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点破(點破)diǎn pò
(1).玷污;损毁。 宋 范成大 《骖鸾录》:“余不佞,题五十六字於溪上……诗既出, 零陵 人大以为妄,谓余不合点破渠乡曲古蹟。”
(2).道破,点穿。 元 耶律楚材 《和贾抟霄韵》之一:“祖师点破新关捩,且指人心教外传。”《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若説你不是谎话,等我一桩桩的点破了给你听。”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不用我点破,谁都猜着这是 昆明 了。”
(3).改窜损坏。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妾身 王昭君 ,自从选入宫中,被 毛延寿 将美人图点破,送入冷宫。”
(4).改变原来的状况。 宋 石孝友 《减字木兰花·赠何藻》词:“小小新荷,点破清光景趣多。” ——《漢語大詞典》
(2).道破,点穿。 元 耶律楚材 《和贾抟霄韵》之一:“祖师点破新关捩,且指人心教外传。”《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若説你不是谎话,等我一桩桩的点破了给你听。”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不用我点破,谁都猜着这是 昆明 了。”
(3).改窜损坏。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妾身 王昭君 ,自从选入宫中,被 毛延寿 将美人图点破,送入冷宫。”
(4).改变原来的状况。 宋 石孝友 《减字木兰花·赠何藻》词:“小小新荷,点破清光景趣多。” ——《漢語大詞典》
琉璃 liú lí
亦作“瑠璃”。
(1).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鷄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西京杂记》卷一:“杂厠五色琉璃为劎匣。” 宋 戴埴 《鼠璞·琉璃》:“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踰於众玉,其色不常。”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瑠璃榻,翡翠楼,手捲真珠上玉钩。”
(2).指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黏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西京杂记》卷二:“﹝ 昭阳殿 ﹞窻扉多是緑琉璃。”《隋书·何稠传》:“时中国久絶瑠璃之作,匠人无敢厝意, 稠 以緑瓷为之,与真不异。”《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百寺,琉璃为甓,错以金银,丹彩紫鑛涂地,覆以锦罽,王居亦如之。” 清 唐孙华 《东岳庙》诗:“我来瞻庙貌,碧瓦琉璃光。”
(3).指玻璃。《魏书·西域传·大月氏》:“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於是採矿山中,於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於西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瑠璃为器,岂復容坚物振触?”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琉璃》:“俗所用琉璃,皆消融石汁及铅锡和以药而成,其来自西洋者较厚而白, 中国 所製,则脆薄而色微青。”
(4).诗文中常以喻晶莹碧透之物。 唐 杜甫 《渼陂行》:“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此喻碧波。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此喻眼球。 宋 胡仲弓 《中秋望月呈诸友》诗:“长空万里琉璃滑,冰轮碾上黄金闕。”此喻晴空。 清 纳兰性德 《早春雪后同姜西溟作》诗:“瑠璃一万片,映彻 桑乾河 。”此喻雪。
(5).指玻璃灯。 宋 叶适 《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诗:“古称浄琉璃,物现我常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途逅》:“归来愁日暮,孤影对琉璃。”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院内设松亭,奉天地供案,繫天灯,掛琉璃。” ——《漢語大詞典》
(1).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鷄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西京杂记》卷一:“杂厠五色琉璃为劎匣。” 宋 戴埴 《鼠璞·琉璃》:“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踰於众玉,其色不常。”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瑠璃榻,翡翠楼,手捲真珠上玉钩。”
(2).指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黏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西京杂记》卷二:“﹝ 昭阳殿 ﹞窻扉多是緑琉璃。”《隋书·何稠传》:“时中国久絶瑠璃之作,匠人无敢厝意, 稠 以緑瓷为之,与真不异。”《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百寺,琉璃为甓,错以金银,丹彩紫鑛涂地,覆以锦罽,王居亦如之。” 清 唐孙华 《东岳庙》诗:“我来瞻庙貌,碧瓦琉璃光。”
