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悟 wù《國語辭典》
悟 [ wù ]
动- 明白、觉醒。如:「觉悟」、「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 启发他人使其觉悟。汉·崔骃〈达旨〉:「唐且华颠以悟秦,甘罗童牙而报赵。」《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杨万里传》:「臣闻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
- 姓。如汉代有悟明极。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祖师(祖師)zǔ shī
(1).创立某种学说或创造某种技艺而为众师法的人。《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 定陶 丁姬 , 哀帝 母也,《易》祖师 丁将军 之玄孙。” 颜师古 注:“祖,始也。《儒林传》, 丁宽 ,《易》之始师。” 唐 颜真卿 《崔孝公陋室铭记》:“公即 安平 之次子也,全德天至,成人玉立,盖圣代之宝臣,华宗之孝子,文章之哲匠,礼乐之祖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 有巢氏 构木为巢,还应该是木匠的祖师。”《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什么自由,什么民权,拿个 卢梭 当做祖师看待。” 朱东润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后记》:“ 梅尧臣 是 宋 诗的开山祖师,把诗歌的创作推向一条新的道路。”
(2).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的人。 唐 韩偓 《游江南水陆院》诗:“除却祖师心法外,浮生何处不堪愁。” 宋 苏轼 《南华寺》诗:“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王十朋 集注引 程縯 曰:“祖师,指六祖也。”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祖师立教,代代相承如续灯然,无有穷尽。” 清 汪琬 《题庉村和尚法嗣图》:“浮屠氏之谈禪者皆本 达磨 以下诸祖,故谓之祖师。”《儒林外史》第七回:“道兄请仙之法,是何人传授?还是耑请 纯阳祖师 ,还是各位仙人都可启请?”
(3).帮会的创始人。 唐人 《金陵春梦》第一集第九回:“安清帮祖师相传是 翁 、 钱 、 潘 三个兄弟,之后 翁 钱 两人都被 潘 所害。”
(4).泛指创始者。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一折:“为甚贫道好做贼,皆因也有祖师传。”《花月痕》第十四回:“﹝各道节度﹞有奉 熊文灿 为祖师,而以抚误事者。”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何晏 有两件事我们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第二,他喜欢吃药,是吃药的祖师。” 鲁迅 《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晦气也夹屁股跟到, 康有为 永定为复辟的祖师。” ——《漢語大詞典》
(2).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的人。 唐 韩偓 《游江南水陆院》诗:“除却祖师心法外,浮生何处不堪愁。” 宋 苏轼 《南华寺》诗:“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王十朋 集注引 程縯 曰:“祖师,指六祖也。”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祖师立教,代代相承如续灯然,无有穷尽。” 清 汪琬 《题庉村和尚法嗣图》:“浮屠氏之谈禪者皆本 达磨 以下诸祖,故谓之祖师。”《儒林外史》第七回:“道兄请仙之法,是何人传授?还是耑请 纯阳祖师 ,还是各位仙人都可启请?”
(3).帮会的创始人。 唐人 《金陵春梦》第一集第九回:“安清帮祖师相传是 翁 、 钱 、 潘 三个兄弟,之后 翁 钱 两人都被 潘 所害。”
(4).泛指创始者。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一折:“为甚贫道好做贼,皆因也有祖师传。”《花月痕》第十四回:“﹝各道节度﹞有奉 熊文灿 为祖师,而以抚误事者。”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何晏 有两件事我们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第二,他喜欢吃药,是吃药的祖师。” 鲁迅 《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晦气也夹屁股跟到, 康有为 永定为复辟的祖师。” ——《漢語大詞典》
心印 xīn yìn
(1).佛教禅宗语。谓不用语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证,以期顿悟。《坛经·顿渐品》:“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於佛经。’” 唐 韩偓 《江岸闲步》诗:“立谈禪客传心印,坐睡渔师著背蓬。” 宋 王禹偁 《寄赞宁上人》诗:“眉毫久别应垂雪,心印休传本似灰。”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折:“心印非遥,只在本来还照。回头早,认得胎胞儘,四大皆安好。”
(2).理学家借以指对圣人学说在心性上的领会。 明 王守仁 《〈大学〉问》:“此格致诚正之説,所以阐 尧 舜 之正传而为 孔氏 之心印也。”
(3).泛指内心有所领会。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而二美意皆属予,微露拒 程 之意, 程子 亦心印。”
(4).心心相印。 沈从文 《菜园》:“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传。”
(5).拆字术。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且如世之相押字之术,谓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跡,跡与心合,是之谓印。爰及万法,缘虑施为,随心所合,皆得名印。” ——《漢語大詞典》
(2).理学家借以指对圣人学说在心性上的领会。 明 王守仁 《〈大学〉问》:“此格致诚正之説,所以阐 尧 舜 之正传而为 孔氏 之心印也。”
(3).泛指内心有所领会。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而二美意皆属予,微露拒 程 之意, 程子 亦心印。”
(4).心心相印。 沈从文 《菜园》:“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传。”
(5).拆字术。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且如世之相押字之术,谓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跡,跡与心合,是之谓印。爰及万法,缘虑施为,随心所合,皆得名印。” ——《漢語大詞典》
法 fǎ《國語辭典》
法 [ fǎ ]
名- 律令。如:「法令」、「法律」。《韩非子·定法》:「法者,宪令著于官府。」
- 制度。《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
- 范式、原则。如:「文法」、「语法」。
- 途径。如:「方法」、「办法」。
-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法坛」。《五灯会元·卷六·谷山藏禅师》:「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方术、技巧。如:「道士作法」、「魔法」。
- 法国的简称。旧音ㄈㄚˋ fà。如:「中法战争」、「英法战争」。
- 姓。如汉代有法雄。
- 仿效。如:「效法」。《周易·系辞上》:「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 可为法则的。如:「法书」、「法帖」。
- 属于佛家的。如:「法衣」、「法号」。
法 [ fā ]
- 在「没法儿」、「想个法儿」等语词中的音读。
法 [ fá ]
- 参见「法子 」条。
禅僧(禪僧)chán sēng
和尚。《宋书·夷蛮传·婆黎国》:“时 鬭场寺 多禪僧,京师为之语曰:‘ 鬭场 禪师窟, 东安 谈义林。’” 宋 苏轼 《次韵颖叔观灯》:“ 安西 老守是禪僧,到处应燃无尽灯。”《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又有那琳宫梵刹,羽士禪僧,住着那侵云经阁,接汉鐘楼。” ——《漢語大詞典》
遥指 yáo zhǐ
遥对;向远处指。 唐 李远 《赠潼关不下山僧》诗:“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遥指 大茅峰 ,直上青冥里。” 洪深 《申屠氏》第一本:“ 董昌 望海,老丈遥指一舟。” ——《漢語大詞典》
塔 tǎ《國語辭典》
塔 [ tǎ ]
名- 形高頂尖的建築物,築於佛寺內用以藏舍利和經卷等。源出於印度。層數多為單數,用木、磚、石等材料建成。也稱為「佛圖」、「浮圖」、「浮屠」、「窣堵波」。
- 高聳而形狀似塔的建築物。如:「燈塔」、「水塔」、「瞭望塔」、「金字塔」。
- 一種西式點心。為英語tart的音譯。指上層無皮露餡的小甜餅或水果派。如:「蛋塔」、「椰子塔」。
灯明(灯明)
唐 杜甫 日暮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唐 刘禹锡 送惟良上人 灯明香满室,月午霜凝地。 ——《骈字类编》
唐 刘禹锡 送惟良上人 灯明香满室,月午霜凝地。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