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金气(金氣)jīn qì
(1).指古代思想家五行学说中所说的金的气质。《吕氏春秋·应同》:“ 汤 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汉书·天文志》:“逆秋令,伤金气,罚见太白。”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儒学》:“於是以抽爻换象补泄之法修之,於学之坎位起高阁,曰 青云楼 ,高於 尊经 以泄乾之金气。”
(2).秋气。 南朝 梁简文帝 《倡妇怨情》诗:“ 玉关 驱夜雪,金气落严霜。” 唐 刘禹锡 《新秋对月寄乐天》诗:“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 明 何景明 《白菊赋》:“乃岁律之甫迁,慨金气之何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陈沧州 先生守 苏州 ,《重游虎邱》诗云……代谢已怜金气尽,再来偏笑石头顽。”
(3).亦作“ 金气 ”。指刑官。 章炳麟 《巡警总监箴》:“发姦擿伏,金气作辛,屈彼大豪,以振穷矜。” ——《漢語大詞典》
(2).秋气。 南朝 梁简文帝 《倡妇怨情》诗:“ 玉关 驱夜雪,金气落严霜。” 唐 刘禹锡 《新秋对月寄乐天》诗:“夜凉金气应,天静火星流。” 明 何景明 《白菊赋》:“乃岁律之甫迁,慨金气之何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陈沧州 先生守 苏州 ,《重游虎邱》诗云……代谢已怜金气尽,再来偏笑石头顽。”
(3).亦作“ 金气 ”。指刑官。 章炳麟 《巡警总监箴》:“发姦擿伏,金气作辛,屈彼大豪,以振穷矜。”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名-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 姓。如宋代有初暐。
-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高明 gāo míng
(1).指天;上天。《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孔 传:“高明谓天。”《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文选·谢庄〈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 吕延济 注:“沉潜,地,故称义;高明,天,故称经。”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曾巩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齐 谢朓 《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曾国藩 《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龚自珍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
(2).指日月。《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李善 注:“高明,谓日月也。” 宋 范仲淹 《天道益谦赋》:“然则高明之运也,善行无迹;盛衰之应也,惟变是适。” 宋 曾巩 《应举启》:“遇高明之见照,殆否结之将通。”
(3).高而明亮;高爽敞亮。《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南朝 齐 谢朓 《歌黄帝》:“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广榭崇臺,时令著高明之宅。” 宋 苏轼 《滕县公堂记》:“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
(4).指楼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 唐 李白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臺榭,居高明。”
(5).指显贵者。《书·洪范》:“无虐煢独,而畏高明。” 孔 传:“单独者不侵虐之,宠贵者不枉法畏之。” 孔颖达 疏:“高明,谓贵宠之人。”《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刘良 注:“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隋书·裴肃传》:“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6).指显贵。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忠 愈恨 燮 ,然惮其高明,不敢害,出为 汉阳 太守。”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畏子高明,痛子憔悴。” 清 曾国藩 《原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7).崇高明睿,聪明智慧。《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东观汉记·孝崇匽皇后传》:“ 博园匽贵人 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令。”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之一:“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 清 龚自珍 《抱小》:“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
(8).指崇高明睿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 韦昭 注:“高明昭显,谓明德之臣。”《云笈七籤》卷九:“抑絶高明,嫉害胜己。”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也愿意在此佳节,聊进一解,质之高明,并作为我国革命之借镜。”
(9).谓见解或技术高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这等一位高明人,难道连那‘瑶草无尘根’的这句话也不晓得?” 胡适 《吴敬梓传》:“《儒林外史》这部书所以能不朽,全在他的见识高超,技术高明。” 刘半农 《〈扬鞭集〉自序》:“而这两位先生的学问技术,却不妨一样的高明,一样的可敬。”
(10).对人的敬词。《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以辅高明。”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今既无由缘进言,言之恐益累高明。”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近持悃愊,进叩高明,荷温教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高明以为何如?”
