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种 ( 種 ) zhǒng/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种 [ chóng ]
名- 姓。如宋代有种师道。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动-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 姓。如汉代有成瑨。
-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苜蓿 mù xu
(1).古大苑语buksuk的音译。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产 西域 各国, 汉武帝 时, 张骞 使 西域 ,始从 大宛 传入。又称怀风草、光风草、连枝草。花有黄紫两色,最初传入者为紫色。可供饲料或作肥料,亦可食用。《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俗嗜酒,马嗜苜蓿。 汉 使取其实来。於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 唐 薛令之 《自悼》诗:“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中:“ 海盐 翁学训 严之 , 寿昌 人。为人严正,而接士宽厚。官贫斋冷,苜蓿自甘,未尝与寒生计束修已上。”
(2).马嗜苜蓿,故亦用作马的代称。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嘶风则苜蓿千群,卧野则騊駼万帐。” ——《漢語大詞典》
(2).马嗜苜蓿,故亦用作马的代称。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嘶风则苜蓿千群,卧野则騊駼万帐。” ——《漢語大詞典》
先生 xiān shēng
(1).始生子,犹言头生。《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朱熹 集传:“先生,首生也。”
(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 郑玄 注:“先生,长兄弟。”《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饌。”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先生,谓父兄。”
(3).年长有学问的人。《孟子·告子下》:“ 宋牼 将之 楚 , 孟子 遇於 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 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讌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闕者。’” 姚宏 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类先生长者之法言。”
(4).称老师。《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庄子·应帝王》:“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曾巩 《太原王氏墓志铭》:“夫人姓 王 氏……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端本堂》:“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褻狎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称先祖。 元 耶律楚材 《赠辽西李郡王》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
(6).称致仕者。《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 郑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先生君子》:“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
(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史记·三代世表补》:“ 张夫子 问 褚先生 。” 司马贞 索隐:“ 褚先生 名 少孙 。”此为 褚少孙 自称先生。《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 玄晏先生 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李善 注:“ 謐 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 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南朝 梁 沈约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远。”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諭也。”
(8).称道士。 唐 殷尧藩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诗:“玄都开祕籙,白石礼先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却説这 西伯侯 ,与先生(指道士 云中子 )相别。”《水浒传》第十五回:“只见一个庄客报説:‘门前有个先生要见 保正 化斋粮。’”
(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 ﹞以相人説 韩信 曰:‘僕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南史·吉士瞻传》:“﹝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计禄命。”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负曝闲谈》第二九回:“这时候 顺林 已经回来了,便上前斟过一巡酒,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 顺林 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大家喝采。”
(10).称妓女。《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长三堂子里的先生。”
(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各行都设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举,负责文书和对外交涉。”
(12).妻称丈夫。 汉 刘向 《列女传·楚于陵妻》:“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1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1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解放日报》1986.6.12:“ 欧洲 足球先生、法国队的 普拉蒂尼 在与匈牙利队的比赛中飞身抢球。” ——《漢語大詞典》
(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 郑玄 注:“先生,长兄弟。”《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饌。”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先生,谓父兄。”
(3).年长有学问的人。《孟子·告子下》:“ 宋牼 将之 楚 , 孟子 遇於 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 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讌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闕者。’” 姚宏 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类先生长者之法言。”
(4).称老师。《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庄子·应帝王》:“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曾巩 《太原王氏墓志铭》:“夫人姓 王 氏……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端本堂》:“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褻狎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称先祖。 元 耶律楚材 《赠辽西李郡王》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
(6).称致仕者。《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 郑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先生君子》:“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
