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王质烂柯(王質爛柯)wáng zhì làn kē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晋 时 王质 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棊而歌。 质 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 质 ,如枣核。 质 含之,不觉飢。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质 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復时人。”后喻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亦用为醉心棋艺的典实。《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仙家每每好此,所以有 王质 烂柯之説。”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传闻(傳聞)chuán wén
非亲见亲闻,而出自他人的转述。亦指所传闻的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有见,有闻,有传闻;有见三世,有闻四世,有传闻五世。”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讹言难信,传闻多失。” 清 孙枝蔚 《客中吟》诗之三:“传闻山有虎,僮僕怯前行。”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这都是传闻之词,检查一下历史记载,并非如是。” ——《漢語大詞典》
不在 bù zài
死的婉辞。 宋 岳珂 《桯史·朝士留刺》:“凡人之死者,乃称不在。”《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到了 鲁 宅,进门听得一片哭声,知是已不在了。” 柯岩 《她爱祖国的明天·“你的兵变了么?”》:“一想到他老人家不在了,﹝我﹞心里就难过。” ——《漢語大詞典》
疑 yí/nǐ《國語辭典》
疑 [ yí ]
动- 迷惑、不明白。《说文解字·匕部》:「疑,惑也。」《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 猜忌、不相信。如:「怀疑」、「半信半疑」。《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 犹豫不决。如:「迟疑」。《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怪。《淮南子·泛论》:「当此之时,有立武者见疑。」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九:「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 恐惧。《礼记·杂记下》:「故有疾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饮酒食肉,皆为疑死。」汉·郑玄·注:「疑,犹恐也。」唐·刘蜕〈与京西幕府书〉:「富贵固不足疑其来,爵土固不足畏其大。」
- 仿佛、好像。如:「疑似」、「嫌疑」。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