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

董德元宋代〕《登第报家人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御笔封题拜金

御笔(御筆)yù bǐ
(1).谓帝王亲笔所书或所画。《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帝令 勰 为露布……及就,尤类帝文,有人见者,咸谓御笔。”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阁臣进御笔》:“今上四年六月, 江陵 张公 为首揆,进阁中所藏 世宗 御笔圣諭六十三道。”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 钱文端 ﹞有‘鹿驯巖畔当童扶’之句,上深赏之,御笔仿 梁楷 泼墨仙人图以赐。” 老舍 《神拳》第四幕:“我多少还有几件 康熙 五彩的花瓶, 乾隆 御笔的福寿字儿,你们随便拿。”
(2).借指圣旨。 宋 叶适 《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知阁 韩侂胄 骤窃柄,威福浸广,意所好恶,尽以御笔行之。公具论其姦,有日矣,而御笔出公直 显謨阁 ,知 平江府 。”  ——《漢語大詞典》
封题(封題)fēng tí
(1).物品封装妥善后,在封口处题签。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 诞 曰:‘吾膏久致梁上,人安得盗之?’给使曰:‘不然。府君视之。’ 诞 殊不信,试为视之,封题如故。” 五代 齐己 《咏茶十二韵》:“封题从泽国,贡献入 秦 京。” 元 王浍 《江行》诗:“封题两瓮寄白髮,儿涯不是作鱼官。”
(2).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3).引申为书札的代称。 明 吴宽 《赋黄楼送李贞伯》诗:“暇日登高倘能赋,封题须附冥飞鸿。” 明 汪廷讷 《玉包肚·寄陈荩卿》曲之一:“青溪大隐,托江鱼把封题寄频。”
(4).犹封奏。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我把这屠龙寳剑认真提,先斩戮后封题。”  ——《漢語大詞典》
墨 mò《國語辭典》

墨 [ mò ]

  1. 书画用的黑色颜料。如:「石墨」、「笔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一缄情泪红犹湿,满纸春愁墨未干。」
  2. 书画用的各色颜料。如:「蓝墨」、「红墨」。
  3. 文字、文章或知识。如:「胸无点墨」、「惜墨如金」、「舞文弄墨」。
  4. 字画的代称。如:「墨宝」。宋·欧阳修〈唐颜鲁公法帖〉:「此本墨迹在予亡友王子野家。」
  5. 古代肉刑之一。在罪人脸上刺刻染墨。《书经·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汉·孔安国·传:「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
  6. 墨家的简称。如:「儒墨」。《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7. 姓。如战国时宋国有墨翟。
  1. 黑色如墨的。如:「墨菊」、「墨绿」。《孟子·滕文公上》:「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
  2. 贪污的。如:「墨吏」。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乾 qián/gān《國語辭典》

乾 [ qián ]

  1. 《易經》卦名:➊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天、陽等之義。➋ ​六十四卦之一。乾(☰)​下乾(☰)​上。象徵君子應自強不息,努力永不懈怠之義。
  2. 姓。如唐代有乾彥思。
  1. 陽剛的、男性的。如:「乾造」、「乾宅」。《易經·繫辭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 [ gān ]

  1. 沒有水分或缺乏水分的。與「溼」相對。如:「乾柴」、「乾毛巾」。
  2. 枯竭。如:「外強中乾」。
  3. 聲音清脆響亮。唐·岑參〈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詩:「開瓶酒色嫩,踏地葉聲乾。」
  4. 結拜認來的親屬關係。如:「乾媽」、「乾爹」。
  1.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餅乾」、「牛肉乾」、「鹹菜乾」。
  1. 變乾燥。如:「油漆未乾」。
  2. 竭盡、乾涸。如:「乾杯」。《山海經·北山經》:「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乾而夏流。」
  3. 怠慢、置之不理。《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從今日起,且乾著他,不理他,他兩個自然該有些著慌。」
  1. 沒有剩餘。如:「他把人家的積蓄都榨乾了。」
  2. 徒然、白白的。如:「乾等」、「乾瞪眼」。《紅樓夢·第一二回》:「熱鍋上螞蟻一般,只是乾轉。」
  3. 表面的、形式的。如:「乾笑」。《水滸傳·第二五回》:「當下那婦人乾號了半夜。」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恩 ēn《國語辭典》

恩 [ ēn ]

  1. 他人给我或我给他人的帮助。如:「感恩」、「大恩大德」。
  2. 情爱。唐·白居易〈后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清·洪升《长生殿·第三七出》:「记盒钗初赐,种下这恩深厚。」
  1. 有德泽的。如:「恩师」、「救命恩人」。
  2. 国家有特殊庆典而特别举办的。如:「恩诏」、「恩科」。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1. 应允,认可:~可。允~。特~。
  2. 承认其优点:赞~。嘉~。
  3. 预先答应给与:~诺。
  4.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5. 或者,可能:也~。或~。
  6. 处,地方:何~人。
  7.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8. 这样:如~。
  9.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10. 姓。
许 [ hǔ ]
  1.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拜金 bài jīn
崇拜金钱。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非説无生,则不能去畏死心;非破我所,则不能去拜金心。”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三:“这是一个徒知拜金与徒争‘生意眼’而丝毫没有‘社会目的’的作家,所必然会坠入的深渊。”  ——《漢語大詞典》
銮 ( 鑾 ) luán
銮 [ luán ]
  1. 一种铃铛:~铃。
  2. 古代帝王的车驾上有銮铃,故亦作帝王车驾的代称:~仪(帝王的车驾及仪仗)。~驾。~舆。随~。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