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佛法兴衰可见也。

释宗元宋代〕《赞大慧和尚

世尊去世,二千余年,
到此尊慈,恰五十代。
渠以壁上安灯盏,雨前置酒台。
闷来打三碗,何处得愁来。
颂清净行者不入涅盘,破戒比丘不堕地狱,
佛法兴衰可见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佛法兴衰可见

佛法 fó fǎ
(1).佛教教义。《晋书·武帝纪》:“帝初奉佛法,立精舍於殿内。” 唐 韩愈 《送灵师》诗:“佛法入中国,尔来六百年。”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僧自言不知佛法,亦无布施,终岁自食其力。”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见兄所为文,甚以为佳,所未敢苟同者,惟在欲以佛法救 中国 耳。”
(2).指佛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鬼》:“打鬼本西域佛法,并非怪异,即古者九门观儺之遗风,亦所以禳除不祥也。”
(3).佛所具有的法力。《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果然 武妃 见説,暗道:‘佛法广大!’”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佛法无边,其信然乎?”  ——《漢語大詞典》
兴衰(興衰)xīng shuāi
兴盛和衰落。《史记·太史公自序》:“猎 儒 、 墨 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絶 惠王 利端,列往世兴衰。”《北史·崔浩传》:“自古以来,载籍所记,兴衰存亡,尠不由此。”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养马》:“过去的雌雄休竞,未来的兴衰无定。”《红楼梦》第一回:“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漢語大詞典》
可见(可見)kě jiàn
(1).可以看见。《易·乾》:“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汉书·郊祀志下》:“ 公孙卿 曰:‘僊人可见,上往常遽,以故不见。’” 宋 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忘机而沉梭是拟,著经而负图可见。”
(2).可以想见。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 武帝 天汉 大始 閒,募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虽数逾 惠帝 时八倍,然后世正使匱乏极,亦何肯出此令,可见当时钱之艰得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圣上之意可见矣。”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前天 狼子村 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  ——《漢語大詞典》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1.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2.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3.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4.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5.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7.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8.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1.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2.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3.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4.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5.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