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三面 sān miàn
(1).三个方向,三方面。《汉书·张良传》:“南有 巴 蜀 之饶,北有 胡 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
(2).指传统戏剧中的丑角。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 ——《漢語大詞典》
(2).指传统戏剧中的丑角。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 ——《漢語大詞典》
石山 shí shān
(1).岩石积成的山。《诗·周南·卷耳》“陟彼砠矣” 毛 传:“石山戴土曰砠。” 宋 郭熙 《林泉高致·画诀》:“土山戴石,林木瘦耸。石山戴土,林木肥茂。”
(2).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三百里,曰 石山 ,多藏金玉。”
(3).状如山石的花纹。《后汉书·王符传》:“犀象珠玉,虎魄瑇瑁;石山隐饰,金银错鏤,穷极丽靡,转相夸咤。” 李贤 注:“山石谓隐起为山石之文也。” ——《漢語大詞典》
(2).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三百里,曰 石山 ,多藏金玉。”
(3).状如山石的花纹。《后汉书·王符传》:“犀象珠玉,虎魄瑇瑁;石山隐饰,金银错鏤,穷极丽靡,转相夸咤。” 李贤 注:“山石谓隐起为山石之文也。” ——《漢語大詞典》
横 ( 橫 ) héng/hèng
横 [ héng ]
-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
-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叠嶂(疊嶂,曡嶂)dié zhàng
亦作“ 叠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叠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 唐 孟浩然 《经七里滩》:“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张居正 《马上见西山》诗:“迭嶂环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诗:“狐皮帽子衬一张英俊的脸,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峦。”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陆游 《还家》诗:“曡嶂出云明客眼,澄江涨雨濯京尘。”《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连峰曡嶂,壁立千仞。” ——《漢語大詞典》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陆游 《还家》诗:“曡嶂出云明客眼,澄江涨雨濯京尘。”《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连峰曡嶂,壁立千仞。” ——《漢語大詞典》
一株
南北朝 徐陵 梅花落 对户一株梅,新花落故栽。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唐 杜甫 海棕行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唐 卢仝 喜逢郑三游山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唐 杜荀鹤 秋日寄吟友 食无三亩地,衣绝一株桑。
金 张万公 戊戌二月中旬登稷山清榭 今日檐间看风色,一株红杏暗惊心。 ——《骈字类编》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唐 杜甫 海棕行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唐 卢仝 喜逢郑三游山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唐 杜荀鹤 秋日寄吟友 食无三亩地,衣绝一株桑。
金 张万公 戊戌二月中旬登稷山清榭 今日檐间看风色,一株红杏暗惊心。 ——《骈字类编》
松树 sōng shù
松属(Pinus)的植物 ——《整理自网络》
倒 dǎo/dào《國語辭典》
倒 [ dǎo ]
动- 人或竖立的物体因本身或外来因素而横躺下来。如:「跌倒」、「摔倒」、「卧倒」、「大水冲倒龙王庙」。《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 垮台、失败。如:「倒闭」、「倒台」。《三国志·魏书·卷九·曹爽传》「夷三族」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卿用读书何为耶!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我们的生意,已经倒了。」
- 声音沙哑。如:「听说那位名演员近日嗓子倒了,正在休息当中。」
- 北平方言:➊ 指商家把整批货物或全部店里的物品顶让给别人。如:「将铺子倒出去。」《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与人。现在有半楼货,值得一千六百两。」➋ 指转移、更换、对调。如:「倒手」、「两张桌子对倒一下。」
倒 [ dào ]
动- 上下前后相反,或互相更换。《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朱子语类·卷七一·易·复》:「如人善端初萌,正欲静以养之,方能盛大。若如公说,却是倒了。」
- 把物体或液体倾倒出来。如:「倒茶水」、「倒垃圾」。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
- 向后退。如:「倒车」、「倒退」。
- 违逆、不顺。《韩非子·难言》:「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故至乱之化,君臣相贼,长少相杀,父子相忍,弟兄相诬,知交相倒。」
- 反而。表出乎意料之外。《红楼梦·第二二回》:「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你老人家不说今日要歇半天儿吗?怎的倒这么早就来了。」
- 却。《朱子语类·卷三九·论语·先进篇上》:「如今人恁地文理细密,倒未必好,宁可是白直粗疏底人。」《红楼梦·第一九回》:「你倒说说,我还要怎么留你?我自己也难说了。」
- 反过来、相反的。如:「海水倒灌」、「倒挂金钩」。唐·徐凝〈杭州祝涛头〉诗二首之二:「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蟠龙(蟠龍)pán lóng
(1).盘伏的龙。《尚书大传》卷一下:“蟠龙賁信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 郑玄 注:“蟠,屈也。”《方言》第十二:“未陞天龙谓之蟠龙。” 唐 李商隐 《赛灵川县城隍神文》:“逐清泠之耕父,不使扬光;迴沮泽之蟠龙,皆令洒润。”
(2).回环的龙形。《淮南子·本经训》:“寝兕伏虎,蟠龙连组。” 高诱 注:“蟠龙,詰屈相连,文错如织组文也。”《秦併六国平话》卷下:“门外苍松踞虎,阶前古檜蟠龙。”
(3).发髻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古人呼髻为蟠龙,蟠龙者,髻之本体,非由粧饰而成,随手綰成,皆作蟠龙之势。” ——《漢語大詞典》
(2).回环的龙形。《淮南子·本经训》:“寝兕伏虎,蟠龙连组。” 高诱 注:“蟠龙,詰屈相连,文错如织组文也。”《秦併六国平话》卷下:“门外苍松踞虎,阶前古檜蟠龙。”
(3).发髻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古人呼髻为蟠龙,蟠龙者,髻之本体,非由粧饰而成,随手綰成,皆作蟠龙之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