(11).谓性格高亢爽朗。《后汉书·王龚传》:“ 蕃 性气高明,初到, 龚 不即召见之,乃留记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
宇宙 yǔ zhòu
(1).屋檐和栋梁。《淮南子·览冥训》:“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於宇宙之间。” 高诱 注:“宇,屋簷也;宙,栋梁也。”
(2).天地。《庄子·让王》:“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淮南子·原道训》:“横四维而含阴阳,紘宇宙而章三光。” 高诱 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唐 韩愈 《苦寒》诗:“凶飈搅宇宙,鋩刃甚割砭。”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豫章 之诗,包含欲无外,搜抉欲无祕,体製通古今,思致极幽眇,贯穿驰骋,工夫精到,虽未极古之源委,而其植立不凡,斯亦宇宙之奇诡也。” 清 黄遵宪 《杂感》诗:“茫茫宇宙间,万事等儿戏。” 茅盾 《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宇宙的大风暴。”
(3).犹言天下,国家。 南朝 梁 沈约 《游沈道士馆》诗:“ 秦皇 御宇宙, 汉帝 恢武功。”《隋书·炀帝纪上》:“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 唐 王度 《古镜记》:“﹝ 苏宾 ﹞谓 勣 曰:‘……今宇宙丧乱,他乡未必可止。’”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三折:“臣则怕连累了 霍光 老幼,这厮每必反喒 刘 朝宇宙。这的是未来事微臣早参透。”
(4).犹时代。 明 李东阳 《书东莱先生手稿后》:“其前有 朱崇 者,自称为 宋 遗民,幸生於三、四十年之前,得以讲明诸老之学,因叹后生者视 咸淳 又隔一宇宙。”
(5).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6).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 ——《漢語大詞典》
(2).天地。《庄子·让王》:“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淮南子·原道训》:“横四维而含阴阳,紘宇宙而章三光。” 高诱 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唐 韩愈 《苦寒》诗:“凶飈搅宇宙,鋩刃甚割砭。”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豫章 之诗,包含欲无外,搜抉欲无祕,体製通古今,思致极幽眇,贯穿驰骋,工夫精到,虽未极古之源委,而其植立不凡,斯亦宇宙之奇诡也。” 清 黄遵宪 《杂感》诗:“茫茫宇宙间,万事等儿戏。” 茅盾 《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宇宙的大风暴。”
(3).犹言天下,国家。 南朝 梁 沈约 《游沈道士馆》诗:“ 秦皇 御宇宙, 汉帝 恢武功。”《隋书·炀帝纪上》:“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 唐 王度 《古镜记》:“﹝ 苏宾 ﹞谓 勣 曰:‘……今宇宙丧乱,他乡未必可止。’”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三折:“臣则怕连累了 霍光 老幼,这厮每必反喒 刘 朝宇宙。这的是未来事微臣早参透。”
(4).犹时代。 明 李东阳 《书东莱先生手稿后》:“其前有 朱崇 者,自称为 宋 遗民,幸生於三、四十年之前,得以讲明诸老之学,因叹后生者视 咸淳 又隔一宇宙。”
(5).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6).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 ——《漢語大詞典》
轩豁(軒豁)xuān huò
(1).高大开阔。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乾端坤倪,轩豁呈露。”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兹楼最轩豁,旷远西北陬。”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打开槅扇就望见大客厅的气象十分轩豁,正是一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家门第。”
(2).谓轩昂开朗,气宇不凡。 宋 沈辽 《送曾处善赴宝应尉》诗:“ 六峰 老师气轩豁, 九华 雌山苦阴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 卫 知生望族,又见仪采轩豁,心许之,而虑其靳於资。” ——《漢語大詞典》
(2).谓轩昂开朗,气宇不凡。 宋 沈辽 《送曾处善赴宝应尉》诗:“ 六峰 老师气轩豁, 九华 雌山苦阴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 卫 知生望族,又见仪采轩豁,心许之,而虑其靳於资。” ——《漢語大詞典》
澄 chéng/dèng《國語辭典》
澄 [ chéng ]
形- 水静止而清澈。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唐·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披翠微而列坐,左对青山;俯磐石而开襟,右临澄水。」
澄 [ dèng ]
动- 使沉淀、清澈。如:「把这盆水澄一澄。」
埃氛 āi fēn
尘埃弥漫的大气。喻污浊的尘世。 唐 独孤申叔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诗:“精庐残夜景,天宇灭埃氛。”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 蓬 瀛 宫闕隔埃氛,帝乐天香似许闻。” 明 宋濂 《西天僧禅师诰》:“不惮山川险阻,直抵 中华 ,衝大磧之埃氛,度流沙之莽苍,其志可谓坚且确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