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思想从天落,悲叹奈晓何。

黄载宋代〕《舟中梦觉

梦觉三通鼓,连樯闻欠呵。
世间半夜后,枕上醒人多。
思想从天落,悲叹奈晓何。
南柯莫轻笑,未易到南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思想从天悲叹

思想 sī xiǎng
(1).想念,怀念。《公羊传·桓公二年》“纳于大庙” 汉 何休 注:“庙之言貌也,思想仪貌而事之。”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泣别》:“你在旅舘中,休要思想着我。”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歌》:“思想你,好凄凉!”
(2).特指相思。 前蜀 魏承班 《诉衷情》词:“露冷水流轻,思想梦难成。”《金瓶梅词话》第三四回:“不期 阮三 在家,思想成病。”
(3).思忖;考虑。《素问·上古天真论》:“外不劳形於事,内无思想之患。”《前汉书平话》卷上:“ 子房 独坐思想……久后不免死於 汉王 之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婆娘把东西收拾起,思想道:‘我把 石 家两个丫头作贱勾了,丈夫回来,必然廝闹。’”《老残游记》第八回:“骑着驴,玩着山景,实在快乐得极,思想做两句诗,描摹这个景象。”
(4).指思维的条理脉络。 柔石 《一个伟大的印象》:“编辑和译著的人,都是思想清楚的战士与作家。”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邻居》:“她思想缜密,描写细腻,比其他的同学高出许多。”
(5).念头,想法。 鲁迅 《坟·灯下漫笔》:“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茅盾 《野蔷薇·昙》:“失败的感觉,被欺骗的感觉,混合着报复的愤恨,突然膨胀起来,驱走了其他一切的思想。”
(6).思想意识。指道德品质方面。 李準 《李双双小传》二:“你嫌不舒坦,不美气,故意找我岔子,你这是啥思想!走!”
(7).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 毛泽东 《实践论》:“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也指某种思想体系。如:毛泽东思想,儒家思想。  ——《漢語大詞典》
从天(從天)cóng tiān
顺从天意。《礼记·乐记》:“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宋书·礼志一》:“自五帝三王以下,或父子相继,同体异德;或纳大麓,受终文祖;或寻干戈,从天行诛。”  ——《漢語大詞典》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1.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2.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4.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5.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6.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7.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8.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9.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10.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1.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2.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3.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4. 伶俐。如:「俐落」。
  1.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2.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3.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4.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1.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2.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1.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1.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2. (一)​之又音。
悲叹(悲歎)bēi tàn
亦作“ 悲嘆 ”。 悲伤叹息。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上召见 向 ,悲叹谓曰:‘君且休矣,吾将思之。’”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餘哀。”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之二:“念亲各尔分析,情感復结,悲嘆而已!”《百喻经·二鸽喻》:“悔之於后,竟何所及,后惟悲嘆。” 唐 杜甫 《逃难》:“妻孥復随我,回首共悲叹。”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一:“每一念之,仰屋悲叹,不知涕泗之交颐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殊不知道一切都如梦呓,到而今枉然多此悲叹!”  ——《漢語大詞典》
奈 nài《國語辭典》

奈 [ nài ]

  1. 堪、经得起。《太平广记·卷二三七·同昌公主》:「稍过度,则熇蒸之气不可奈。」通「耐」。
  2. 对付、安顿、处置。通常与「何」连用。《国语·晋语二》:「吾君老矣,国家多难,伯氏不出,奈吾君何?」
  1. 表示意外转折的语气。如:「怎奈计划不周,以致发生困难。」、「他本性不坏,无奈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晓 ( 曉 ) xiǎo
晓 [ xiǎo ]
  1. 天明:~市。拂~。破~。报~。
  2. 知道,懂得:~畅。~得。分~。
  3. 使人知道清楚:~示。~谕。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