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长刘提正律,折冲陈堂堂。

陈谦宋代〕《温州刘教授石塔

长刘提正律,折冲陈堂堂。
少刘峙其躬,凛凛百鍊刚。
独立百世后,共分渊孟香。
近市人不知,公论在八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正律折冲堂堂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刘 ( 劉 ) liú
刘 [ liú ]
  1. 姓。
提 tí/dī/dǐ《國語辭典》

提 [ tí ]

  1. 用手悬空拿著。如:「提灯」、「提水桶」、「提笔写作」。
  2. 从下往上移。如:「提升」、「提高」。
  3. 把预定时间往前移。如:「提前」、「提早」。
  4. 领取。如:「提货」、「提款」。
  5. 举出、揭示。如:「提名」、「提议」、「提要」、「提意见」。
  6. 振作。如:「提振精神」、「提神醒脑」。
  7. 说、谈。如:「提到」、「提及」、「旧事重提」、「这事不提也罢!」
  8. 警觉。《红楼梦·第六三回》:「他也不是好意的,少不得也要常提著些儿。」
  1. 舀酒、油等的长柄器具。如:「酒提」、「油提」。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提弥明,清代有提桥。

提 [ shí ]

  1. 参见「[[朱提]]」条。

提 [ dī ]

  1. 投掷。《战国策·燕策三》:「(荆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2. 参见「提防」、「提溜」等条。
正律 zhèng lǜ
(1).正式的规定。《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
(2).乐律中的主调。其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清会典·乐部·原理大臣职掌一》:“凡律,有正律,有倍律,有半律。倍律半律,迆高下於正律而佐之。”原注:“自黄鐘七寸二分九釐,至应鐘三寸八分四釐,为正律。”《清会典事例·乐部·乐律》:“又奉旨,现今令 张照 查考律吕……其编鐘内、倍、夷、则等四鐘,何以转在黄鐘等正律之前?”  ——《漢語大詞典》
折冲(折衝)zhé chōng
(1).使敌人的战车后撤。即制敌取胜。衝,冲车。战车的一种。《吕氏春秋·召类》:“夫脩之於庙堂之上,而折衝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 子罕 之谓乎?” 高诱 注:“衝,车。所以衝突敌之军,能陷破之也……使欲攻己者折还其衝车於千里之外,不敢来也。” 唐 李邕 《斗鸭赋》:“或离披以折衝,或奋振以前却。” 明 陆采 《怀香记·受诏安边》:“武有折衝之威,文怀经国之虑。”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兵法有科,则多折衝之才矣。”
(2).交涉;谈判。 宋 苏洵 《送石昌言为北使行》:“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衝口舌之间,足矣。” 清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耆相国 在 粤 东,与 英 人所订条约,皆非当面折衝。” 叶圣陶 《北上日记·二月六日》:“校中正谋与 港 政府折冲,未知结果如何。”
(3).武官名。 北魏 有折冲将军。见《宋书·柳元景传》。 隋 禁卫军有折冲、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将官。 唐 有折冲都尉,全国各州有折冲府。见《通典·职官十一》。  ——《漢語大詞典》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1. 排列,摆设:~列。~兵。
  2. 述说:~述。~情。详~。~诉。~说。
  3.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
堂堂 táng táng
(1).形容盛大。《晏子春秋·外篇上二》:“﹝ 齐景公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尔乃丰层覆之耽耽,建高基之堂堂。” 张铣 注:“堂堂,高敞貌。” 元 耶律楚材 《和孟驾之韵》:“天兵一鼓下 睢阳 ,旌旗整整阵堂堂。” 郭沫若 《访埃杂吟·金字塔》:“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
(2).形容容貌壮伟。《论语·子张》:“ 曾子 曰:‘堂堂乎 张 也,难与并为仁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言 子张 容仪盛而於仁道薄也。”《后汉书·伏湛传》:“ 湛 容貌堂堂,国之光辉。”《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鬚眉,诚不若彼裙釵。”
(3).形容志气宏大。《汉书·萧望之传赞》:“ 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宋 岳飞 《题伏魔寺壁》诗:“胆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五章:“现在我们是堂堂的革命战士,是为人民吃苦,这种苦多吃一点,就越接近胜利。”
(4).悠远;远大。 清 汪懋麟 《茶邨枉过和见投原韵》:“十年真忽忽,旧事已堂堂。”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二:“大风泱泱,前途堂堂,生气鬱苍,雄心矞皇。”
(5).光耀;明亮。 唐 方干 《送婺州许录事》诗:“之官便是还乡路,白日堂堂著锦衣。” 宋 叶适 《祭赵几道文》:“万古茫茫,去来堂堂。盈庭之哀,痛捨我觴。” 茹志鹃 《百合花》:“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 李季 《菊花石》诗:“虽说年老疾病多,枯树开花红堂堂,白天黑夜开会忙。”
(6).犹公然。 唐 薛能 《春日使府寓怀》诗之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髮欺人故故生。” 清 金农 《己酉除夕》诗:“客岁更难挽,堂堂去寂然。” 邵瑞彭 《北行杂诗》:“零欢断恨堂堂去,剩水残山得得来。”
(7).象声词。 南唐 谭峭 《化书·食化·庚辛》:“ 辛氏 穴池,构木为凴槛,登之者其声堂堂焉。”
(8).鱼名。 南唐 谭峭 《化书·食化·庚辛》:“ 辛氏 之鱼可名堂堂。”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物重名》:“鲤曰六六鱼、策策、堂堂( 辛氏 之鱼名)。” 清 金农 《海会寺池上观鱼呈道禅师》诗之二:“未必岁收千百利,堂堂策策少惊呼。”
(9).乐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堂堂》 宋 郭茂倩 题解:“《乐苑》曰:‘《堂堂》,角调曲。 唐高宗 朝曲也。’……《堂堂》,本 陈后主 所作, 唐 为法曲。故 白居易 诗云‘法曲法曲歌堂堂’是也。” 唐 温庭筠 《堂堂》诗:“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一曲《堂堂》红烛筵,金鲸泻酒如飞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