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洒落似青冥,拘挛岂狴钎。

刁绎宋代〕《雪后游琅玡山与韦骧联句

南溪约幽寻,西岭极遐观。
初阳色朦胧,残雪光汗漫。
相望楼殿间,宛在云霄半。
泉声减琤淙,山势欲飞竄。
岩寒雨花霏,谷暖烟絮乱。
幽鸟度乔林,惊猿折枯干。
决决涨溪流,辉辉披野岸。
兰芽吐尚微,冰乳凝未泮。
佛屋对峰尖,禅庵倚崖断。
轩窗爱虚豁,赤白從漫漶。
行敲玉玲琅,松溜珠璀璨。
宁将琼砾分,未省兰蒿判。
行幽兔迹深,瞩远鸦翅缓。
登宜阮孕屐,隐称嵇康锻。
结游贤躅多,鑱石清诗烂。
极目穷跻攀,投隙违羁绊。
荣观太帝书,暂憩飞仙馆。
石立翠屏张,霞收丹锦散。
觇坐客炉拥,负暄僧衲换。
选胜唯务得,陟危宁复惮。
谁乘泛海槎,直欲傍银汉。
况有凌云才,何妨举风翰。
景多苦冥搜,欢解惬佳玩。
乃情慰悬想,昔传非谩谰。
题与真莫俦,刻烛愧非伴。
玉局共藏机,瑶琴越操缦。
谣谚喜年丰,凭文同月旦。
大笔肆滂葩,小巫成泚汗。
造适寓林泉,贪萦任冰炭。
通侻去末礼,從容占奇段。
促节歌更新,衔杯酌无筭。
敢谓良会难,堪为画图看。
感慨非独醒,赓酬每三叹。
翔步虽异途,清懽归一贯。
洒落似青冥,拘挛岂狴钎。
绝顶所见稀,清狂兹兴罕。
立饫谢珍鲜,行庖后樵爨。
唯恐三节来,难留千骑駻。
何时金鳌容,重亲玉皇案。
回首念斯游,驰精杳无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洒落青冥拘挛

