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二五 èr wǔ
(1).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京氏易传·大过》:“以金土定吉凶,去本末,取二五,为过之功。”《易·乾》“利见大人” 三国 魏 王弼 注:“利见大人,唯二五焉。”按:《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故云“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2).指阴阳与五行。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曹端 述解:“二,阴阳也。五,五行也。” 清 曾国藩 《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
(3).指 春秋 时 晋献公 嬖人 梁五 与 东关五 。《国语·晋语一》:“ 驪姬 赂二 五 ,使言於公。” 韦昭 注:“二 五 , 献公 嬖大夫 梁五 与 东关五 也。”参见“ 二五耦 ”。
(4).两个五,即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晋 、 楚 也; 晋 、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方言。即二百五。犹言傻里傻气。 王安忆 《冷土》一:“她那么二五,害得 拽子哥 跟着挨人戳脊梁骨。” ——《漢語大詞典》
(2).指阴阳与五行。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曹端 述解:“二,阴阳也。五,五行也。” 清 曾国藩 《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
(3).指 春秋 时 晋献公 嬖人 梁五 与 东关五 。《国语·晋语一》:“ 驪姬 赂二 五 ,使言於公。” 韦昭 注:“二 五 , 献公 嬖大夫 梁五 与 东关五 也。”参见“ 二五耦 ”。
(4).两个五,即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晋 、 楚 也; 晋 、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方言。即二百五。犹言傻里傻气。 王安忆 《冷土》一:“她那么二五,害得 拽子哥 跟着挨人戳脊梁骨。” ——《漢語大詞典》
相逢 xiāng féng
彼此遇见;会见。 汉 张衡 《西京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及去事戎轡,相逢宴军伶。” 宋 王易简 《水龙吟》词:“看明璫素袜,相逢憔悴,当应被,薰风误。”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举世无知音,今夕相逢,岂天假真缘耶。” ——《漢語大詞典》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名-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再 zài《國語辭典》
再 [ zài ]
副- 第二次、又一次、两次。如:「再见」、「再嫁」、「再鞠躬」。《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
- 表示动作继续重复。如:「再接再厉」、「再版」、「失败了再努力。」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 表示一个动作接续在另一动作结束之后。如:「吃完饭再走!」、「先擦窗户,再洗地板。」
- 更。表示行为程度的加深。如:「你能这么想,真是再好不过了。」
- 表示另有补充。如:「再则」、「再说」、「再不然」。
迷 mí《國語辭典》
迷 [ mí ]
动- 困惑、惑乱。如:「财迷心窍」。《易经·坤卦》:「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
- 媚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
- 分不清方向。如:「迷路」。《左传·哀公二年》:「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宵迷。」
- 沉醉、陶醉。如:「著迷」、「入迷」、「沉迷」。
- 分辨不清、令人困惑的。如:「迷途」、「迷宫」。
- 心中昏乱、意识模糊。如:「意乱情迷」。
- 心醉于某种事物的人。如:「影迷」、「球迷」、「歌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