(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史记·三代世表补》:“ 张夫子 问 褚先生 。” 司马贞 索隐:“ 褚先生 名 少孙 。”此为 褚少孙 自称先生。《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 玄晏先生 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李善 注:“ 謐 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 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南朝 梁 沈约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远。”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諭也。”
(8).称道士。 唐 殷尧藩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诗:“玄都开祕籙,白石礼先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却説这 西伯侯 ,与先生(指道士 云中子 )相别。”《水浒传》第十五回:“只见一个庄客报説:‘门前有个先生要见 保正 化斋粮。’”
(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 ﹞以相人説 韩信 曰:‘僕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南史·吉士瞻传》:“﹝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计禄命。”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负曝闲谈》第二九回:“这时候 顺林 已经回来了,便上前斟过一巡酒,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 顺林 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大家喝采。”
(10).称妓女。《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长三堂子里的先生。”
(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各行都设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举,负责文书和对外交涉。”
(12).妻称丈夫。 汉 刘向 《列女传·楚于陵妻》:“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1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1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解放日报》1986.6.12:“ 欧洲 足球先生、法国队的 普拉蒂尼 在与匈牙利队的比赛中飞身抢球。” ——《漢語大詞典》
饭 ( 飯 ) fàn
饭 [ fàn ]
-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
-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菜。~馆。~量。酒囊~袋。
- 吃饭,或给人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喂牲畜:~牛。
制 ( 製 ) zhì《國語辭典》
制 [ zhì ]
名- 法度、規定。如:「法制」、「制度」。《禮記·曲禮上》:「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 父母喪事。如:「守制」、「父制」、「母制」。《紅樓夢·第一一四回》:「因在制中,不便行禮。」
- 製造。如:「制作」。《詩經·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同「製 」。
- 訂定、規劃。如:「制禮作樂」、「因地制宜」。
- 管束、阻止。如:「管制」、「限制」。《淮南子·脩務》:「夫馬之為草駒之時,跳躍揚蹄翹尾而走,人不能制。」
- 決斷、裁決。如:「裁制」。《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制曰:『可。』」
- 切割。《淮南子·主術》:「賢主之用人也,猶巧工之制木也。」
就 jiù《國語辭典》
就 [ jiù ]
动- 成功、完成。如:「造就人才」、「功成名就」。唐·魏征〈述怀〉诗:「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 从事。如:「就职」、「就业」。《水浒传·第四一回》:「科举不第,弃文就武。」
- 趋近、靠近。如:「避重就轻」、「就近照顾」。《易经·乾卦·文言曰》:「水流湿,火就燥。」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因袭。如:「因陋就简」。晋·张华〈王公上寿酒食举乐歌诗表〉:「是以一皆因就,不敢有所改易。」
- 依顺、依从。如:「迁就」、「半推半就」。《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把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𦞂地揪住。」
- 即刻、马上。表示事情或动作很快就要发生。如:「你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一会儿就知道了。」
- 只、仅。如:「就剩下这一个了。」
- 表示肯定。如:「这就对了!」、「那就是他家。」
- 早已。如:「一个钟头前,我就来了。」
- 偏、偏偏。如:「我就不信我做不来。」
- 此、其。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 依照。如:「就事论事」、「就原来的规画加以调整。」
- 表承接、选择、让步等关系之词。如:「遇到红灯,就得停下来。」、「一到家,就去休息了。」、「你不同意,那就算了。」
- 纵使、即使。如:「你就不说,我也知道。」《儒林外史·第二回》:「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
芙蓉 fú róng
(1).荷花的别名。《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洪兴祖 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唐 王维 《临湖亭》诗:“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清 唐孙华 《晚秋狮子林小集》诗之一:“三径林香穿竹树,一池波影漾芙蓉。”
(2).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千叶芙蓉詎相似,百枝灯花復羞燃。” 宋 宋祁 《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芙蓉》:“ 岭 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
(3).《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室对芙蓉,家徒四壁。”
(4).宝剑名。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侠概》:“一生游侠在 江 淮 ,未老芙蓉説剑才。”参见“ 芙蓉剑 ”。 ——《漢語大詞典》
(2).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千叶芙蓉詎相似,百枝灯花復羞燃。” 宋 宋祁 《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芙蓉》:“ 岭 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
(3).《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室对芙蓉,家徒四壁。”
(4).宝剑名。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侠概》:“一生游侠在 江 淮 ,未老芙蓉説剑才。”参见“ 芙蓉剑 ”。 ——《漢語大詞典》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 伤痛:~恻。
- 怜悯:恻~之心。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代-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衣 yī《國語辭典》
衣 [ yī ]
名- 人身上所穿,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如:「毛衣」、「雨衣」、「睡衣」。
-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衣」、「胞衣」、「糖衣藥丸」。
- 蔬菜、果實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 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衣」、「地衣」。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衣 [ yì ]
動- 穿。《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 覆蓋。《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 倚靠。《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