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有酒急须频对月,桂枝香了到梅枝。

曹泾宋代〕《次胡馀学同年四首

力田元不怵凶饥,瘠者为谁谁是肥。
但得高堂翁媪健,定知奕世子孙宜。
追风骐骤仍不蹶,览德鸾凤栖或飞。
有酒急须频对月,桂枝香了到梅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有酒急须对月桂枝梅枝

有酒 yǒu jiǔ
谓喝醉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 红娘 扶将哥哥去书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别有话説。”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 李 顺,你有酒了,你歇息咱。”《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 月娘 见他有酒了,打发他脱了衣裳,只教 李瓶儿 与他磕了头。”  ——《漢語大詞典》
急须(急須)jí xū
(1).煮茶、暖酒器名。 宋 黄裳 《龙凤茶寄照觉禅师》诗:“寄向仙 庐 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自注:“急须,东南之茶器。” 明 都卬 《三馀赘笔·急须仆憎》:“ 吴 人呼暖酒为急须……急须者,以其应急而用。”
(2).一说古为便溺器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饮器》:“近时人又以贮酒之器谓之急须,亦止为一饮字讹之。殊不知古人以溺器为急须,乃应急而须待之者,反又不知其义,可笑。”  ——《漢語大詞典》
频 ( 頻 ) pín/bīn
频 [ pín ]
  1. 屡次,连次:~繁。~仍。~数(shù)(次数多而接连)。~率()。~谱。捷报~传。
  2. 危急:“国步斯~”。
  3. 并列:“百嘉备舍,群神~行”。
  4. 古同“颦”。
频 [ bīn ]
  1. 古同“濒”,水边地。
对月(對月)duì yuè
(1).向月。 南朝 陈 张正见 《有所思》诗:“看花忆塞草,对月想边秋。” 唐 李白 《将进酒》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满月。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对月之时,取 刘备 同小姐回门拜见老夫人来。”《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对月领了文凭,往东江米巷买了三顶 福建 头号官轿,算计自己、夫人、 大舍 乘坐。”《歧路灯》第九九回:“房下有两个小太太,上下不过二十三四天,俱生的是相公,那太爷就喜的了不成。不料这七天头上,那个小相公是对月风,这个新小相公是七日风,一齐都害了撮口脐风。”  ——《漢語大詞典》
桂枝 guì zhī
(1).传说月中有桂树,因以“桂枝”指月。 唐 卢照邻 《明月引》:“横桂枝於西第,绕菱花於北堂。” 唐太宗 《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2).“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 唐 孟浩然 《送洗然弟进士举》诗:“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飞。” 唐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诗:“欲归江海寻山去,愿报何人得桂枝。” 宋 梅尧臣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诗:“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元 杨弘道 《幽怀久不写一首效韩子此日足可惜赠彦深》诗:“明年桂枝春,兄弟双翱翔。”参见“ 桂林一枝 ”。
(3).中药名。即肉桂。可作中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桂》﹝集解﹞引 陶弘景 曰:“单名桂者,即是牡桂,乃《尔雅》所谓侵木桂也。叶长尺许,花子皆与菌桂同,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但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而肉少味薄,名曰木桂,亦云大桂,不及小嫩枝皮肉多而半卷,中心皱起,其味辛美,一名肉桂,亦名桂枝,一名桂心。出 融州 、 桂州 、 交州 ,甚良。”
(4).古代妇女首饰步摇上的饰物。《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  ——《漢語大詞典》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1.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2.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3.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4.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1.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2.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了 liǎo/le《國語辭典》

了 [ liǎo ]

  1. 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2. 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責任未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今日大案已了,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
  1. 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2. 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辦得了」、「寫不了」。
  1. 聰明、慧黠。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了 [ le ]

  1.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2.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走了,還談這些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還不夠!」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1.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2.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1.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1.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梅枝
宋 陈造 早春十绝呈石湖 其二 倏看媚白破梅枝,更喜娇黄著柳丝。
元 赵偕 题梅书于周砥道宅壁间 老梅枝老花逾妙,几度相看正眼开。
宋 黄庚 渔舍观梅寄修竹韵 寒云漠漠护墙阴,潇洒梅枝出竹林。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