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良工 liáng gōng
古代泛称技艺高超的人。《墨子·尚贤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尸子·分》:“良工之马易御也,圣王之民易治也。” 南朝 梁 沈约 《为柳世隆上铜表》:“名罏化金,良工尽艺,方将盈金中藏。”《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三国演义》第七八回:“ 操 曰:‘吾欲起一殿,名 建始殿 ,恨无良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子不乐,惟求良工画 翠 小像,日夜浇祷其下。” ——《漢語大詞典》
改写(改寫)gǎi xiě
(1).变换另一种写法。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琬玉苕琬》:“诗文遇庙讳,宜敬避。每用他字恭代,无可代者则缺笔,改写甚不可也。” 孙犁 《秀露集·烈士陵园》:“激动了的情感忍受不了韵脚的限制和束缚,还是改写散文吧。”
(2).根据原著修改重写。 巴金 《关于〈长生塔〉》:“第三篇童话《隐身珠》是根据古老的 四川 民间故事改写的。” ——《漢語大詞典》
(2).根据原著修改重写。 巴金 《关于〈长生塔〉》:“第三篇童话《隐身珠》是根据古老的 四川 民间故事改写的。”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图画(圖畫)tú huà
(1).绘画。《史记·外戚世家》:“上居 甘泉宫 ,召画工图画 周公 负 成王 也。” 唐 张泌 《春日旅泊桂州》诗:“溪边物色宜图画,林伴鶯声似管絃。”《西游记》第四九回:“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神影,这才是鱼篮 观音 现身。”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昔在 汉 氏,若 武梁祠 、 鲁灵光殿 ,皆图画伟人事蹟。”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 扬雄 即 充国 图画而颂之。” 五代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如旧游。”
(5).谋划。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復为图画成败。” 宋 秦观 《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漢語大詞典》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 扬雄 即 充国 图画而颂之。” 五代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如旧游。”
(5).谋划。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復为图画成败。” 宋 秦观 《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漢語大詞典》
俯仰(頫仰)fǔ yǎng
(1).低头和抬头。《墨子·鲁问》:“大王俯仰而思之。”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 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俯仰观幻化,斯理本如此。”
(2).指前俯后仰。《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伎》:“伎女以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之从容俯仰者。” 宋 洪适 《隶续·建平郫县碑跋》:“隶法虽自 秦 始,盖取其简易,施之徒隶,以便文书之用,未有点画俯仰之势。” 吴组缃 《山洪》十:“ 二官 挤在什物堆里摇着桨,胖敦敦的身体慢慢俯仰着。”
(3).一举一动。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议》:“《乡党》叙 孔子 ,威仪俯仰无所遗;彤管记君王,纤微大小无不举。”如:俯仰由人。
(4).举动;举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 秦王 之俯仰。”《北齐书·广宁王孝珩传》:“ 孝珩 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北史·元善传》:“ 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风流醖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由是为后进所归。”《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选用之法,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劳也。今选曹皆不及焉;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歷,言词、俯仰而已。”
(5).周旋,应付。《史记·货殖列传》:“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丈夫舒卷要宏达,世路俯仰多拘牵。”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忽筮一官来闕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6).形容沉思默想。《北史·李密传》:“ ﹝宇文﹞化及 默然,俯仰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传雅语!’”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俯仰今昔,不觉泪下沾襟。” 谭献 《古诗录序》:“ 庾信 来自 江 南,鬱伊多感,鉴察成败之由,俯仰身世之故,盖变风之流也。”
(7).比喻时间短暂。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二:“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一:“追思少时事,俯仰如一夕。”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俯仰之顷,天已将曙。”
(8).《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 明 何大复 《获稻》诗:“但堪供俯仰,那復问仓厢。”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频年旱荒,终岁佣书,不足以给朝夕为俯仰之资。”
頫仰:犹俯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叔方》:“ 叔都 ( 田煇 字)沃醊神坐,頫仰因语。” 明 李东阳 《题清明上河图》诗:“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輊頫仰,其埶足以相御。” ——《漢語大詞典》
(2).指前俯后仰。《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伎》:“伎女以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之从容俯仰者。” 宋 洪适 《隶续·建平郫县碑跋》:“隶法虽自 秦 始,盖取其简易,施之徒隶,以便文书之用,未有点画俯仰之势。” 吴组缃 《山洪》十:“ 二官 挤在什物堆里摇着桨,胖敦敦的身体慢慢俯仰着。”
(3).一举一动。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议》:“《乡党》叙 孔子 ,威仪俯仰无所遗;彤管记君王,纤微大小无不举。”如:俯仰由人。
