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崔亭与鬯山,霞墩及东陂。

宋珏明代〕《读金陵俞仲髦荔枝辞戏作五十四韵

俞公晚好事,垂涎及荔支。
愿贬枫亭驿,甘作驿丞卑。
忘意荔熟日,端坐饱啖之。
事有谬不然,倾耳听我词。
枫亭闽孔道,迎送无停时。
漳泉贵宦多,暑行喜夜驰。
东迎接不及,南送已嫌迟。
炎天夫马缺,每被豪奴笞。
此亦丞常分,受辱其所宜。
及至荔支熟,苦情公不知。
驿庭只四树,树老半枯枝。
每岁贡上官,皆派丞往赍。
岁有熟不熟,上官循旧规。
十万献抚按,百万分三司。
四郡大乡官,例亦有馈遗。
张家赊数担,李家复那移。
封缄青笼内,渡江敢辞危。
伺候烈日中,暍死敢言疲。
门吏急使用,乃得进丹墀。
不然香气变,色味复差池。
小则受棰楚,大则冠袍褫。
上官幸色喜,归见妻孥悲。
张三昨索价,李四又忙追。
门前递骂呼,簪珥典偿伊。
衣衫准子钱,反言伊受亏。
妻孥交口詈,驿丞两耳垂。
荔支有此苦,谁说甜如饴。
公思啖尤物,一事颇燥脾。
莆多荔支园,园丁旧为。
五月六月交,朱实已累累。
贩子未采摘,园丁不暂离。
中搭四柱楼,夜以防偷儿。
园丁卧楼中,两手如悬捶。
珊瑚为我幄,碧玉为我帷。
园林悄无人,惟有凉月窥。
伸手即可摘,摘食复奚疑。
口吮荔支汁,指剥荔支皮。
皮核卸楼下,堆积如城陴。
饱即扪腹卧,恬若陈希夷。
既不费银钱,又无人把持。
清福如此享,神仙亦妒其。
家家亦有园,宋香品最奇。
崔亭与鬯山,霞墩及东陂。
陈紫比毛嫱,江绿匹西施。
年年皆遍尝,题咏壁淋漓。
自署荔仙人,不羡加太师。
无端客钟陵,十载滞归期。
荔熟必入梦,醒来空嗟咨。
无罪坐自囚,无官反自羁。
言梅宁止渴,说饼岂疗饥。
清福不得享,作计无乃痴。
昨为人写生,费墨及胭脂。
今复弄纸笔,挥汗作此诗。
诗以嘲俞公,因之以自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东陂

崔 cuī《國語辭典》

崔 [ cuī ]

  1. 高大险峻。《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文选·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隐辚郁律。」
  1. 姓。如唐代有崔颢。
亭 tíng《國語辭典》

亭 [ tíng ]

  1. 秦汉时的地方治安机构。《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2. 古代建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以便旅客投宿休息。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 守望敌情的处所。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三首之三:「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4. 有顶无墙,供人憩息、观赏的建筑物,多筑在花园或路旁。如:「凉亭」、「茅亭」。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 一种供办公或营业使用的小型房子。如:「票亭」、「邮亭」、「电话亭」。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鬯 chàng《國語辭典》

鬯 [ chàng ]

  1. 古代祭祀时所用的香酒,由郁金香酿秬黍而成。《说文解字·鬯部》:「鬯,以秬酿郁艸,芬芳攸服,以降神也。」
  2. 弓套。《诗经·郑风·大叔于田》:「抑鬯弓忌。」唐·孔颖达·正义:「鬯者,盛弓之器;鬯弓,谓弢弓而纳之鬯中。」通「韔」。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草木茂盛。《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夏得大德,青龙止于郊;草木鬯茂。」唐·颜师古·注:「鬯与畅同。」通「畅」。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1.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2.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3. 姓。如晋代有山涛。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霞 xiá《國語辭典》

霞 [ xiá ]

  1. 阳光照在云层上所映出的红色光彩。如:「朝霞」、「晚霞」。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 彩色的。如:「霞光」、「霞杯」、「凤冠霞帔」。
墩 dūn《國語辭典》

墩 [ dūn ]

  1. 沙土堆成的高丘。如:「土墩」、「沙墩」。
  2. 用来支撑、垫物的粗壮木石或砖石所砌成的基础。如:「桥墩」、「木墩」、「门墩」、「石墩」。
  3. 量词。计算丛生植物的单位。如:「一墩麻条」。同「丛 」、「束」。
  4. 术数用语。指隆起的地形。《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从浦口山上发脉,一个墩,一个砲。」
及 jí《國語辭典》

及 [ jí ]

  1. 到、到達。如:「及至」、「及第」、「推己及人」。《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鄭國遊人來及家,洛陽行子空歎息。」
  2. 趕得上。如:「及時」、「及早」、「來得及」、「迅雷不及掩耳」。
  3. 比得上。《論語·公冶長》:「非爾所及也。」唐·李白〈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4. 牽涉、發生關係。如:「波及」、「涉及」、「言不及義」。
  5. 古君位傳襲制度中兄弟相傳。如:「兄終弟及」。《禮記·禮運》:「大人世及以為禮。」
  1. 與、和。《書經·湯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唐·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东陂(东陂)
南北朝 朱异 还东田宅赠朋离诗 池入东陂水,窗引北岩云。
唐 王绩 游仙四首 其一 暂出东陂路,过访北岩前。
唐 张九龄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僚 因声达霄汉,持拙守东陂。
唐 孟浩然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陂。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