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须臾变化非难事,况有飞泉作怒涛。

胡榘宋代〕《翠蛟峰

像耸奇形曰翠蛟,不须牙爪谩徒劳。
须臾变化非难事,况有飞泉作怒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须臾变化非难飞泉怒涛

须臾(須臾)xū yú
(1).优游自得。《仪礼·燕礼》:“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请吾子之与寡君须臾焉,使某也以请。”《文选·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须臾以相羊。”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须臾、相羊,皆游也。”一本作“ 逍遥 ”。
(2).从容,苟延。《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 项王 尚存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五》:“此‘须臾’与《中庸》‘道不可须臾离’异义。须臾,犹从容,延年之意也。言足下所以得从容至今不死者,以 项王 尚存也。《汉书·贾山传》:‘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少须臾’即少从容,亦延年之意也。故《武五子传》‘奉天期兮,不得须臾’ 张晏 曰:‘不得復延年也。’从容、须臾,语之转耳。”
(3).片刻,短时间。《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瞬息须臾》:“瞬息、须臾、顷刻,皆不久之辞,与释氏‘一弹指间’,‘一刹那顷’之义同,而释书分别甚备……又《毗曇论》云:‘一刹那者翻为一念,一怛刹那翻为一瞬,六十怛刹那为一息,一息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摩睺罗,翻为一须臾。’又《僧祗律》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我劳心数年,提兵十万,深入敌境,克在须臾。”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小小一枝箭,发出如雷电;陵谷转沧桑,世界须臾变。”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
(4).古代阴阳家的一种占卜术。《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 李贤 注:“须臾,阴阳吉凶立成之法也。今书《七志》有 武王 《须臾》一卷。”  ——《漢語大詞典》
变化(變化)biàn huà
(1).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孔颖达 疏:“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宋 戴复古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诗之四:“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艾青 《帐篷》诗:“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非难(非難)fēi nàn
(1).批评和指责。《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其根据可谓全破,而论者亦将无他説以非难革命也。”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她母亲抚育了一个异姓的螟蛉,因此便遭受了她们同族的非难。” 徐铸成 《报海旧闻》三七:“ 沪 上报纸,颇有非难。”
(2).不以为然。 沙汀 《范老老师》:“‘可是,有些人倒还笑我说错了呢!……’非难地一笑,老老师踌躇满志地退回躺椅上去。”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1. 「况 」的异体字。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飞泉(飛泉)fēi quán
(1).谷名。《楚辞·远游》:“吸 飞泉 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引 张揖 曰:“ 飞泉 , 飞谷 也。在 崑崙 西南。” 汉 王褒 《九怀·通路》:“北饮兮 飞泉 ,南采兮芝英。”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 飞泉 以正东。”
(2).喷泉。《后汉书·耿恭传》:“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南史·何胤传》:“ 胤 以 若邪 势处迫隘,不容学徒,乃迁 秦望山 ,山有飞泉,迺起学舍。”
(3).瀑布。 唐 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流水周於舍下,飞泉落於簷间。” 明 王猷定 《姑山草堂歌》:“我乡 麻姑 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飞泉。” 陈毅 《题〈长征会师图〉》诗:“上有无尽之高峰,中有百道之飞泉。”  ——《漢語大詞典》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怒涛(怒濤)nù tāo
汹涌的波涛。 唐 杜甫 《忆昔行》:“忆昔北寻有小洞,洪河怒涛过轻舸。”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繫 大江 心。” 明 张煌言 《入武林》诗:“他日素车东 浙 路,怒涛岂必属 鴟夷 ?” 庐隐 《海滨故人》一:“ 莲裳 、 玲玉 、 云青 站在海边听怒涛狂歌,看碧波闪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