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静看如山祸,差之一念閒。

杜濬之宋代〕《书警

食李弗嫌苦,食梅弗嫌酸。
不为身所累,且从心所安。
吾分固云簿,吾志亦非单。
静看如山祸,差之一念閒。
所得甚眇眇,所丧已漫漫。
百年修不足,一朝容易残。
虽处四壁立,如享万锺宽。
静坐明月窟,濯足清风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静看如山一念

静看(静看)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其四十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  ——《骈字类编》
如山
刘伯颜大驾还宫诗肃肃锦衣人似海亭亭黄屋象如山  ——《分类字锦》
祸 ( 禍 ) huò
祸 [ huò ]
  1.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2.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
差 chà/chā/chāi/cī《國語辭典》

差 [ chā ]

  1. 缺失、錯誤。如:「誤差」、「出差錯」。
  2. 區別、不同。《荀子·榮辱》:「故先王案為之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貴賤之等,長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
  3. 數學上指兩數相減所得的數。如:「三減一的差是二。」
  1. 失誤、不當。《明史·卷二五一·徐光啟傳》:「臣聞曆久必差,宜及時修正。」
  2. 因比較而產生區別。如:「他們彼此的說法差異很大。」
  1. 尚、略、還。如:「差強人意」。

差 [ chāi ]

  1. 派遣。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縛戎人〉:「邊頭大將差健卒,入抄禽生快於鶻。」《水滸傳·第五五回》:「出師之日,我自差官來點視。」
  2. 選擇。《詩經·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馬?」《文選·宋玉·高唐賦》:「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
  1. 受派遣去做事的人。如:「欽差」、「信差」。
  2. 被派遣去做的事。如:「公差」。《紅樓夢·第六○回》:「寶玉房中的丫鬟差輕人多。」

差 [ chà ]

  1. 不好。如:「成績差」、「他的文章太差了。」
  1. 欠缺、短少。如:「差十分就八點鐘了。」
  1. (一)​之語音。

差 [ cī ]

  1. 不整齊、不齊一。如:「參差」、「差互」。
  1. 分別、區分。《荀子·大略》:「列官職,差爵祿,非以尊大夫而已。」《元史·卷七二·呂思誠傳》:「差民戶為三等,均其徭役。」
  1. 等級。《孟子·滕文公上》:「愛無差等,施由親始。」

差 [ cuō ]

  1. 搓磨、搓洗。《禮記·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漢·鄭玄·注:「差,淅也。」唐·孔穎達·正義:「差是差摩,故云淅。」

差 [ chài ]

  1. 病癒。《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華佗傳》:「操積苦頭風眩,佗針,隨手而差。」唐·元稹〈蟆子詩·序〉:「故齧人成瘡,秋夏不愈,膏楸葉而傅之,則差。」通「瘥」。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一念 yī niàn
(1).一动念间;一个念头。 南朝 梁 沈约 《却出东西门行》:“一念起关山,千里顾兵窟。” 唐 陈鸿 《长恨歌传》:“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堕下界。” 宋 陆游 《自规》诗:“忿慾俱生一念中,圣贤亦本与人同。”《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可晓得一念不违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会暗中呵护,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会立刻不容。”
(2).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观空品》:“九十刹那为一念。” 北魏 昙鸾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六十刹那为一念。”《翻译名义集·时分》:“一念中有九十刹那。”  ——《漢語大詞典》
閒 xián/jiān/jiàn《國語辭典》

閒 [ xián ]

  1. 空暇無事的時候。如:「農閒」、「忙中偷閒」、「偷得浮生半日閒」。
  2. 閒散輕簡的職務。如:「投閒置散」。
  1. 空暇無事。如:「空閒」、「閒暇」。
  2. 安靜悠閒。如:「閒情逸致」、「閒雲野鶴」、「日子過得十分安閒自在。」
  3. 與正事無關的、不緊要的。如:「閒書」、「閒錢」、「閒差事」、「閒人免進」。宋·辛棄疾〈新荷葉·春色如愁〉詞:「閒愁幾許?更晚風、特地吹衣。」
  1. 隨意的、不經心的。如:「閒扯」、「閒聊」、「閒逛」、「閒話家常」。

閒 [ jiàn ]

  1. 同「間 」(二)​。

閒 [ jiān ]

  1. 中間。《詩經·齊風·還》:「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閒兮。」同「間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