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荆轲孺子本无术,匕首苍皇挑强敌。

胡应麟明代〕《舟次钱塘谒滕公值风雨夜作解所佩为宝剑歌

江潮十月如山丘,北风轗江江倒流。星河一片落寒铁,暗中擎出蛟龙愁。

君不见丰城狱里百鍊钢,精灵埋没三千霜。当时不遇雷与张,至今神物终潜藏。

又不见曹沬手中三尺水,却制桓侯轻管子。一朝坛上行奇谋,百代声华耀青史。

胡生宝剑人不识,十千买自邯郸邑。朅来持赠归滕公,绕座虹光流四壁。

忆昔干将初铸时,睥睨欧冶麾风胡。低回天地鍊精气,喷薄宇宙烹洪炉。

泰山为镡渤海铗,神锋指石石欲裂。绿柄犹沾苔藓文,赤花半堕芙蓉匣。

有时夜啸风雨声,千夫辟易万马惊。山中魍魉昼摧绝,水底鲸螭寒不鸣。

湛卢飞景亦凡俗,纯钩巨阙皆碌碌。取次横裁丽水金,纷纭碎割昆吾玉。

一挥四国如建瓴,挽回日月轰雷霆。朝携赤堇鬼神伏,暮宿苍梧涛浪青。

荆轲孺子本无术,匕首苍皇挑强敌。片言枉杀樊将军,易水悲风转乌邑。

项王智力何豪雄,废书苦学仍无功。垓下谁知万人敌,时哉不利嗟重瞳。

岂若胡生磨此剑,寸心耿耿横孤电。十年坎坷意不平,提与滕公肝胆见。

滕公豪气凌穹苍,一朝睹此神飞扬。愿持此物登朝堂,时时拂拭生秋霜。

蚩尤遁迹魑魅藏,周游八极还大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荆轲孺子无术匕首苍皇强敌

荆轲(荆軻)jīng kē
战国 末著名刺客。 齐 人。徙 卫 ,人称 庆卿 。至 燕 ,人称 荆卿 。 燕 太子 丹 奉为上客,衔命入 秦 刺 秦 王 嬴政 ,事败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北周 庾信 《咏怀》诗之二六:“秋风别 苏武 ,寒水送 荆軻 。”《红楼梦》第五七回:“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又充什么 荆軻 、 聂政 ?真正好笑!”  ——《漢語大詞典》
孺子 rú zǐ
(1).幼儿,儿童。《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 宋 苏轼 《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裕靖节公殉难》:“掘壕如浅沟,一孺子能踰之。”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我曾于五月二十日寄一孺子相片。”
(2).古代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书·立政》:“呜呼!孺子王矣。”《汉书·王莽传上》:“立 宣帝 玄孙 婴 为太子,号曰孺子。” 唐 罗隐 《筹笔驿》诗:“千里江山轻孺子,两朝冠剑恨 譙周 。”《新唐书·王承元传》:“﹝ 承元 ﹞乃谢曰:‘诸君不忘 王 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参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孺子》
(3).贵妾。《战国策·齐策三》:“ 齐王 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 薛公 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汉书·王子侯表上》:“ 东城侯遗 为孺子所杀。” 颜师古 注:“孺子,妾之号也。”《晋书·刘聪载记》:“初, 靳準 妹为 乂 孺子。”
(4).犹小子、竖子,含藐视轻蔑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事之去留在 张君 ,孺子岂有客习於相君者哉?” 司马贞 索隐引 刘 氏云:“盖谓 雎 为小子也。” 明 沈采 《千金记·代谢》:“罢了,罢了,这孺子不足与议,有天下者必 沛公 也。”京剧《将相和》第十九场:“非是俺无有容人量,屈身孺子脸无光。”
(5). 东汉 徐穉 的字。 徐穉 , 豫章 南昌 人,家贫,隐居不仕。后亦以指清贫淡泊,隐居不仕者。 唐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诗:“未及 冯公 老,何惊 孺子 贫。” 明 何景明 《雨过徐舍人》诗:“ 长安 六月半云雨, 孺子 轩牕清杳然。” 清 钱谦益 《徐良彦父玘赠朝议大夫》:“於戏! 孺子 之后,长有千秋之名。”
(6).指古之《孺子歌》。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见《孟子·离娄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 半塘 ﹞语多涉词:‘……野人《击壤》《孺子》濯缨,天机偶触,长謡斯发。’”  ——《漢語大詞典》
本 běn《國語辭典》

