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郡大乡官,例亦有馈遗。
俞公晚好事,垂涎及荔支。
愿贬枫亭驿,甘作驿丞卑。
忘意荔熟日,端坐饱啖之。
事有谬不然,倾耳听我词。
枫亭闽孔道,迎送无停时。
漳泉贵宦多,暑行喜夜驰。
东迎接不及,南送已嫌迟。
炎天夫马缺,每被豪奴笞。
此亦丞常分,受辱其所宜。
及至荔支熟,苦情公不知。
驿庭只四树,树老半枯枝。
每岁贡上官,皆派丞往赍。
岁有熟不熟,上官循旧规。
十万献抚按,百万分三司。
四郡大乡官,例亦有馈遗。
张家赊数担,李家复那移。
封缄青笼内,渡江敢辞危。
伺候烈日中,暍死敢言疲。
门吏急使用,乃得进丹墀。
不然香气变,色味复差池。
小则受棰楚,大则冠袍褫。
上官幸色喜,归见妻孥悲。
张三昨索价,李四又忙追。
门前递骂呼,簪珥典偿伊。
衣衫准子钱,反言伊受亏。
妻孥交口詈,驿丞两耳垂。
荔支有此苦,谁说甜如饴。
公思啖尤物,一事颇燥脾。
莆多荔支园,园丁旧为。
五月六月交,朱实已累累。
贩子未采摘,园丁不暂离。
中搭四柱楼,夜以防偷儿。
园丁卧楼中,两手如悬捶。
珊瑚为我幄,碧玉为我帷。
园林悄无人,惟有凉月窥。
伸手即可摘,摘食复奚疑。
口吮荔支汁,指剥荔支皮。
皮核卸楼下,堆积如城陴。
饱即扪腹卧,恬若陈希夷。
既不费银钱,又无人把持。
清福如此享,神仙亦妒其。
家家亦有园,宋香品最奇。
崔亭与鬯山,霞墩及东陂。
陈紫比毛嫱,江绿匹西施。
年年皆遍尝,题咏壁淋漓。
自署荔仙人,不羡加太师。
无端客钟陵,十载滞归期。
荔熟必入梦,醒来空嗟咨。
无罪坐自囚,无官反自羁。
言梅宁止渴,说饼岂疗饥。
清福不得享,作计无乃痴。
昨为人写生,费墨及胭脂。
今复弄纸笔,挥汗作此诗。
诗以嘲俞公,因之以自嗤。
愿贬枫亭驿,甘作驿丞卑。
忘意荔熟日,端坐饱啖之。
事有谬不然,倾耳听我词。
枫亭闽孔道,迎送无停时。
漳泉贵宦多,暑行喜夜驰。
东迎接不及,南送已嫌迟。
炎天夫马缺,每被豪奴笞。
此亦丞常分,受辱其所宜。
及至荔支熟,苦情公不知。
驿庭只四树,树老半枯枝。
每岁贡上官,皆派丞往赍。
岁有熟不熟,上官循旧规。
十万献抚按,百万分三司。
四郡大乡官,例亦有馈遗。
张家赊数担,李家复那移。
封缄青笼内,渡江敢辞危。
伺候烈日中,暍死敢言疲。
门吏急使用,乃得进丹墀。
不然香气变,色味复差池。
小则受棰楚,大则冠袍褫。
上官幸色喜,归见妻孥悲。
张三昨索价,李四又忙追。
门前递骂呼,簪珥典偿伊。
衣衫准子钱,反言伊受亏。
妻孥交口詈,驿丞两耳垂。
荔支有此苦,谁说甜如饴。
公思啖尤物,一事颇燥脾。
莆多荔支园,园丁旧为。
五月六月交,朱实已累累。
贩子未采摘,园丁不暂离。
中搭四柱楼,夜以防偷儿。
园丁卧楼中,两手如悬捶。
珊瑚为我幄,碧玉为我帷。
园林悄无人,惟有凉月窥。
伸手即可摘,摘食复奚疑。
口吮荔支汁,指剥荔支皮。
皮核卸楼下,堆积如城陴。
饱即扪腹卧,恬若陈希夷。
既不费银钱,又无人把持。
清福如此享,神仙亦妒其。
家家亦有园,宋香品最奇。
崔亭与鬯山,霞墩及东陂。
陈紫比毛嫱,江绿匹西施。
年年皆遍尝,题咏壁淋漓。
自署荔仙人,不羡加太师。
无端客钟陵,十载滞归期。
荔熟必入梦,醒来空嗟咨。
无罪坐自囚,无官反自羁。
言梅宁止渴,说饼岂疗饥。
清福不得享,作计无乃痴。
昨为人写生,费墨及胭脂。
今复弄纸笔,挥汗作此诗。
诗以嘲俞公,因之以自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四郡
汉书西域传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 后汉书杜笃传拓地万里威震八荒肇置四郡据守敦煌注四郡谓酒泉武威张掖敦煌也 元史兀良合台传自出师至此凡二年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洎乌白等蛮三十七部 水经注说文曰郡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八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碑文凡任四郡历 州未尝以货殖经怀去如始至 ——《骈字类编》
大 dà/dài/tài《國語辭典》
大 [ dà ]
