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八曲寂尔过,楼岩无鼓吹。

陈观宋代〕《武夷山

邮亭立溪端,上有石鼓字。
回顾溪水中,石鼓安所置。
移舟激清流,前山郁苍翠。
一曲遽停桡,寻真步幽邃。
洞天阊阖开,殿阁俨神位。
秦汉纪兹山,武夷君所治。
幔亭晏曾孙,遐踪久已秘。
巍巍大王峰,玉女傍立侍。
狮子西东来,昂藏不敢肆。
我本羽衣人,憩迹升真地。
珍重学仙翁,命舟行厨备。
溪山偕侣游,讨论每延迟。
二曲顿清奇,彼美宛临水。
三曲多仙岩,峭峙罕匹类。
倚空架舟函,不腐亦不坠。
小泊三杯石,坐玩逸清思。
石上饮三杯,昔贤同一致。
四曲入云中,繁花方妩媚。
春光耀亭台,灵草渐萌瑞。
崖阴刻字新,往往书故事。
五曲达平林,蔼然千古意。
精舍瞻遗容,丰碑诵遗记。
杏坛相因依,高堂揭仁智。
却令闽越中,居然作洙泗。
雄哉大隐屏,仙掌列其次。
六曲转盼间,仰高发长喟。
七曲著渔家,碧津富投饵。
八曲寂尔过,楼岩无鼓吹。
穷幽造灵峰,玄都矧可暨。
临池数本桃,道士昔手植。
感慨却回舟,烹鲜侑扬觯。
九曲烟霞深,丹庭敞宏庇。
即此非桃源,复何工拟议。
仙客偶谈玄,主人已心醉。
欢言一宿留,醺酣饱熟睡。
晨兴复招邀,具我鸡黍饲。
临行意有余,醇醪馈盈器。
顺流睇层巅,天游冀愿遂。
扪萝履崎嵚眦。灵飚空中来,
松竹舞仙帔。杖藜还高冈,
夷犹不忍弃。何当濯尘缨,
永兹飘笠寄。归休赋长篇,
聊为斯游识。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八曲寂尔鼓吹

八曲
宋书乐志见二曲下所齐书乐志古辞俳歌八曲今侏儒 歌擿取之也  ——《骈字类编》
寂尔(寂爾)jì ěr
犹寂然。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安回徐迈,寂尔长浮。”《南史·陈纪上·武帝》:“况復经营宇宙,寧惟断鼇足之功;弘济苍生,非直凿 龙门 之险。而畴庸报德,寂尔无闻。”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子牟》:“﹝ 李子牟 ﹞因谓朋从曰:‘吾吹笛一曲,能令万众寂尔无譁。’” 宋 梅尧臣 《甘露寺》诗:“曾非远城郭,寂尔隔嚻氛。”  ——《漢語大詞典》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楼 ( 樓 ) lóu
楼 [ lóu ]
  1.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房。~梯。~道。~层。城~。岗~。阁~。~台。~船。办公~。高~大厦。
  2. 姓。
岩 yán《國語辭典》

岩 [ yán ]

  1. 同「岩 」。如:「岩石」、「岩洞」。
  2. 构成地壳的石质,多为矿物的集合体。如:「火成岩」、「沉积岩」、「花冈岩」。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鼓吹 gǔ chuī
(1).即鼓吹乐。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源于我国古代民族 北狄 。 汉 初边军用之,以壮声威,后渐用于朝廷。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短簫鐃歌,军乐也。 黄帝 使 岐伯 所作也。所以建武扬德,风劝战士也。《周礼》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者也。 汉 乐有《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羣臣。短簫鐃歌,鼓吹一章耳,亦以赐有功诸侯。” 南朝 梁 沈约 《梁鼓吹曲十二首》诗序:“鼓吹, 宋 齐 并用 汉 曲,又 克庭 用十六曲, 梁祖 乃去四曲,合日时也。更制新歌以述功德。” 宋 姜夔 《圣宋铙歌鼓吹曲十四首》诗序:“臣闻鐃歌者, 汉 乐也。殿前谓之鼓吹,军中谓之骑吹。”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方泽杜常》:“观者不知其误,何耶?《鼓吹》之选,皆晚 唐 之最下者。”参阅《宋书·乐志一》
(2).演奏乐曲。《东观汉记·段熲传》:“ 熲 乘轻车,介士鼓吹。” 唐 沈亚之 《湘中怨解》:“有弹弦鼓吹者,皆神仙娥眉。”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内鼓吹开门介。”
(3).演奏乐曲的乐队。《后汉书·杨震传》:“及葬,又使侍御史持节送丧,兰臺令史十人,发羽林骑轻车介士,前后部鼓吹,又勑驃骑将军官属司空法驾,送至旧塋。” 宋 司马光 《论董淑妃谥议策礼札子》:“卤簿本以赏军功,未尝施於妇人。唯 唐 平阳公主 有举兵佐 高祖 定天下之功,方给鼓吹。”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进春》:“立春日,各省会府州县卫遵制鞭春。京师除各署鞭春外,以綵绘按图经製芒神土牛,舁以綵亭,导以仪仗鼓吹。”
(4).鼓吹声;乐曲声。 唐 李山甫 《陪郑先辈华山罗谷访张隐者》诗:“谷风闻鼓吹,苔石见文章。” 清 孙枝蔚 《水叹》诗之四:“前有达官坐巨艑,鼓吹能使两耳聋。”
(5).比喻蛙鸣声。 唐 杨收 《咏蛙》:“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会当同鼓吹,不復问官私。” 元 张可久 《满庭芳·山居》曲:“尘埃野马,风波海鸥,鼓吹池蛙。”
(6).谓阐发意义,引申为羽翼,辅佐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 刘孝标 注:“言此五赋是经典之羽翼。” 前蜀 韦庄 《〈又玄集〉序》:“此盖诗中鼓吹,名下笙簧。” 明 吴承恩 《贺总制梅林胡公奏捷障词》:“恭惟臺下,政府羽仪,儒林鼓吹,巖廊柱石,宇庙津梁。”
(1).宣扬;宣传。 唐 杜甫 《进〈雕赋〉表》:“则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至於沉鬱顿挫,随时敏捷,而 扬雄 、 枚皋 之流,庶可跂及也。”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朱楚生》:“班中脚色,足以鼓吹 楚生 者,方留之,故班次愈妙。” 朱自清 《民众文学的讨论》:“鼓吹固然要紧,实行更为要紧;空言鼓吹,尽管起劲,又有何用!”
(2).吹嘘;吹捧。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序》:“后得 于鳞 所与 殿卿 书云:‘ 姑苏 梁生 出《巵言》以示,大较俊语辨博,未敢大尽。英雄欺人,所评当代诸家,语如鼓吹,堪以捧腹矣。’” 章炳麟 《〈革命军〉序》:“卒其行事,乃相繆戾如彼!材者张其角牙以覆宗国,其次即以身家殉 满洲 ,乐文采者,则相与鼓吹之。” 陈毅 《鲁南大捷》诗:“快速部队走如飞, 印 缅 归来自鼓吹。”
(3).引申为捧场,怂恿。 孙芋 《妇女代表》:“没有你们这帮姑娘们老鼓吹,你嫂子当代表也不能这样心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