本 [ běn ]

  1. 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2. 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3.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4.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5.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6.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7. 量詞:➊ ​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8. 姓。如明代有本高。
  1.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1.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2.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3.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1.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1.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无术(無術)wú shù
没有办法。《管子·治国》:“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 宋 王安石 《和吴御史汴渠》:“救世詎无术,习传自先王。” 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生民之祸烈而救之之无术也。”  ——《漢語大詞典》
匕首 bǐ shǒu
短剑。《战国策·燕策三》:“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史记·刺客列传》:“ 桓公 与 庄公 既盟於坛上, 曹沫 执匕首劫 齐桓公 。” 司马贞 索隐:“ 刘氏 云‘短剑也’。《盐铁论》以为长尺八寸,其头类匕,故云‘匕首’也。” 唐 柳宗元 《古东门行》:“当街一叱百吏走, 冯敬 胸中函匕首。”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九章:“ 马海龙 立即猛扑上去,用匕首结果了他。”  ——《漢語大詞典》
苍皇(蒼皇)cāng huáng
匆忙而慌张。 唐 杜甫 《破船》诗:“苍皇避乱兵,缅邈怀旧丘。” 宋 梅尧臣 《宣州杂诗》之四:“ 伍员 奔 吴 日,苍皇及水滨。”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大家都苍皇失措的愁一路。”  ——《漢語大詞典》
挑 tiāo/tiǎo《國語辭典》

挑 [ tiāo ]

  1. 拣选。如:「挑选」、「挑剔」、「挑毛病」。《红楼梦·第一○二回》:「挑了个风清日暖的日子,带了好几个家人,手内持著器械到园踹看动静。」
  2. 用肩担物。如:「挑柴」、「肩挑」、「挑水」。《水浒传·第二回》:「锁上前后门,挑了担儿,跟在马后。」

挑 [ tiǎo ]

  1. 引动、举起。如:「挑眉立目」。《红楼梦·第八一回》:「探春把竿子一挑,往地下一撩,却是活迸的。」
  2. 用长形或尖形器具拨动。如:「挑火」、「挑刺」、「挑灯夜读」。唐·白居易〈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3. 一种刺绣针法。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将线从下穿过。如:「挑花」。《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曰:『十四娘近在闺中作什么生?』女低应曰:『闲来只挑绣。』」
  4. 一种弹奏指法。手指反手回拨称为「挑」。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5. 搬弄、煽动。如:「挑拨」、「挑战」。《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垂饵虎口,横挑彊胡,仰亿万之师。」
  6. 引诱、逗弄。如:「挑逗」、「挑弄」。《聊斋志异·卷二·凤阳士人》:「士人注视丽者,屡以游词相挑。」通「𫍥」。
  1. 一种书写笔法。运笔向下,稍作停顿;向上提笔稍挫,扭锋顺势挑出而收笔。
强敌(强敵)qiáng dí
亦作“彊敌”。
(1).强有力的敌人。《战国策·楚策一》:“ 郑 魏 者, 楚 之耎国;而 秦 , 楚 之强敌也。”《管子·禁藏》:“内无烦扰之政,外无彊敌之患也。” 唐 杜甫 《雨》诗之二:“羣盗下辟山,总戎备强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吐蕃 在西域要用大兵力抵御东西两个强敌。”
(2).指强有力的对手。 宋 陈师道 《渔家傲·从叔父乞苏州湿红笺》词:“轻落笔, 黄 秦 去后无强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