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手撚梅花吟未了,惊眼底、雪花飞。

吴景奎元代〕《唐多令 雪

春近柳依依。天台客未归。任东阳、减却腰围。手撚梅花吟未了,惊眼底、雪花飞。

相对两忘机。青山陡觉非。想鹅池、夜令难违。谁道子猷豪富甚,银箬笠、玉蓑衣。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梅花未了惊眼雪花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1.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2.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3.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4.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5.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2.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3.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撚 niǎn《國語辭典》

撚 [ niǎn ]

  1. 用手指捏取、夹取。如:「撚花」、「撚香」。《聊斋志异·卷二·婴宁》:「有女郎携婢,撚梅花一枝。」
  2. 握、拿。唐·杜牧〈重送〉诗:「手撚金仆姑,腰悬玉辘轳。」《水浒传·第六回》:「那汉撚著朴刀来斗和尚。」
  3. 用手指揉搓。唐·韩偓〈咏手〉诗:「背人细撚垂臙鬓,向镜轻匀衬脸霞。」
  4. 蹈蹂、践踏。《淮南子·兵略》:「前后不相撚,左右不相干。」
  5. 驱逐、驱赶。《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鲁公子听小姐缢死,还道是做成的圈套,撚他出门。」
  6. 一种弹奏琵琶的手法。揉弄、拨弄。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旧桃花刘郎又撚,料得新吴宫西施不愿。」
梅花 méi huā
(1).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六》:“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唐 骆宾王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诗:“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 杨朔 《茶花赋》:“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2).雪花名色的一种。因形似梅花,故称。《水浒传》第九三回:“这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
(3).指梅花纸帐。 元 谢宗可 《纸帐》诗:“清悬四壁 剡溪 霜,高卧梅花月半牀。”参见“ 梅花纸帐 ”。
(4).《梅花落》的省称。 唐 李白 《观胡人吹笛》诗:“十月 吴 山晓,《梅花》落 敬亭 。” 宋徽宗 《眼儿媚》词:“家山何处,忍听 羌 笛,吹彻《梅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鐘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参见“ 梅花落 ”。
(5). 扬州 梅花岭 的省称。 清 赵翼 《叶保堂明经多购抄本异书偶有感触辄韵之》:“生嫌棣萼枝偏暖,死葬 梅花 土亦香。”自注:“葬 梅花岭 。”参见“ 梅花岭 ”。
(6).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之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擤擤鼻子,就是要梅花;眨眨眼睛,是要黑桃。”  ——《漢語大詞典》
吟 yín《國語辭典》

吟 [ yín ]

  1. 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
  2. 叹息。《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
  3. 咏、诵。如:「吟咏」。《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4. 啼叫、鸣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5. 口吃、话说不清楚。《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通「唫」。
  1. 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头吟〉。」
未了 wèi liǎo
(1).没有完毕;没有结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十三》:“寒衣尚未了,郎唤儂底为?” 唐 崔国辅 《魏宫词》:“画眉犹未子, 魏帝 使人催。” 明 陈子龙 《木兰花令·寒食》词:“愁杀怱怱春去早,又恨懨懨春未了。”《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风,刮的树木都颼颼的响。”
(2).犹无穷尽。 唐 杜甫 《望岳》诗:“ 岱宗 夫如何? 齐 鲁 青未了。”
(3).不懂得,不明白。《易·乾》“问以辩之” 唐 孔颖达 疏:“‘问以辩之’者学有未了,更详问其事,以辩决於疑也。”  ——《漢語大詞典》
惊眼(驚眼)jīng yǎn
惊目。 宋 陈与义 《次韵邢子友》:“青松远岭偏惊眼,薄晚阑干更少留。”  ——《漢語大詞典》
底 dǐ/de《國語辭典》

底 [ dǐ ]

  1. 器物或物體的最下部分。如:「鞋底」、「碗底」、「海底」、「井底」。
  2. 根源、底細。如:「謎底」、「揭底」、「摸底兒」、「尋根究底」。
  3. 末了、盡頭。如:「年底」、「月底」。
  4. 草稿、原本。如:「草底」、「存底」、「留個底兒」。
  5. 基本組成部分。如:「班底」、「紅底金字」。
  1. 到達。如:「終底於成」、「無所底極」。
  1. 何?什麼。表疑問。如:「干卿底事?」宋·蘇軾〈謝人見和前篇〉詩二首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底 [ de ]

  1. 結構助詞。用在名詞或代名詞後面,表示所有的意思。如:「我底書」、「他底筆」。同「的 」。
雪花 xuě huā
亦作“ 雪华 ”。
(1).空中飘下的雪,形状像花,故名。《太平御览》卷十二引《韩诗外传》曰:“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曰霙。” 唐 许浑 《正元》:“宫殿雪华齐紫阁, 关 河 春色到青门。”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凛冽风吹,雪花飘坠,弥天地,不辨高低。” 鲁迅 《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2).用雪雕塑成的花状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赏雪》:“禁中赏雪,多御 明远楼 。后苑……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
(3).某些白色物的代称。(1)白色的花。 唐 高正臣 《晦日置酒林亭》诗:“柳翠含烟叶,梅芳带雪花。” 唐 白居易 《题州北路旁老柳树》诗:“雪花零碎逐年减,烟叶稀疏随分新。” 唐 温庭筠 《杏花》诗:“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2)白色的鸟。 宋 司马光 《鹭鸶》诗:“遥望孤飞下秋水,雪花一片落晴天。”(3)水花。 宋 范成大 《初泛潇湘》诗:“六浆齐飞急下滩,碧琉璃上雪花翻。” 宋 方岳 《观鱼》诗:“ 湘 竿击水雪花飞,鸕鷀没入春溪肥。”(4)米。 宋 范成大 《田家留客行》:“木臼新舂雪花白,急炊香饭来看客。”
(4).名茶名。泡后,茶水表面有一层白色泡沫,故称。 宋 徐铉 《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才教鹰觜拆,未放雪花妍。” 宋 苏轼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王十朋 集注引 林敏功 曰:“雪花、雨脚,谓茶也。” 宋 俞德邻 《荽茗赋》:“俾泛雪华於兔毫,亦媵 西施 以 嫫母 。”
(5).指白银。《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若肯悄地放我三四人回寺取来,禁牌的常例,自不必説,分外再送一百两雪花。”
(6).一种白面和油包沙糖的点心。《陕北民歌选·揽工调》:“掌柜的雪花套点心,看忽儿爱坏个揽长工。”注:“雪花,点心名,白面和油包沙糖,用火烤熟。”  ——《漢語大詞典》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