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南津
元 倪瓒 寄张天民先生 只欠竹阴垂北牖,尽多山色近南津。 ——《骈字类编》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禅侣(禪侣)chán lǚ
僧侣。 唐 杨巨源 《题贾巡官林亭》诗:“ 许询 本爱交禪侣, 陈寔 由来是好儿。”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端》:“意况清虚,酷慕禪侣。”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树怪》:“﹝ 石涛 和尚﹞与一二禪侣围火庵内。” ——《漢語大詞典》
默坐 mò zuò
(1).指无所建言,尸位不视事。 清 王充 《论衡·量知》:“默坐朝廷,不能言事,与尸无异。”
(2).无言静坐。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花月痕》第三六回:“ 采秋 倚枕默坐。”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一:“我自己觉得很有点没趣,就像做错了什么事的小孩子一样,只好远远地退在另一边的车角上去默坐起来。” ——《漢語大詞典》
(2).无言静坐。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花月痕》第三六回:“ 采秋 倚枕默坐。”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一:“我自己觉得很有点没趣,就像做错了什么事的小孩子一样,只好远远地退在另一边的车角上去默坐起来。” ——《漢語大詞典》
正相 zhèng xiāng
即宰相。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 宋 则以同平章事为正相,参知政事次之。” ——《漢語大詞典》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动-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