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戴 dài《國語辭典》
戴 [ dài ]
动- 把东西附加在头、面、胸、臂等处。如:「戴花」、「戴帽子」、「戴眼镜」。
- 以头顶著。如:「披星戴月」、「不共戴天之仇」。《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云。」
- 拥护、推崇。如:「爱戴」、「拥戴」。《文选·张衡·东京赋》:「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 姓。如汉代有戴德、戴圣,治《礼记》传世,世称为「大戴」、「小戴」。
鳌头(鼇頭)áo tóu
亦作“鰲头”。
(1). 唐 宋 时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鳌的殿陛石正中,因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 唐 姚合 《和卢给事酬裴员外》:“鸳鷺簪裾上 龙尾 , 蓬莱宫殿 压鼇头。” 五代 李瀚 《留题座主和凝旧阁》:“座主登庸归凤闕,门生批詔立鰲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刘子仪 侍郎三入翰林,意望入两府,颇不懌。诗云:‘蟠桃三窃成何事,上尽鰲头跡转孤。’称疾不出。”
(2).借指状元。 宋 叶适 《蔡尚书挽词》之一:“总角都鼇头,老生甘伏膺;白首参豹尾,后出夸先登。” 金 赵秉文 《上清宫》诗之二:“鼇头他日几人在,尊酒而今一笑开。”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当日向西厢月底潜,今日向琼林宴上搊,谁承望跳东墙脚步儿占了鰲头?” 明 沈受先 《三元记·讲学》:“胸中星斗敛,笔底云烟染,看春闈鰲头许谁先占?”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龙梭三娘》:“陛下亦知新状元 江 某,为老身螟蛉子乎?何絶无香火情,忍以鰲头佳士陷縲絏?”后用以比喻首位或第一。参见“ 鼇头独占 ”。 ——《漢語大詞典》
(1). 唐 宋 时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鳌的殿陛石正中,因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 唐 姚合 《和卢给事酬裴员外》:“鸳鷺簪裾上 龙尾 , 蓬莱宫殿 压鼇头。” 五代 李瀚 《留题座主和凝旧阁》:“座主登庸归凤闕,门生批詔立鰲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刘子仪 侍郎三入翰林,意望入两府,颇不懌。诗云:‘蟠桃三窃成何事,上尽鰲头跡转孤。’称疾不出。”
(2).借指状元。 宋 叶适 《蔡尚书挽词》之一:“总角都鼇头,老生甘伏膺;白首参豹尾,后出夸先登。” 金 赵秉文 《上清宫》诗之二:“鼇头他日几人在,尊酒而今一笑开。”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当日向西厢月底潜,今日向琼林宴上搊,谁承望跳东墙脚步儿占了鰲头?” 明 沈受先 《三元记·讲学》:“胸中星斗敛,笔底云烟染,看春闈鰲头许谁先占?”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龙梭三娘》:“陛下亦知新状元 江 某,为老身螟蛉子乎?何絶无香火情,忍以鰲头佳士陷縲絏?”后用以比喻首位或第一。参见“ 鼇头独占 ”。 ——《漢語大詞典》
天外 tiān wài
(1).天之外。极言高远。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漢語大詞典》
(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水浮
魏书杨侃传时所用钱人多私铸稍就薄小乃至风飘水浮米斗几直一千 说苑草木秋死松柏独在水浮万物玉石留止葬韩愈祭郑夫人文水浮陆走丹旐翩然至诚感神返 中原 王仲言慈宁殿赋山壤献灵川流效祉陆架水浮风屯云委 李绅忆万岁楼望金山诗见山绝下 ——《骈字类编》
鳅 ( 鰍 ) qiū
鳅 [ qiū ]
- 〔泥~〕鱼,体圆,尾侧扁,皮上有黏液很滑。生活在河湖、水田等处,常钻在泥中,肉可食。常用以喻人的滑头。
穴 xué《國語辭典》
穴 [ xuè ]
名- 人居的土室。《诗经·大雅·绵》:「陶复陶穴,未有室家。」
- 洞窟,泛指地上或建筑物的坑、洞。如:「洞穴」、「幽穴」、「岩穴」。《文选·宋玉·风赋》:「空穴来风。」
- 坟墓、墓坑。如:「墓穴」。《诗经·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三:「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 窝巢。如:「巢穴」、「兔穴」、「犁庭扫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 中医称人体经脉会聚的要害,多为密集的神经末稍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处。如:「穴道」、「经穴」、「太阳穴」。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挖凿。《墨子·备穴》:「敢问古人有善攻者,穴工而入,缚柱施火,以坏吾城。」《新五代史·卷三九·杂传·刘守光传》:「能穴地为道以攻城。」
穴 [ xué ]
- (一)之又音。
地中 dì zhōng
(1).地平面以下;地面以下。《孟子·滕文公下》:“水由地中行, 江 、 淮 、 河 、 汉 是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盖石油至多,生於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盖他处水皆转峡出,必有一洩水门,惟此地明洩涧甚少,水皆从地中透去。”
(2).大地的正中。《周礼·地官·大司徒》:“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孙诒让 正义:“地中者,为四方九服之中也。《荀子·大略篇》云: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
(3).泛指地理位置居中。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 秦 处西偏,专用武胜…… 徐 处得地中,文德为治。” ——《漢語大詞典》
(2).大地的正中。《周礼·地官·大司徒》:“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孙诒让 正义:“地中者,为四方九服之中也。《荀子·大略篇》云: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
(3).泛指地理位置居中。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 秦 处西偏,专用武胜…… 徐 处得地中,文德为治。”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