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承明 chéng míng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
(2).即 承明庐 。《汉书·翼奉传》:“ 未央宫 又无 高门 、 武臺 、 麒麟 、 凤皇 、 白虎 、 玉堂 、 金华 之殿,独有 前殿 、 曲臺 、 渐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阳尹荆州》诗:“驂驾乘駟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想夜半 承明 ,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参见“ 承明庐 ”。 ——《漢語大詞典》
(2).即 承明庐 。《汉书·翼奉传》:“ 未央宫 又无 高门 、 武臺 、 麒麟 、 凤皇 、 白虎 、 玉堂 、 金华 之殿,独有 前殿 、 曲臺 、 渐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阳尹荆州》诗:“驂驾乘駟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想夜半 承明 ,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参见“ 承明庐 ”。 ——《漢語大詞典》
意象 yì xiàng
亦作“ 意像 ”。
(1).谓寓意深刻的形象。 汉 王充 《论衡·乱龙》:“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2).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形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 明 何景明 《画鹤赋》:“想意像而经营,运精思以驰騖。”
(3).神态;风度。《汉书·李广传》:“ 广 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象愠怒而就部。”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既入,见茅屋数间,二道人在焉,意象甚萧洒。” 清 方苞 《与陈密旃书》:“与公始相见,窥其意象,即不类於时人。” 叶圣陶 《伊和他》:“他脸上显呈出来的意象,仿佛一朵将开的花。”
(4).想象。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九:“ 唐天寳 中,有尚书郎 张璪 ,性喜绘画,多出意象之表,松石尤奇。” 茅盾 《无题》二:“他的心目中早已有那么一个配作主角的女性……而且这意象中的女主角也跟着一年一年长大了。”
(5).印象。 清 朱琦 《北堂侍膳图记》:“每於中夜,徬徨却顾,不独儿时意象,邈难再得,即曩昔家居骨肉聚处之乐,亦惝然如梦,不可追忆。”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六章:“这一对青年在老人底意像中,犹如在那几千人埋骨的坟场上野生起来的两棵花。”
(6).意境。 宋 黄庭坚 《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之一:“革囊南渡传诗句,摹写相思意象真。”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十二:“对一个文学工作者,语言就如画家的线条,音乐家的旋律,是用以表达意象或感情的主要手段。”
(7).心境。 宋 王安石 《宿土坊驿寄孔世长》诗:“残年意象偏多感,回首风烟更异乡。” 宋 陆游 《病起寄曾伯兄弟》诗:“意象殊非昨,筋骸劣自持。” ——《漢語大詞典》
(1).谓寓意深刻的形象。 汉 王充 《论衡·乱龙》:“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2).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形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 明 何景明 《画鹤赋》:“想意像而经营,运精思以驰騖。”
(3).神态;风度。《汉书·李广传》:“ 广 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象愠怒而就部。”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既入,见茅屋数间,二道人在焉,意象甚萧洒。” 清 方苞 《与陈密旃书》:“与公始相见,窥其意象,即不类於时人。” 叶圣陶 《伊和他》:“他脸上显呈出来的意象,仿佛一朵将开的花。”
(4).想象。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九:“ 唐天寳 中,有尚书郎 张璪 ,性喜绘画,多出意象之表,松石尤奇。” 茅盾 《无题》二:“他的心目中早已有那么一个配作主角的女性……而且这意象中的女主角也跟着一年一年长大了。”
(5).印象。 清 朱琦 《北堂侍膳图记》:“每於中夜,徬徨却顾,不独儿时意象,邈难再得,即曩昔家居骨肉聚处之乐,亦惝然如梦,不可追忆。”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六章:“这一对青年在老人底意像中,犹如在那几千人埋骨的坟场上野生起来的两棵花。”
(6).意境。 宋 黄庭坚 《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之一:“革囊南渡传诗句,摹写相思意象真。”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十二:“对一个文学工作者,语言就如画家的线条,音乐家的旋律,是用以表达意象或感情的主要手段。”
(7).心境。 宋 王安石 《宿土坊驿寄孔世长》诗:“残年意象偏多感,回首风烟更异乡。” 宋 陆游 《病起寄曾伯兄弟》诗:“意象殊非昨,筋骸劣自持。”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名-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顿 ( 頓 ) dùn
顿 [ dùn ]
-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宕。抑扬~挫。
- 忽然,立刻,一下子:~然。~即。~悟。茅塞~开。
- 叩,跺:~首再拜。
- 处理,设置:安~。整~。
- 疲乏:困~。劳~。
-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一~。
- 次:三~饭。
- 同“钝”,不锋利。
- 姓。
还 ( 還 ) huán/hái
还 [ huán ]
-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 古同“环”,环绕。
- 姓。
- 依然,仍然:这本书~没有看完。
- 更加:今天比昨天~冷。
- 再,又:锻炼身体,~要注意休息。
- 尚,勉强过得去:身体~好。
- 尚且:他~搬不动,何况我呢?
永 yǒng《國語辭典》
永 [ yǒng ]
形- 深长的、久远的。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一七:「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宋·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 恒久、久远。如:「永垂不朽」。《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精罔阆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鸾坡(鸞坡)luán pō
翰林院的别称。 元 张昱 《奉天门早朝次韵》:“握兰凤阁舍人贵,视草鸞坡学士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管教他早离鹤禁鸞坡上,永絶云龙风虎交。”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故事 gù shì
(1).旧事,旧业。《商君书·垦令》:“知农不离其故事,则革必垦矣。”《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
(2).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汉书·刘向传》:“ 宣帝 循 武帝 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 宋 胡铨 《戊午上高宗封事》:“ 檜 乃厉声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
(3).典故。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自《西崑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语僻难晓。”
(4).花样。《红楼梦》第六一回:“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閙起故事来了。”
(5).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为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题服务的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
(6).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漢語大詞典》
(2).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汉书·刘向传》:“ 宣帝 循 武帝 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 宋 胡铨 《戊午上高宗封事》:“ 檜 乃厉声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
(3).典故。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自《西崑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语僻难晓。”
(4).花样。《红楼梦》第六一回:“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閙起故事来了。”
(5).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为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题服务的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
(6).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