嫦娥 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3).亦作“ 东厸 ”。特指 殷 纣王 。《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厸,古邻字也。”一本作“ 东邻 ”。 ——《漢語大詞典》
昨夜 zuó yè
(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漢語大詞典》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漢語大詞典》
飞红(飛紅)fēi hóng
(1).落花。 宋 秦观 《千秋岁》词:“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似海。”亦指落下的花。 明 高启 《楼上》诗:“春风似念无花看,远送飞红到砚臺。”
(2).(脸上)飞快地现出红晕。《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媳妇子见我进去,把脸飞红的走出来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一:“ 刘桂兰 脸颊飞红了。”
(3).犹绯红。《红楼梦》第五二回:“只有 晴雯 独卧于炕上,脸上烧的飞红。” 茅盾 《子夜》三:“她的脸色现在又飞红了,她的眼光迷乱。” ——《漢語大詞典》
(2).(脸上)飞快地现出红晕。《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媳妇子见我进去,把脸飞红的走出来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一:“ 刘桂兰 脸颊飞红了。”
(3).犹绯红。《红楼梦》第五二回:“只有 晴雯 独卧于炕上,脸上烧的飞红。” 茅盾 《子夜》三:“她的脸色现在又飞红了,她的眼光迷乱。” ——《漢語大詞典》
雨 yǔ/yù《國語辭典》
雨 [ yǔ ]
名-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落的小水滴。如:「春雨」、「梅雨」、「风雨交加」、「秋风秋雨愁煞人」。
- 朋友。如:「旧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雨 [ yù ]
动- 下雨。《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有若传》:「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 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苏轼〈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 滋润、灌溉。唐·孟郊〈终南山下作〉诗:「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动-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 伶俐。如:「俐落」。
-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动-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名-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 (一)之又音。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霰 xiàn《國語辭典》
霰 [ xiàn ]
名- 雨点遇冷空气凝成的雪珠,降落时呈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圆锥形,多降于下雪之前。如:「雨霰」、「霜霰」。宋·欧阳修〈玉楼春·春山敛黛低歌扇〉词:「洛城春色待君来,莫到落花飞似霰。」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正飞绵作雪,落红成霰。」
随风(隨風)suí fēng
(1).卦象名。《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颖达 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随,物无不顺。” 高亨 注:“本卦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随风乃比教命重申。”
(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随俗从众。《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 惲 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吕向 注:“言 会宗 犹復随口如风之靡草,亦何求称善之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杰,有不随风草偃哉!风之既成,贤君相三纪挽之不足;风之将变,一狂士败之有餘。” ——《漢語大詞典》
(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随俗从众。《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 惲 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吕向 注:“言 会宗 犹復随口如风之靡草,亦何求称善之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杰,有不随风草偃哉!风之既成,贤君相三纪挽之不足;风之将变,一狂士败之有餘。” ——《漢語大詞典》
举 ( 舉 ) jǔ
举 [ jǔ ]
-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 发起,兴办:~义。~办。创~。
- 提出:~要。~例。
- 推选,推荐:推~。荐~。
- 全:~国。~世。~家。
-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
- 攻克:“一战而~鄢、郢”。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