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扶桑 fú sāng
(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 晋 郭璞 《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於 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 陶潜 《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説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 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 颜光敏 《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輦过。”
(3).东方古国名。后亦代称 日本 。《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东夷海外, 碣石 、 扶桑 。”《梁书·诸夷传·扶桑国》:“ 扶桑 在 大汉国 东二万餘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 元 王冕 《送颐上人归日本》诗:“上人住近 扶桑国 ,我家亦在 蓬莱 丘。” 鲁迅 《集外集拾遗·〈送增田涉君归国〉诗》:“ 扶桑 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4).植物名。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緑,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 徐渭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 汤江 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 粤 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畧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復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絶。”
(5).乐名。《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 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参见“ 扶来 ”。 ——《漢語大詞典》
(2).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於 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 陶潜 《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説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 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 颜光敏 《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輦过。”
(3).东方古国名。后亦代称 日本 。《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东夷海外, 碣石 、 扶桑 。”《梁书·诸夷传·扶桑国》:“ 扶桑 在 大汉国 东二万餘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 元 王冕 《送颐上人归日本》诗:“上人住近 扶桑国 ,我家亦在 蓬莱 丘。” 鲁迅 《集外集拾遗·〈送增田涉君归国〉诗》:“ 扶桑 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4).植物名。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緑,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 徐渭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 汤江 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 粤 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畧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復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絶。”
(5).乐名。《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 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参见“ 扶来 ”。 ——《漢語大詞典》
海水 hǎi shuǐ
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例如:海水浴。
海洋中的水
海。例如:海水不可斗量。 ——《漢語大詞典》
海洋中的水
海。例如:海水不可斗量。 ——《漢語大詞典》
波 bō《國語辭典》
波 [ bō ]
名- 水因涌流或风力振荡所产生的起伏现象。如:「水波」、「海波」。
-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选·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 物理学上指由弹性体振动所产生像波浪一样起落的现象。如:「音波」、「电波」。
- 永字八法之一。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也称为「捺」、「磔」。
- 量词。计算接续情势的单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 姓。如汉代有波俊。
- 跑。如:「奔波」。明·李翊《俗呼小录·卷一》:「跑谓之波。」
- 逃。《法苑珠林˙卷二六》引南齐˙王琰《冥祥记》:「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波迁。」《乐府诗集·卷二五·企喻歌辞·横吹曲辞五·四曲之一》:「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 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语助词,置于句中或句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语。」同「吧 」。
波 [ pō ]
- (一)之又音。
烛龙(燭龍)zhú lóng