(4).举动;举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 秦王 之俯仰。”《北齐书·广宁王孝珩传》:“ 孝珩 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北史·元善传》:“ 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风流醖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由是为后进所归。”《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选用之法,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劳也。今选曹皆不及焉;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歷,言词、俯仰而已。”
(5).周旋,应付。《史记·货殖列传》:“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丈夫舒卷要宏达,世路俯仰多拘牵。”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忽筮一官来闕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6).形容沉思默想。《北史·李密传》:“ ﹝宇文﹞化及 默然,俯仰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传雅语!’”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俯仰今昔,不觉泪下沾襟。” 谭献 《古诗录序》:“ 庾信 来自 江 南,鬱伊多感,鉴察成败之由,俯仰身世之故,盖变风之流也。”
(7).比喻时间短暂。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二:“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一:“追思少时事,俯仰如一夕。”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俯仰之顷,天已将曙。”
(8).《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 明 何大复 《获稻》诗:“但堪供俯仰,那復问仓厢。”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频年旱荒,终岁佣书,不足以给朝夕为俯仰之资。”
頫仰:犹俯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叔方》:“ 叔都 ( 田煇 字)沃醊神坐,頫仰因语。” 明 李东阳 《题清明上河图》诗:“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輊頫仰,其埶足以相御。” ——《漢語大詞典》
令人 lìng rén
(1).品德美好的人。《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郑玄 笺:“令,善也。”《旧唐书·韦挺杨纂等传论》:“ 周 、 隋 以来, 韦 氏世有令人,鬱为冠族,而 安石 嗣立,竟大其门。” 宋 曾巩 《祖母丘氏追封魏国太夫人制》:“具官某祖母某氏,身蹈纯行,嬪于令人,教行闺门,自隐而显。”
(2).古代命妇的封号。(1) 宋徽宗 政和 二年,定外命妇封号为九等,即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见《宋会要辑稿·仪制十》。(2) 金宣宗 贞祐 后,内命妇封号有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等,为正六品。见《续通典·职官十六》。
(3).祗候;衙役。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令人,你在门外覷者,看有那一位老爷下马,便来报咱知道。”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已曾吩咐功臣 马武 等,但有所知,即便举荐入朝,听某择用。怎么这几时还不见有甚贤士到来?令人,你与某请将 马武 来者。” ——《漢語大詞典》
(2).古代命妇的封号。(1) 宋徽宗 政和 二年,定外命妇封号为九等,即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见《宋会要辑稿·仪制十》。(2) 金宣宗 贞祐 后,内命妇封号有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等,为正六品。见《续通典·职官十六》。
(3).祗候;衙役。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令人,你在门外覷者,看有那一位老爷下马,便来报咱知道。”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已曾吩咐功臣 马武 等,但有所知,即便举荐入朝,听某择用。怎么这几时还不见有甚贤士到来?令人,你与某请将 马武 来者。” ——《漢語大詞典》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 概括。如:「一般來說」。
-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慨然 kǎi rán
(1).感慨貌。《荀子·宥坐》:“ 孔子 慨然叹曰:‘呜呼!上失之,下杀之,其可乎!’” 唐 元季川 《山中晚兴》诗:“灵鸟望不见,慨然悲高梧。” 清 顾炎武 《有叹》诗:“慨然青云志,一旦从羈旅。”
(2).感情激昂貌。 汉 李陵 《答苏武书》:“慰诲懃懃,有踰骨肉。 陵 虽不敏,能不慨然。”《后汉书·党锢传·范滂》:“ 滂 登车揽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宋 欧阳修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少有大节,於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臺陀开纳 ﹞慨然投笔,辞 维也纳 剧场诗人之职。”
(3).无所吝惜貌。《西游记》第二六回:“特来尊处求赐一方医治,万望慨然。”《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今天在此遇见你这 水心先生 ,竟慨然助了我五两银子。” 曹亚伯 《黄花岗之役·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偶忆某西医生新购一地於 沙河 ,以此事请,或可慨让。遂造医生之庐而告之,医生慨然许诺。” ——《漢語大詞典》
(2).感情激昂貌。 汉 李陵 《答苏武书》:“慰诲懃懃,有踰骨肉。 陵 虽不敏,能不慨然。”《后汉书·党锢传·范滂》:“ 滂 登车揽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宋 欧阳修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少有大节,於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臺陀开纳 ﹞慨然投笔,辞 维也纳 剧场诗人之职。”
(3).无所吝惜貌。《西游记》第二六回:“特来尊处求赐一方医治,万望慨然。”《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今天在此遇见你这 水心先生 ,竟慨然助了我五两银子。” 曹亚伯 《黄花岗之役·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偶忆某西医生新购一地於 沙河 ,以此事请,或可慨让。遂造医生之庐而告之,医生慨然许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