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鸡鸣残月下金阊,白鹤孤栖城上霜。

魏耕清代〕《晓发苏州逢故人

鸡鸣残月下金阊,白鹤孤栖城上霜。
匹马萧萧衣后短,重关杳杳路初长。
相逢屠狗皆亡虏,对泣南冠半故乡。
回首东吴遗恨在,胥门犹自向江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鸡鸣残月金阊白鹤孤栖城上

鸡鸣(雞鳴)jī míng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顾炎武 《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 燕 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 鲁迅 《秋夜有感》诗:“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2).《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漢語大詞典》
残月(殘月)cán yuè
谓将落的月亮。 唐 白居易 《客中月》诗:“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宋 柳永 《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陈毅 《过微山湖》诗:“ 鲁 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漢語大詞典》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1.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2.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3.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4.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5.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6.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1.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2.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3.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4.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5.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6.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7.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8.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9.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10.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11.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13.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14.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15.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16.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17.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1.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2.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3.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4.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1.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2.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3.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金阊(金閶)jīn chāng
苏州 有 金门 、 阊门 两城门,故以“金閶”借指 苏州 。 明 袁宏道 《与兰泽云泽叔书》:“ 金閶 自繁华,令自苦耳。” 清 李玉 《清忠谱·谱概》:“假旨横行緹骑,不平事,震动 金閶 。” 清 冯桂芬 《重修吴县学记》:“所辖 金閶 内外,比屋连甍,通闤带闠。”  ——《漢語大詞典》
白鹤 bái hè
一种鹤,俗称仙鹤  ——《整理自网络》
孤栖(孤棲)gū qī
独居。多指男女分居或失去配偶。 三国 魏 曹丕 《寡妇》诗:“徒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栖。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 唐 李白 《把酒问月》诗:“白兔擣药秋復春, 姮娥 孤栖与谁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尊閫既已夭逝,料无起死回生之理……况在家无聊,未免有孤栖之嘆。” 明 屠隆 《昙花记·公子思亲》:“父既远游访道,母亦矢志孤栖。”  ——《漢語大詞典》
城上
唐 杜甫 暮归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韵府拾遗 漾韵》:礼记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骈字类编》
霜 shuāng《國語辭典》

霜 [ shuāng ]

  1.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而凝结成白色的结晶颗粒。《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2. 白色如霜的粉末或膏脂。如:「砒霜」、「面霜」。
  1. 白色的。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