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碧草 bì cǎo
(1).青草。 南朝 梁 江淹 《贻袁常侍》诗:“ 幽 冀 生碧草, 沅 湘 含翠烟。” 唐 陈子昂 《春台引》:“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怀宇宙以伤远,登高臺而写忧。” 宋 苏轼 《题织锦图上回文》诗之一:“春晚落花餘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
(2).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可酿酒的草。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 瑶琨 去 玉门 九万里,有碧草,如麦,割以酿酒,则味如醇酎。饮一合,三旬不醒;但饮甜水,随饮随醒。” ——《漢語大詞典》
(2).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可酿酒的草。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 瑶琨 去 玉门 九万里,有碧草,如麦,割以酿酒,则味如醇酎。饮一合,三旬不醒;但饮甜水,随饮随醒。” ——《漢語大詞典》
茸茸 róng róng
(1).柔细浓密貌。 唐 白居易 《红线毯》诗:“綵丝茸茸香拂拂,綫软花虚不胜物。” 元 马彦良 《一枝花·春雨》套曲:“润夭桃灼灼红,洗芳草茸茸翠。”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如石菖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阴湿地,能长细菖蒲,随意移养盆碗中,茸茸可爱。” 韩北屏 《伊犁河畔》:“一株株茂盛的苹果树下,有些厚茸茸的小草。”
(2).犹蒙眬。 唐 韩偓 《厌花落》诗:“忽然事到心中来,四肢娇入茸茸眼。” 宋 范成大 《题汤致远运使所藏隆师四图·欠伸》诗:“背立粧臺髻髮懒,镜鸞应见茸茸眼。”
(3).冗杂。 明 高濂 《玉簪记·寄弄》:“ 妙常 连日茸茸俗事,未曾整此冰弦,今夜月明风静,水殿生凉,不免弹《瀟湘水云》一曲,少寄幽情。”
(4).丛集。 唐 皮日休 《九讽系述·舍慕》:“彼群小之茸茸兮,如慕臭之蟞蜉。” ——《漢語大詞典》
(2).犹蒙眬。 唐 韩偓 《厌花落》诗:“忽然事到心中来,四肢娇入茸茸眼。” 宋 范成大 《题汤致远运使所藏隆师四图·欠伸》诗:“背立粧臺髻髮懒,镜鸞应见茸茸眼。”
(3).冗杂。 明 高濂 《玉簪记·寄弄》:“ 妙常 连日茸茸俗事,未曾整此冰弦,今夜月明风静,水殿生凉,不免弹《瀟湘水云》一曲,少寄幽情。”
(4).丛集。 唐 皮日休 《九讽系述·舍慕》:“彼群小之茸茸兮,如慕臭之蟞蜉。” ——《漢語大詞典》
照 zhào《國語辭典》
照 [ zhào ]
动- 映射。如:「照耀」、「阳光照在窗户上。」
- 投映。如:「照镜子」。
- 比拟、依据。如:「仿照」、「照猫画虎」、「比照办理」、「照本宣科」。
- 比对、核对。如:「对照」。
- 通知。如:「照会」、「关照」。
- 向著、对著。如:「照头一棍」、「照著敌人开枪」。
- 看、顾。如:「照顾」、「照应」、「照料」。
- 知晓。如:「心照不宣」。《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臣闻骐骥长鸣,则伯乐照其能;卢狗悲号,则韩国知其才。」
- 摄取影像。如:「照相」、「这张像片是新照的。」
- 日光。如:「夕照」、「残照」。
- 像片。如:「近照」、「玉照」。
- 凭证。如:「执照」、「护照」。《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申公道:『钱却有,何以为照?』」
绿波 lǜ bō
(1).绿色水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清潭远涨,緑波凝浄。” 唐 唐彦谦 《鸂鶒》诗:“一宿南塘烟雨时,好风摇动緑波微。” 清 姚范 《方颂椒山居记》:“苍巖崒嵂,緑波澹淡。” 朱自清 《威尼斯》:“在 圣马克 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2).比喻风吹绿草之状。 元 钱惟善 《送陈众仲之官翰林应奉》诗:“緑波草色连天远,不是寻常送别愁。”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芳草緑波吹不尽,只隔遥山。” ——《漢語大詞典》
(2).比喻风吹绿草之状。 元 钱惟善 《送陈众仲之官翰林应奉》诗:“緑波草色连天远,不是寻常送别愁。”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芳草緑波吹不尽,只隔遥山。” ——《漢語大詞典》
暮春 mù chūn
春末,农历三月。《逸周书·文傅》:“ 文王 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 江 南草长,杂花生树,羣鸎乱飞。”《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王慧诗》:“﹝ 王慧 ﹞《闺词》云:‘轻寒薄暖暮春天,小立闲庭待燕还。’” 杨朔 《木棉花》:“北方才是暮春,你在这儿却可以听见蝉、蛙,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虫在得意地吟鸣。” ——《漢語大詞典》
归客(歸客)guī kè
旅居外地返回家的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归客遂海隅,脱冠谢朝列。” 唐 李颀 《送窦参军》诗:“城南送归客,举酒对林峦。” 唐 王维 《寒食汜上作》诗:“ 广武 城边逢暮春, 汶阳 归客泪沾巾。” ——《漢語大詞典》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 流行,盛行:时~。新~。
- 准许:不~胡闹。
- 或许:~许。
- 姓。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如何 rú hé
(1).怎样。《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 宋 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诗之二:“ 建 茶三十斤,不审味如何。” 明 唐顺之 《游塘侯巡公》诗:“ 禰生 狂态復如何?一刺怀中半灭磨。” 刘大白 《割麦插禾》诗:“插禾虽多,割禾如何?”
(2).奈何。怎么办。《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 上阳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 参 游后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惠 自为 泰德王 , 郑栋 自为 郑靖王 ,两竝抗, 黎王 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宋 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 越 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寧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漢語大詞典》
(2).奈何。怎么办。《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 上阳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 参 游后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惠 自为 泰德王 , 郑栋 自为 郑靖王 ,两竝抗, 黎王 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宋 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 越 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寧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