(1).古代神话中的神名。传说其张目(亦有谓其驾日、衔烛或珠)能照耀天下。《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 赤水 之北,有 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謁。是烛九阴,是谓 烛龙 。”《楚辞·天问》:“日安不到, 烛龙 何照?” 王逸 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文选·谢惠连〈雪赋〉》:“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 爥龙 衔燿照 崑山 。” 李周翰 注:“ 爥龙 , 崑山 神也,常衔爥以照。”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九:“ 烛龙 发神曜,阴野弥焕炳。” 元 张宪 《烛龙行》:“ 烛龙 , 烛龙 ,女(汝)居 阴山 之阴,大漠之野……虵身人面髮如赭,衔珠吐光照天下。” 黄宗英 《橘》:“ 烛龙 啊, 烛龙 ,你口里含着明烛。相传北极日月照不到,你会含烛腾空去照耀。”参阅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烛龙》。
(2).借指太阳。 唐 李邕 《日赋》:“烛龙照灼以首事,踆乌奋迅而演成。” 明 谢谠 《四喜记·喜逢甘雨》:“望长空烛龙燄消,长驱旱魃师碧涛。”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太阳。 唐 李邕 《日赋》:“烛龙照灼以首事,踆乌奋迅而演成。” 明 谢谠 《四喜记·喜逢甘雨》:“望长空烛龙燄消,长驱旱魃师碧涛。” ——《漢語大詞典》
光景 guāng jǐng
(1).阳光。《楚辞·九章·惜往日》:“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洪兴祖 补注:“《説文》云:景,光也。” 南朝 梁 萧子范 《春望古意》诗:“光景斜 汉 宫,横桥照彩虹。” 宋 王安石 《白云》诗:“愿回 羲和 借光景,常使秀色留檐边。”
(2).喻恩泽。《韩诗外传》卷三:“ 孔子 贤乎英杰而圣德备,弟子被光景而德彰。”
(3).光辉;光亮。《西京杂记》卷一:“剑在室中,光景犹照於外。”《晋书·刘元海载记》:“其夜梦旦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鷄子,光景非常。” 宋 王安石 《四皓》诗:“灵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
(4).光阴;时光。 南朝 梁 沈约 《休沐寄怀》诗:“来往既云勌,光景为谁留。” 唐 李白 《相逢行》:“光景不待人,须臾成髮丝。”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一:“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 明 邵圭洁 《谒金门》词:“酌酒赋诗俱未得,浪将光景掷。” 茅盾 《子夜》七:“在愉快的应酬谈笑中,他这顿午饭,照例要化去一小时光景。”
(5).犹言日子,指生命或生活。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扫露明轩》:“ 王施 避 巢 寇,入 天台山 ,主人 贺理 ,给以牛粥。 施 谢曰:‘公乃命司,延我光景,当为扫露明轩,永为下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年已衰迈,岂还有取乐好色之意?但老而无子,后边光景难堪。”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严肃,对过光景来说,是很好的品质。”
(6).风光;景象。 南朝 梁 萧纲 《艳歌篇十八韵》:“凌晨光景丽,倡女凤楼中。”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是时山水秋,光景何鲜新。” 明 宋濂 《赠朱启文还乡省亲序》:“自 唐 季以来,海田屡化,独繁华之如故,庆光景之常新。”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只有如此, 匈奴 与汉人才能享受到‘边城晏闭,牛羊遍野’的太平光景。”
(7).情况;景况。《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女子心下着忙,叫老妈打听家里母亲光景。”《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我从前挨着,只望病好,而今看这光景,病是不得好了。” 朱自清 《背影》:“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澹,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8).敬称。犹光仪。 南朝 宋 鲍照 《送从弟道秀别》诗:“悲思恋光景,密念盈岁时。”《宋书·符瑞志上》:“ 吕尚 钓於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於斯。’”
(9).希望;苗头。《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大卿 见説请到里面吃茶,料有几分光景,好不欢喜。”《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素梅 道:‘如此甚好,但愿得就是他,这场喜比天还大。’ 龙香 道:‘我也巴不得如此,看来像是有些光景的。’”
(10).犹言模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妈 也见 双荷 年长,光景妖嬈,也有些不要他在身边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他在腰里掏出两个京钱来,买了一个烧饼,在那里撕着吃,细细咀嚼,象很有味的光景。” 魏金枝 《任樟元和三个地主》:“他又是个有钱的光景,对穷人板脸孔,是常事,笑眯眯,就有些蹊跷。”
(11).上下,左右。《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人姓 华 名 忠 ,年纪五十岁光景。” 罗洪 《践踏的喜悦》:“把房门开到半尺光景,伸长脖子,细细谛听着。”
(12).大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他光景知道我同藩臺还説得话来,所以特地来拜会我,无非是要求我对藩臺去代他求情。” 茅盾 《林家铺子》二:“看她那股扭起了一对瘪嘴唇的劲儿,光景是钱不到手就一定不肯走。”
(1).光影。景,同“ 影 ”。 宋 储泳 《祛疑说·鬼神之理》:“或见光景,或闻音声,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者,气或而有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俞园假山》:“夜月下照,光景零乱。”
(2).喻虚幻不实之物。 清 黄宗羲 《论不宜立理学传书》:“ 孟子 言良知, 文成 恐人将此知作光景玩弄,走入玄虚,故就上面点出一‘致’字,其意最为精密。” ——《漢語大詞典》
(2).喻恩泽。《韩诗外传》卷三:“ 孔子 贤乎英杰而圣德备,弟子被光景而德彰。”
(3).光辉;光亮。《西京杂记》卷一:“剑在室中,光景犹照於外。”《晋书·刘元海载记》:“其夜梦旦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鷄子,光景非常。” 宋 王安石 《四皓》诗:“灵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
