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长策(長策)cháng cè
(1).长的鞭。常比喻威势。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及至 始皇 ,奋六世之餘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 而亡诸侯。” 唐 高适 《送董判官》诗:“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清 林则徐 《程玉樵饯予于兰州》诗:“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説楼船练水军。”
(2).犹良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靡獘中国,快心 匈奴 ,非长策也。”《北齐书·王琳传》:“ 吴 兵甚鋭,宜长策制之,慎勿轻鬭。” ——《漢語大詞典》
(2).犹良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靡獘中国,快心 匈奴 ,非长策也。”《北齐书·王琳传》:“ 吴 兵甚鋭,宜长策制之,慎勿轻鬭。” ——《漢語大詞典》
资 ( 資 ) zī
资 [ zī ]
- 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
-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
- 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
- 智慧能力:~质。天~。
- 出身和经历:~格。~历。
- 姓。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动-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称谓:➊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 姓。如汉代有公俭。
-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 雄性的。如:「公鸡」。
-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瑾 jǐn《國語辭典》
瑾 [ jǐn ]
- 参见「瑾瑜 」条。
瑾 [ jìn ]
- (一)之又音。
雄才 xióng cái
亦作“ 雄材 ”。
(1).出众的才能。《后汉书·郑太孔融等传论》:“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埶彊,则皇器自移矣。” 唐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三国演义》第五回:“ 温侯 吕布 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陈毅 《吟反攻形势》:“反攻形势见远略,动员羣众赖雄才。”
(2).指才能出众的人。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诗:“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漢語大詞典》
(1).出众的才能。《后汉书·郑太孔融等传论》:“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埶彊,则皇器自移矣。” 唐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三国演义》第五回:“ 温侯 吕布 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陈毅 《吟反攻形势》:“反攻形势见远略,动员羣众赖雄才。”
(2).指才能出众的人。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诗:“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漢語大詞典》
得吕(得吕)
彦周诗话钱昭度吕申公夷简生日诗云磻溪重得吕维岳再生申 ——《韵府拾遗 语韵》
蒙 mēng/méng/měng《國語辭典》
蒙 [ méng ]
动- 覆盖、遮著。如:「蒙上一张纸。」
- 欺骗、瞒骗。如:「蒙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
- 冒。《汉书·卷五一·贾山传》:「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汉书·卷四九·鼌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 受到、承受,表示感敬。如:「蒙您照料,十分感谢。」《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遭受、遭遇。如:「蒙难」。《易经·明夷卦·彖曰》:「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元史·卷六五·河渠志二》:「黄河决溢,千里蒙害。」
- 昏昧无知的心智。如:「启蒙」。《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一·举痛论》:「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 孩童。如:「童蒙」。
-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艮(☶)上。进退两难,不知所适之象。
- 蒙古的简称。如:「蒙藏」。
- 姓。如秦朝有蒙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