洒落(灑落)sǎ luò
(1).散落。 晋 潘岳 《秋兴赋》:“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 唐 张九龄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诗:“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一片淡淡的夕阳透过窗子微弱地洒落在桌子上的菊花瓣上。”
(2).亦作“ 洒乐 ”。洒脱飘逸,不拘束。《南史·萧子显传》:“ 子显 风神洒落,雍容闲雅,简通宾客,不畏鬼神。” 元 周德清 《一枝花·遗张伯元》套曲:“洒落襟怀,一笑乾坤大,高谈云雾开。”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一出:“况復襟怀洒乐,怕容易霜凋 潘 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归至中途,遇一少年,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落。” 茅盾 《虹》六:“正是这新发生的你的神经过敏,使得你近来变了,变成不像从前那样的伉爽洒落。”
(3).指东西雅致不俗。 宋 司马光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居八咏·竹轩》:“兹轩最洒落,歷歷种琅玕。”
(4).融洽无拘谨。 唐 杜甫 《公安县怀古》诗:“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仇兆鳌 注引 胡夏客 曰:“ 先主 之待 关 张 ,谊同兄弟,其得 孔明 ,欢如鱼水,所谓‘洒落君臣契’也。” 金 元好问 《蜀昭烈庙》诗:“君臣洒落知无恨,庸 蜀 崎嶇亦可怜。”
(5).亦作“ 洒乐 ”。纵情欢乐。《西游记》第二六回:“那些老儿,正然洒乐。” 清 洪升 《长生殿·合围》:“打的鸟兽,散给众军。就此高坡上,把人马歇息片时。大家炙肉煖酒,番姬每歌的歌,舞的舞,洒落一回者。” 清 洪升 《长生殿·骂赋》:“今日聚集百官,在 凝碧池 上做个太平筵宴,洒乐一回。”
(6).放浪,不受拘束。《红楼梦》第六五回:“ 三姐 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村俗流言,洒落一阵,由着性儿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乐。”
(7).奚落。数说别人过失或短处。《红楼梦》第九八回:“ 紫鹃 本来深恨 宝玉 ,见如此,心里已回过来些,又有 贾母 、 王夫人 都在这里,不敢洒落 宝玉 。”
(1).分散地落下。 宋 王安石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方诸承水调幻药,洒落生綃变寒暑。” 宋 晁冲之 《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银钩洒落桃花牋,牙床磨试红丝研。”
(2).潇洒;飘逸;豁达。 南朝 梁 江淹 《齐司徒右长史檀超墓铭》:“高志洒落,逸气寂寥。”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刘道昌》:“﹝ 刘道昌 ﹞梦道士持一卷书置其袖……既寤,书在袖间,顿觉神思洒落,视其文,盖符咒之术。”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上:“ 敬中 为人襟度洒落,刻意翰词,有所作,人争传之。” 清 魏之琇 《台城路·云溪自湖墅移居东郊》词:“白石风流,清松洒落,又向如今重见。”
(3).爽快利落。《水浒传》第十五回:“ 阮 家三弟兄见 晁盖 人物轩昂,语言洒落……好生欢喜。” 明 祁麟佳 《错转轮》第一出:“好洒落也,今日閒暇且把千劫模糊的事情与先生勘辨一番。” 黄中黄 《孙逸仙》:“直情者, 孙 党也。洒落者,三合会派也。”
(4).爽朗。 宋 陈亮 《乙巳秋与朱元晦书》:“使 孔子 在时,必持出其光明以附於长长开眼者之后,则其利欲一时涴世界者,如浮翳尽洗而去之,天地清明,赫日长在,不亦恢廓洒落,閎大而端正乎。” 金 周昂 《水南晚眺》诗:“洒落高秋气,飞腾志士心。”
(5).用尖刻的语言数说他人的不是,令其难堪。《红楼梦》第七回:“那 焦大 又恃 贾珍 不在家,即在家亦不好怎样他,更可以任意洒落洒落。”  ——《漢語大詞典》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青冥 qīng míng
(1).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攄虹兮,遂儵忽而捫天。” 王逸 注:“上至玄冥,舒光耀也。所至高眇不可逮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其洞虽不甚深,而上覆下平,倒插青冥,呼吸日月,此为最矣。” 赵朴初 《忆江南·峨眉山纪游》词:“上有青冥窥一綫,下临白浪吼千川。”
(2).形容青苍幽远。指仙境;天庭。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臺。” 宋 欧阳修 《感事》诗之二:“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元都羽客,有御风躡景超举青冥者矣,未必能治世也。” 明 张煌言 《怀古》诗之一:“废兴寧有运,吾欲讼青冥。”
(3).形容青苍幽远。指山岭。 唐 施肩吾 《瀑布》诗:“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 明 林鸿 《无诸钓龙台怀古》诗:“筑臺青冥上,垂钓沧江龙。”
(4).指海水。 明 徐渭 《泛舟九曲》诗:“老王乱青冥,皇天夜遗蜕。”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一六八引 蒋万里 《新游仙·水底潜行艇》诗:“倒影成楼臺,城郭入青冥。”
(5).竹木郁茂貌。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钱振伦 注:“《汉书》注:‘冥,暗也。’按,言摇烟之树葱然者,因望穷而晦。” 唐 杜甫 《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四员外绾》诗:“寄语 杨员外 ,山寒少茯苓。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 仇兆鳌 注:“青冥为树色。”
(6).喻高位,显要的职位。《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勗以丹霄之价,弘以青冥之期。” 李善 注:“ 钟会 集言: 程盛 曰:‘丹霄之凤,青冥之龙。’”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望君仰青冥,短翮难可翔。” 宋 王安石 《送孙叔康赴御史府》诗:“时来上青冥,俯仰但一节。”
(7).喻宫廷或帝王。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岂似满朝承雨露,共看传赐出青冥。” 宋 林逋 《略秀才以七言四韵诗为寄辄敢酬和幸惟采览》:“异日青冥肯廻顾,夫君门族旧和羹。”
(8).古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皇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一曰白虹……五曰青冥。”  ——《漢語大詞典》
拘挛(拘攣)jū luán
(1).拘束;拘泥。 汉 扬雄 《太玄赋》:“荡然肆志,不拘挛兮。”《后汉书·曹褒传》:“帝知羣僚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 李贤 注:“拘挛,犹拘束也。”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资格》:“ 唐太宗 虽以战伐取天下,而用人能尽其材,不拘挛於常格,以起一时之治,尚有可喜。”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一》:“以 汉 臣纪 汉 事,所谓御史在前,执法在后者,即有域外之议,欲破拘挛之见,已兢不保首领是惧矣。” 严复 《论教育书》:“庶他日学成,有疗贫起弱之实力,能破旧学之拘挛,而其於图新也审,则真 中国 之幸福矣!”
(2).拘禁;关押。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苏狱》:“叹拘挛囚 羑里 ,长夜浑如岁。” 郑观应 《盛世危言·狱囚》:“致罹法网,横被官刑,土室棘坦,暗无天日,赭衣黑索,惨受拘挛。”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譬犹居家设廛者,虑其子弟伙伴之盗其物也,於是一一桎梏之,拘挛之,或闭之於暗室焉。”
(3).痉挛。肌肉抽搐,难以伸展自如。 汉 王延寿 《梦赋》:“或盘跚而欲走,或拘挛而不能步。” 宋 欧阳修 《琴枕说》:“昨因患两手中指拘挛,医者言,唯数运动以导其气之滞者,谓唯弹琴为可。” 清 赵翼 《闻心余哀邸病风》诗:“可怜我亦拘挛臂,千里相望两废材。” 叶圣陶 《隔膜》:“我的躯体渐渐地拘挛起来,似乎受了束缚。”
(4).窘逼困难。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且今军事虽平,而各路防营尚不可撤,各省田赋尚未復额,一切城廨仓狱善后之工尚未尽修,莫不持釐金为挹注,苟或去之,则拘挛贫弱,百务俱废,异日彼乘我无备,求减洋税,将何以应之?”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狴 bì《國語辭典》

狴 [ bì ]

  1. 参见「狴犴 」条。
钎 ( 釺 ) qiān
钎 [ qiān ]
  1. 〔~子〕一头尖的长钢棍,多用来在岩石上打洞。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