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薛 xuē《國語辭典》
薛 [ xuē ]
名- 國名。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滕縣東南。
- 姓。如唐代有薛仁貴。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脱走 tuō zǒu
脱身逃走或隐遁。《后汉书·孔融传》:“密就掩捕, 俭 得脱走。”《金史·武仙传》:“ 珙 与数百人脱走,生擒其统制统领数十人。” 鲁迅 《彷徨·伤逝》:“觉得在沉重的迫压中,渐渐隐约地现出脱走的路径:深山大泽,洋场。” ——《漢語大詞典》
窘 jiǒng《國語辭典》
窘 [ jiǒng ]
动- 困迫、受困。如:「这可把他窘住了。」《说文解字·穴部》:「窘,迫也。」《诗经·小雅·正月》:「终其永怀,又窘阴雨。」汉·毛亨·传:「窘,困也。」《列子·黄帝》:「商丘开先窘于饥寒,潜于牖北听之。」
- 困顿的、为难的。如:「窘境」、「窘色」、「窘态毕露」。
- 急。《汉书·卷九二·游侠传·郭解传》:「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窘 [ jǔn ]
- (一)之又音。
思虑(思慮)sī lǜ
(1).思索考虑。《楚辞·九章·悲回风》:“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正贯》:“夙夜无寤,思虑惓心。” 清 黄遵宪 《杂感》诗:“从古祸患来,每在思虑外。” 茅盾 《有志者》:“他挺了挺胸膛,觉得自己的思虑真是周密之至。”
(2).犹心智,心思。《墨子·公孟》:“身体强良,思虑徇通。” 汉 徐干 《中论·治学》:“然鄙儒之博学也……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宋 欧阳修 《东斋记》:“官署之东,有阁以燕休,或曰斋,谓闲居平心以养思虑。” 丁玲 《阿毛姑娘》四:“﹝ 阿毛 ﹞从单纯的孩提一变而为好用思虑的少女了。” ——《漢語大詞典》
(2).犹心智,心思。《墨子·公孟》:“身体强良,思虑徇通。” 汉 徐干 《中论·治学》:“然鄙儒之博学也……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宋 欧阳修 《东斋记》:“官署之东,有阁以燕休,或曰斋,谓闲居平心以养思虑。” 丁玲 《阿毛姑娘》四:“﹝ 阿毛 ﹞从单纯的孩提一变而为好用思虑的少女了。” ——《漢語大詞典》
刘 ( 劉 ) liú
刘 [ liú ]
- 姓。
牧 mù《國語辭典》
牧 [ mù ]
动- 放饲牲畜。如:「牧牛」、「牧羊」。唐·杜甫〈新安吏〉诗:「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 修养。《易经·谦卦·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 治理、统治。《荀子·成相》:「请牧祺,明有基。」《新唐书·卷一一八·裴潾传》:「陛下以孝安宗庙,以仁牧黎庶。」
- 放饲牲畜的人。《左传·昭公七年》:「马有圉,牛有牧。」唐·段文昌〈平淮西碑〉:「牧除害马,农去蟊贼。」
- 放养牲畜的地方。如:「牧场」、「牧地」。
- 畜牧业的简称。如:「农、林、渔、牧」。
起舞 qǐ wǔ
亦作“ 起儛 ”。
(1).起身舞蹈。《国语·晋语二》:“ 驪姬 许诺,乃具,使 优施 饮 里克酒 。中饮, 优施 起舞。”《隋书·五行志上》:“ 武帝 讲於 重云殿 ,沙门 誌公 忽然起儛歌乐,须臾悲泣。” 宋 王安石 《后元丰行》:“ 吴 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十六回:“ 太宗 起舞,诸王等更迭奉觴。”
(2).“闻鷄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时奋发,刻苦磨炼。典出《晋书·祖逖传》。 宋 苏辙 《中秋月望十六终夜如昼》诗:“冷澈登临倦,衰慵起舞迟。”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题元人〈芦州聚雁图〉》词:“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应中宵起舞到鷄鸣,练腰脚。”参见“ 闻鸡起舞 ”。 ——《漢語大詞典》
(1).起身舞蹈。《国语·晋语二》:“ 驪姬 许诺,乃具,使 优施 饮 里克酒 。中饮, 优施 起舞。”《隋书·五行志上》:“ 武帝 讲於 重云殿 ,沙门 誌公 忽然起儛歌乐,须臾悲泣。” 宋 王安石 《后元丰行》:“ 吴 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十六回:“ 太宗 起舞,诸王等更迭奉觴。”
(2).“闻鷄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时奋发,刻苦磨炼。典出《晋书·祖逖传》。 宋 苏辙 《中秋月望十六终夜如昼》诗:“冷澈登临倦,衰慵起舞迟。”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题元人〈芦州聚雁图〉》词:“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应中宵起舞到鷄鸣,练腰脚。”参见“ 闻鸡起舞 ”。 ——《漢語大詞典》
豪 háo《國語辭典》
豪 [ háo ]
名- 參見「豪豬 」條。
- 才德智能出眾的人。如:「英豪」、「文豪」。《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君以千里之眾,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
- 統帥、魁首。《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羌無弋爰劍傳》:「諸羌見爰劍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為豪。」
- 有錢有勢或仗勢橫行的人。如:「富豪」、「土豪劣紳」。
- 細長的毛。《商君書·弱民》:「今離婁見秋豪之末,不能以明目易人。」通「毫」。
- 姓。如宋代有豪彥。
- 爽快、沒有拘束的。如:「豪邁」、「豪放」。《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
- 勢大而量多的。如:「豪雨」。宋·陸游〈雪夜〉詩:「三更天地闇,雪急風愈豪。」
- 奢華。如:「豪華」。
- 強橫、橫暴。《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故大賈畜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精神 jīng shén
(1).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 元 揭傒斯 《哭王十良仲》诗:“精神与时息,形质随日化。”
(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宋 王安石 《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4).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 箕子 !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明诚 ﹞始负担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 李紈 协理。”
(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世说新语·言语》“ 周僕射 ” 刘孝标 注引《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范成大 《再题瓶中梅花》诗:“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红楼梦》第四九回:“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 夏先生 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北齐书·废帝纪》:“ 文宣 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以解其纷。”
(7).风采神韵。 宋 周美成 《烛影摇红》词:“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 陈平 般冠玉精神, 何晏 般风流面皮;那里取 潘安 般俊俏容仪。”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明 王世贞 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8).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訐人为风采。” 老舍 《骆驼祥子》二:“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
(9).神通。《西游记》第二回:“ 祖师 道:‘你等起去。’叫:‘ 悟空 ,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
(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 ——《漢語大詞典》
(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宋 王安石 《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4).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 箕子 !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明诚 ﹞始负担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 李紈 协理。”
(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世说新语·言语》“ 周僕射 ” 刘孝标 注引《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范成大 《再题瓶中梅花》诗:“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红楼梦》第四九回:“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 夏先生 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北齐书·废帝纪》:“ 文宣 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以解其纷。”
(7).风采神韵。 宋 周美成 《烛影摇红》词:“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 陈平 般冠玉精神, 何晏 般风流面皮;那里取 潘安 般俊俏容仪。”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明 王世贞 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8).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訐人为风采。” 老舍 《骆驼祥子》二:“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
(9).神通。《西游记》第二回:“ 祖师 道:‘你等起去。’叫:‘ 悟空 ,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
(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