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戎示坚冰,衣裘蚤具。

叶巽斋宋代〕《十月

维此十月,岁聿云暮。
惟月之良,是谓盈数。
阴极于坎,阳比于子。
阴阳消长,否泰攸寓。
亶生哲人,盛世基柱。
文章机略,册府武库。
承明厌居,雄藩外护。
吏畏民爱,颂声载路。
维此十月,稼穑孔实。
黍稷稻梁,糜芑秠秬。
取陈食农,遗秉伊妇。
室家胥庆,小大餍饫。
我公之德,穑宝是似。
为国珍粱,馨香荐祀。
维此十月,可爱其日。
光华朝升,融温晏布。
熙熙小春,物态和豫。
清明在中,靡翳靡雾。
我公之政,莫不休燠。
衣服其和,悦我黎庶。
维此十月,新霜始降。
寒不折胶,冻不凝冱。
凛然严师,少而慈父。
戎示坚冰,衣裘蚤具。
我公之威,伊教匪怒。
不竞不絿,无怨无恶。
维此十月,物宝全富。
雪梅在岭,霜菊盈圃。
梧竹之高,椿松之固。
賸馥郁芬,古根盘踞。
我公之寿,此未足谕。
峻峙精神,蜀江庐阜。
庐山岩岩,江水汤汤。
磨而颂之,我公之功。
酿而酌之,公福无穷。
再拜稽首,以寿我公。
维此十月,其数无极。
自十而百,千万及亿。
四百甲子,周而复始。
书考中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坚冰衣裘

戎 róng《國語辭典》

戎 [ róng ]

  1. 兵器。《礼记·月令》:「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汉·郑玄·注:「五戎谓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
  2. 兵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唐·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其大小之戎,号令之用,则听于节度使焉。」
  3. 兵士。《易经·同人卦·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国语·吴语》:「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
  4. 军旅。如:「投笔从戎」。唐·皮日休〈白门表〉:「监戎者以闻。上赫然大怒,命大将职正其罪。」
  5. 战争。《书经·说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新唐书·卷一二二·魏元忠传》:「是知大将临戎,以智为本。」
  6. 泛指西方的少数民族。《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7. 姓。如汉代有戎赐。
  1. 大。《诗经·周颂·烈文》:「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汉·毛亨·传:「戎,大。」
  1. 你、汝。《诗经·大雅·民劳》:「戎虽小子,而式弘大。」汉·郑玄·笺:「戎,犹女也。」
示 shì《國語辭典》

示 [ qí ]

  1. 地神。《集韵·平声·支韵》:「祇,《说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古作示。」《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汉·郑玄·注:「示,音祇,本或作祇。」通「祇」。

示 [ shì ]

  1. 上天藉天象显现征兆,向人预告凶吉祸福。《说文解字·示部》:「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2. 把事物显现予人。如:「示范」、「展示」。《老子·第三六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 告诉、宣布。如:「训示」。《礼记·礼运》:「刑仁讲让,示明有常。」
  4. 教导。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
  1. 命令、布告。如:「告示」。《儒林外史·第五○回》:「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
  2. 尊称人家的来信。如:「来示敬悉」。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坚冰(堅冰)jiān bīng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王弼 注:“始於履霜,至于坚冰,所谓至柔而动也。刚阴之为道,本於卑弱而后积著者也。”后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魏书·天象志三》:“自 刘氏 ( 刘裕 )之霸,三变少微以加南宫矣……驯而三积,坚冰至焉。”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盖天下姦雄,无代无之……今明盛之朝,岂有大过,亦宜辨於毫末,杜其坚冰,或戚近挠权,或土木耗国,或禄赏未均,或纲纪未修,或任使未平,斯亦过之渐也。” 陈靖 《新的长征》:“欢呼啊,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  ——《漢語大詞典》
衣裘 yī qiú
(1).夏衣冬裘。《周礼·天官·宫伯》:“以时颁其衣裘。” 郑玄 注:“衣裘,若今赋冬夏衣。” 贾公彦 疏:“夏时班衣,冬时班裘。”《吕氏春秋·重己》:“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煖骸而已矣!”
(2).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 初与 卓文君 还 成都 ,居贫愁懣,以所著鷫鸘裘就市人 阳昌 貰酒,与 文君 为懽。既而 文君 抱颈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宋书·隐逸传上·戚同文》:“冬月,多解衣裘与寒者。” 清 姚鼐 《〈南园诗存〉序》:“君家贫,衣裘薄。”  ——《漢語大詞典》
蚤 zǎo《國語辭典》

蚤 [ zǎo ]

  1. 隱翅目昆蟲的總稱。約一千六百多種。頭小體肥,無翅,腳上有棘刺,後腳發達,善跳躍。寄生於人、貓及鼠等動物身上,以吸食血液為生。為重要的傳染病媒。俗稱為「跳蚤」。
  2. 早晨。《孟子·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通「早」。
  1. 時間提前的。《醒世恆言·卷一○·劉小官雌雄兄弟》:「明日莫管天晴下雪, 蚤些走罷。」通「早」。
具 jù《國語辭典》

具 [ jù ]

  1. 有、备有。如:「具备」、「独具慧眼」。
  2. 准备、设置。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红楼梦·第一回》:「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
  3. 陈述、报告、列举。如:「知名不具」。《宋史·卷三八四·梁克家传》:「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
  1. 器物、用器。如:「文具」、「道具」、「玩具」、「工具」。
  2. 量词。计算器物、尸体等的单位。如:「两具尸体」、「棺材一具」、「三具电话」。
  3. 才能、才干。《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
  4. 酒食、菜肴。《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5.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具丙。
  1. 皆、都、全。《诗经·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