形-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 [ tài ]
形-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 [ dài ]
- 參見「大夫 」條。
乡官(鄉官)xiāng guān
(1).古代乡中官吏办公的馆舍。官,“ 馆 ”的古字。《管子·立政》:“五乡之师出朝,遂於乡官,致乡属。” 郭沫若 等集校:“ 王引之 云:‘乡官,谓乡师治事处也。’ 俞樾 云:‘官、馆,古今字也。’”《汉书·循吏传·黄霸》:“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鰥寡贫穷者。” 颜师古 注:“乡官,乡所治处也。”
(2).一乡所属官吏的总称。历代异制异名。如 周 之乡大夫、乡师、党正、族师、闾胥、比长; 汉 之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隋 唐 以后多为无俸役职,如 唐 之里正、坊正; 宋 之衙前、耆长、壮丁、散从、承符、弓手。 太平天囯 时期更大兴乡官,如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平时管理乡政,战时则为军官。 清 朱彝尊 《题沈上舍洞庭移居图》诗之三:“只合全家 太湖 去,免教小吏侮乡官。”《平山冷燕》第十四回:“前面那一所花园,是甚么乡官人家的?”参阅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 ——《漢語大詞典》
(2).一乡所属官吏的总称。历代异制异名。如 周 之乡大夫、乡师、党正、族师、闾胥、比长; 汉 之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隋 唐 以后多为无俸役职,如 唐 之里正、坊正; 宋 之衙前、耆长、壮丁、散从、承符、弓手。 太平天囯 时期更大兴乡官,如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平时管理乡政,战时则为军官。 清 朱彝尊 《题沈上舍洞庭移居图》诗之三:“只合全家 太湖 去,免教小吏侮乡官。”《平山冷燕》第十四回:“前面那一所花园,是甚么乡官人家的?”参阅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 ——《漢語大詞典》
例 lì《國語辭典》
例 [ lì ]
名- 可供比照或依据的标准。如:「惯例」、「体例」、「范例」、「史无前例」。
- 比类、比照。如:「以古例今」、「以此例彼」。
- 按规定的、照常的。如:「例行公事」。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馈遗(饋遺,餽遺)kuì yí
馈赠。《史记·孝武本纪》:“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餘金钱帛衣食。”《南史·萧洽传》:“ 洽 清身率职,馈遗一无所受,妻子不免飢寒。”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到官之日,除弊政,絶馈遗。”
餽遺:赠与。餽,通“ 馈 ”。《史记·吕不韦列传》:“ 安国君 及夫人因厚餽遗 子楚 ,而请 吕不韦 傅之。”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举朝文武阉寺,皆有餽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向慕之,每以餽遗阶进。” ——《漢語大詞典》
餽遺:赠与。餽,通“ 馈 ”。《史记·吕不韦列传》:“ 安国君 及夫人因厚餽遗 子楚 ,而请 吕不韦 傅之。”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举朝文武阉寺,皆有餽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向慕之,每以餽遗阶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