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读书弹琴聊自娱,古来哲士能贫贱。

紫静仪清代〕《勖用济

君不见侯家夜夜朱筵开,残杯冷炙谁怜才。
长安三上不得意,蓬头垢面仍归来。
呜呼世情日千变,驾车食肉人争羡。
读书弹琴聊自娱,古来哲士能贫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读书弹琴自娱古来哲士贫贱

读书(讀書)dú shū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弹琴(弹琴)
吕氏春秋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
庾信周大将军闻喜公柳遐墓志王仲宣有读书之楼诸葛亮有弹琴之宅吴融棠梨花诗密映弹琴宅深藏卖酒家
白居易诗幸有弹琴女时时听一声  ——《分类字锦》
聊 liáo《國語辭典》

聊 [ liáo ]

  1. 乐事、兴趣。《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汉·王延寿·注:「聊,乐也。」
  2. 姓。如汉代有聊仓。
  1. 藉、依赖。如:「民不聊生」。《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2. 闲谈。如:「聊天」、「闲聊」。
  1. 姑且、暂且。如:「聊备一格」、「聊表寸心」。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三五:「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自娱 zì yú
自寻乐趣;自以为乐。《楚辞·离骚》:“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史记·南越列传》:“老臣妄窃帝号,聊以自娱,岂敢以闻天王哉!”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新五代史·唐臣传·李袭吉》:“ 袭吉 为人恬淡,以文辞自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记观宋荔裳画》:“因得摹本珍藏,暇日展玩以自娱也。”  ——《漢語大詞典》
古来(古來)gǔ lái
自古以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古来此娱,书籍未见。” 唐 王翰 《凉州词》之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金塘 玉环 诸山膏腴几万顷,皆是古来居民置乡之处。”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古来许多人谈过了,将来要谈的人也将无穷无尽。”  ——《漢語大詞典》
哲士 zhé shì
亦作“喆士”。
(1).哲人,贤明的人。《东观汉记·田邑传》:“愚闻丈夫不释故而改图,哲士不徼幸而出危。”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士之终始,作 唐 之一经,垂之于无穷。”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序》:“喆士怀奇抱异,不得感会云龙。”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自 柏拉图 《邦国论》始,西方哲士,作此念者不知几何人。”
(2).指智谋之人。《逸周书·史记》:“信不行,义不立,则哲士凌君政。” 朱右曾 校释:“哲士,智谋之士。”  ——《漢語大詞典》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贫贱(貧賤)pín jiàn
贫苦微贱。《管子·牧民》:“民恶贫贱,我富贵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连 逃隐於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詘於人,寧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唐 崔颢 《长安道》诗:“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亦指贫贱之人。 叶圣陶 《穷愁》:“然侠情高义,往往于贫贱求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