(3).指玻璃。《魏书·西域传·大月氏》:“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於是採矿山中,於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於西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瑠璃为器,岂復容坚物振触?”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琉璃》:“俗所用琉璃,皆消融石汁及铅锡和以药而成,其来自西洋者较厚而白, 中国 所製,则脆薄而色微青。”
(4).诗文中常以喻晶莹碧透之物。 唐 杜甫 《渼陂行》:“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此喻碧波。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此喻眼球。 宋 胡仲弓 《中秋望月呈诸友》诗:“长空万里琉璃滑,冰轮碾上黄金闕。”此喻晴空。 清 纳兰性德 《早春雪后同姜西溟作》诗:“瑠璃一万片,映彻 桑乾河 。”此喻雪。
(5).指玻璃灯。 宋 叶适 《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诗:“古称浄琉璃,物现我常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途逅》:“归来愁日暮,孤影对琉璃。”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院内设松亭,奉天地供案,繫天灯,掛琉璃。” ——《漢語大詞典》
云表(雲表)yún biǎo
(1).云外。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牟 吹笛天下第一,日夜泛江,维舟吹之,寥亮逸发,上彻云表。” 元 倪瓒 《七月十四日对雨》诗:“稍开云表月,还掩篋中书。” 鲁迅 《华盖集·牺牲谟》:“我保你将来铜像巍巍,高入云表。”
(2).借指上天,上苍。 清 厉鹗 《小雪初晴访敬身于城南同游梵天讲寺》诗:“愿服埽塔衣,顶礼向云表。”
(3).奏疏,表章。《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中:“吾今用上等剑客担住云表,申东海龙王请五百条毒龙,今晚来到,共你大战。” 明 夏完淳 《五子诗·邵景说》:“寡欲弃尘物,幽栖抗云表。” ——《漢語大詞典》
(2).借指上天,上苍。 清 厉鹗 《小雪初晴访敬身于城南同游梵天讲寺》诗:“愿服埽塔衣,顶礼向云表。”
(3).奏疏,表章。《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中:“吾今用上等剑客担住云表,申东海龙王请五百条毒龙,今晚来到,共你大战。” 明 夏完淳 《五子诗·邵景说》:“寡欲弃尘物,幽栖抗云表。” ——《漢語大詞典》
雁 yàn《國語辭典》
雁 [ yàn ]
名- 动物名。脊椎动物鸟纲雁鸭目。形状似鹅,颈和翼较长,嘴长微黄,羽淡紫褐色,鸣声嘹亮,飞时自成行列。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往南飞,为一种季节性的候鸟。
足成 zú chéng
补足凑成。 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上灯,与食, 长吉 从婢取书,研墨迭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陈衍 《元诗纪事·用字谜》注:“《敬斋古今黈》……尝闻‘用’字谜,既久,止记一二句,今为足成之云云。” 叶圣陶 《一个青年》:“吟了好几年而终于不曾足成的断句‘秋花当砌有衰意’,向来以为颇足表现感秋的怀抱,今年也忘得干干净净了。” ——《漢語大詞典》
图画(圖畫)tú huà
(1).绘画。《史记·外戚世家》:“上居 甘泉宫 ,召画工图画 周公 负 成王 也。” 唐 张泌 《春日旅泊桂州》诗:“溪边物色宜图画,林伴鶯声似管絃。”《西游记》第四九回:“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神影,这才是鱼篮 观音 现身。”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昔在 汉 氏,若 武梁祠 、 鲁灵光殿 ,皆图画伟人事蹟。”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 扬雄 即 充国 图画而颂之。” 五代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如旧游。”
(5).谋划。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復为图画成败。” 宋 秦观 《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漢語大詞典》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 扬雄 即 充国 图画而颂之。” 五代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如旧游。”
(5).谋划。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復为图画成败。” 宋 秦观 《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漢語大詞典》
柳边(柳边)
宋 杨万里 祷雨报恩因到翟园四首 其一 雾气初迎日脚开,春光偏傍柳边回。
宋 徐玑 秋行二首 其一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閒傍柳边行。
唐 修睦 卖松者 直饶人买去,也向柳边栽。 ——《骈字类编》
宋 徐玑 秋行二首 其一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閒傍柳边行。
唐 修睦 卖松者 直饶人买去,也向柳边栽。 ——《骈字类编》
舟 zhōu《國語辭典》
舟 [ zhōu ]
名- 船。如:「輕舟」、「一葉扁舟」、「逆水行舟」。《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 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