(4).光阴;时光。 南朝 梁 沈约 《休沐寄怀》诗:“来往既云勌,光景为谁留。” 唐 李白 《相逢行》:“光景不待人,须臾成髮丝。”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一:“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 明 邵圭洁 《谒金门》词:“酌酒赋诗俱未得,浪将光景掷。” 茅盾 《子夜》七:“在愉快的应酬谈笑中,他这顿午饭,照例要化去一小时光景。”
(5).犹言日子,指生命或生活。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扫露明轩》:“ 王施 避 巢 寇,入 天台山 ,主人 贺理 ,给以牛粥。 施 谢曰:‘公乃命司,延我光景,当为扫露明轩,永为下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年已衰迈,岂还有取乐好色之意?但老而无子,后边光景难堪。”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严肃,对过光景来说,是很好的品质。”
(6).风光;景象。 南朝 梁 萧纲 《艳歌篇十八韵》:“凌晨光景丽,倡女凤楼中。”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是时山水秋,光景何鲜新。” 明 宋濂 《赠朱启文还乡省亲序》:“自 唐 季以来,海田屡化,独繁华之如故,庆光景之常新。”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只有如此, 匈奴 与汉人才能享受到‘边城晏闭,牛羊遍野’的太平光景。”
(7).情况;景况。《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女子心下着忙,叫老妈打听家里母亲光景。”《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我从前挨着,只望病好,而今看这光景,病是不得好了。” 朱自清 《背影》:“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澹,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8).敬称。犹光仪。 南朝 宋 鲍照 《送从弟道秀别》诗:“悲思恋光景,密念盈岁时。”《宋书·符瑞志上》:“ 吕尚 钓於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於斯。’”
(9).希望;苗头。《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大卿 见説请到里面吃茶,料有几分光景,好不欢喜。”《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素梅 道:‘如此甚好,但愿得就是他,这场喜比天还大。’ 龙香 道:‘我也巴不得如此,看来像是有些光景的。’”
(10).犹言模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妈 也见 双荷 年长,光景妖嬈,也有些不要他在身边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他在腰里掏出两个京钱来,买了一个烧饼,在那里撕着吃,细细咀嚼,象很有味的光景。” 魏金枝 《任樟元和三个地主》:“他又是个有钱的光景,对穷人板脸孔,是常事,笑眯眯,就有些蹊跷。”
(11).上下,左右。《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人姓 华 名 忠 ,年纪五十岁光景。” 罗洪 《践踏的喜悦》:“把房门开到半尺光景,伸长脖子,细细谛听着。”
(12).大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他光景知道我同藩臺还説得话来,所以特地来拜会我,无非是要求我对藩臺去代他求情。” 茅盾 《林家铺子》二:“看她那股扭起了一对瘪嘴唇的劲儿,光景是钱不到手就一定不肯走。”
(1).光影。景,同“ 影 ”。 宋 储泳 《祛疑说·鬼神之理》:“或见光景,或闻音声,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者,气或而有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俞园假山》:“夜月下照,光景零乱。”
(2).喻虚幻不实之物。 清 黄宗羲 《论不宜立理学传书》:“ 孟子 言良知, 文成 恐人将此知作光景玩弄,走入玄虚,故就上面点出一‘致’字,其意最为精密。” ——《漢語大詞典》
微 wēi《國語辭典》
微 [ wéi ]
動- 隱匿。《說文解字·彳部》:「微,隱行也。」《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 無、沒。《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史記·卷八七·李斯傳》:「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 非、不是。《詩經·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然而以理義斲削,神農黃帝猶有可非,微獨舜湯。」
- 精妙幽深。《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
- 細小。如:「細微」、「具體而微」。
- 卑賤。如:「人微言輕」、「出身寒微」。《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聊齋志異·卷一○·臙脂》:「而又念其出身微,且日登公堂,為千人所窺指。」
- 衰落。如:「衰微」。《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彊。」
- 少。《禮記·祭義》:「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
- 昏暗不明。《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文選·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 暗中、祕密。如:「微行」。《漢書·卷四五·伍被傳》:「淮南王陰有邪謀,被數微諫。」唐·柳宗元〈童區寄傳〉:「童微伺其睡,以縳背刃,力上下得絕。」
- 伺探。《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使人微得趙綰等姦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漢書·卷九二·游俠傳·郭解傳》:「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
- 稍、略。如:「稍微」、「略微」。《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含喜微笑,竊視流眄。」
-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微虎。
微 [ wēi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