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用石斋,万口称股肱。
见恶必远避,见善尝加恭。石田乃隐者,赋诗亦多工。
如何论朝政,所论殊不公。此札实差谬,何谓声枌枌。
到处任播扬,有类衡与纵。碧川居论思,如何不纳忠。
致书戒老夫,友道皆云隆。追思昔年事,大明丽长空。
尧舜喜复出,万几任匆匆。纳谏真如流,明良喜相逢。
荆榛委篱落,芝术收药笼。万姓乐熙皞,四方无鞠讻。
今上初出阁,庶事元老总。九卿集东阁,讲官索儒宗。
先求语言正,更论德学崇。人各荐一二,不称交相攻。
老夫荐两杨,碧川川流壅。为语带乡音,不及问学充。
因之又复荐,元老耳若聋。欣然用石斋,万口称股肱。
碧川已备知,岂肯心怀凶。同乡又相亲,度量廓有容。
维时科道官,有事忤宸衷。一朝下缧绁,难便责保庸。
颠末尚未知,焉敢干重瞳。台部上民事,俞旨俱已蒙。
日暮无人收,厥职谁与供。越例送台部,又恐触衮龙。
天曹借中书,摄事犹宾鸿。此举实旧规,碧川岂不聪。
书来既善道,如何报科中。彼若击巨石,我犹履薄冻。
今复寄吴下,大伤君子风。碧川岂为此,姻旧情雍雍。
意必有憸邪,假此成己功。抑恐入铨者,邪正有不同。
或嫌不超擢,或怨非要冲。当时吕都谏,气节侪何颙。
亦尝论此辈,怀毒犹𥘯蜂。其祸必在后,亦或先其躬。
福善与祸淫,循环两无穷。莫道此言虚,应若丰山钟。
云衢谩委蛇,何必好怔忪。马周三十贵,屡受唐室封。
崇卑各分定,何必萦心胸。石田若闻此,其言未必从。
我欲到虎丘,携酒追吟踪。愿言保遐寿,待我谈始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欣然
高高兴兴的样子 ——《整理自网络》
用 yòng《國語辭典》
用 [ yòng ]
名- 功效。如:「功用」、「效用」、「作用」、「有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 钱财的花费。如:「家用」、「费用」。《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器物。如:「器用」。《国语·周语上》:「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 姓。如汉代有用虬。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任命。如:「任用」。《论语·阳货》:「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 行使、施行。如:「运用」、「应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进食、吃喝。如:「用餐」、「用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
- 要、需要。如:「不用急」、「反正今天没课,你不用来。」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 表示行为的方式、凭借。相当于「以」。如:「用手蒙住眼睛。」《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 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唐·柳宗元〈梓人传〉:「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孙文〈心理建设自序〉:「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用能鼓励风潮,造成时势。」
石斋(石斋)
殷尧藩过友人幽居诗石斋盟四友年下顿生春 ——《骈字类编》
万口(万口)
宋 苏轼 孔长源挽词二首 其二 潮声半夜千岩响,诗句明朝万口传。
宋 刘宰 雅去鹊来篇 忽惊雅散鹊交飞,高枝报喜仍低枝。万口欢呼声动地,府今尽放三年税。 ——《骈字类编》
宋 刘宰 雅去鹊来篇 忽惊雅散鹊交飞,高枝报喜仍低枝。万口欢呼声动地,府今尽放三年税。 ——《骈字类编》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 量轻重:~量(liáng )。
-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 名号:名~。简~。~号。~谓。职~。
- 说:声~。~快。~病。~便。
- 赞扬:~道。~许。~颂。~赞。
- 举:~兵。~觞祝寿。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股肱 gǔ gōng
(1).大腿和胳膊。《书·说命下》:“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孔 传:“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 汉 刘向 《说苑·君道》:“ 楚国 之有不穀也,由身之有匈脇也;其有令尹司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水浒传》第二十回:“自此 梁山泊 十一位头领聚义,真乃是交情浑似股肱,义气如同骨肉。”
(2).比喻左右辅佐之臣。《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汉书·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济为舟楫重,任託股肱亲。”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夫以中堂之勛名功业,任寄股肱,而又和易同众,行之尚如此其艰,其他可知矣!”
(3).辅佐;捍卫。《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 周公 、 大公 股肱 周 室,夹辅 成王 。”《汉书·路温舒传》:“故大将军受命 武帝 ,股肱 汉国 。” 唐 韩愈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伏惟閤下,股肱帝室,藩垣天下。”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封干王诏》:“胞靖共尔位,世世股肱天朝也。”
(4).指拱卫首都或某一中心城市、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地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中牟 ,三国之股肱, 邯郸 之肩髀。” 唐 李德裕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致仕上柱国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序》:“旋以股肱近地, 河 关 要津,爰輟信臣,再监戎旅。”《英烈传》第二十回:“今 常州府 及 宜兴 、 广德 、 寧国 、 镇江 等处,正是 金陵 股肱,若不即取,诚为手足之患。” 清 叶士宽 《上党》诗:“三辅真肩脊, 河东 旧股肱。”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左右辅佐之臣。《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汉书·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济为舟楫重,任託股肱亲。”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夫以中堂之勛名功业,任寄股肱,而又和易同众,行之尚如此其艰,其他可知矣!”
(3).辅佐;捍卫。《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 周公 、 大公 股肱 周 室,夹辅 成王 。”《汉书·路温舒传》:“故大将军受命 武帝 ,股肱 汉国 。” 唐 韩愈 《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伏惟閤下,股肱帝室,藩垣天下。”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封干王诏》:“胞靖共尔位,世世股肱天朝也。”
(4).指拱卫首都或某一中心城市、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地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中牟 ,三国之股肱, 邯郸 之肩髀。” 唐 李德裕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致仕上柱国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序》:“旋以股肱近地, 河 关 要津,爰輟信臣,再监戎旅。”《英烈传》第二十回:“今 常州府 及 宜兴 、 广德 、 寧国 、 镇江 等处,正是 金陵 股肱,若不即取,诚为手足之患。” 清 叶士宽 《上党》诗:“三辅真肩脊, 河东 旧股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