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但使胸中饱丘壑,莫将片点着埃尘。

王偘宋代〕《寄玉涧

山中之乐属高人,风月无边取次吟。
但使胸中饱丘壑,莫将片点着埃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但使胸中丘壑埃尘

但使
李白 客中行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分类字锦》
胸中 xiōng zhōng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漢語大詞典》
饱 ( 飽 ) bǎo
饱 [ bǎo ]
  1. 吃足了,与“饿”相对:~餐。~暖。
  2. 足、充分:~满。~和。~学(学识丰富)。~含。~览。~受。一~眼福。
丘壑 qiū hè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漢語大詞典》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1. 快要:~要。~至。~来。即~。
  2. 带领,扶助:~雏。扶~。~军。
  3. 拿,持:~心比心。
  4. 把:~门关好。
  5.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
  6.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7. 保养:~养。~息。
  8. 兽类生子:~驹。~小猪。
  9.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 又,且:~信~疑。
  11.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 刚,刚刚:~~。~才。
  13. 姓。
将 [ jiàng ]
  1.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片 piàn/piān《國語辭典》

片 [ piàn ]

  1. 薄而扁平的東西。如:「肉片」、「洋鐵片」。
  2. 量詞:➊ ​ 計算薄而成片的東西的單位。如:「一片樹葉」、「兩片土司」。➋ ​計算地面物的單位。如:「一片樹林」、「門前兩側各有一片草地。」
  3. 印有姓名或可供通信的紙片。如:「名片」、「明信片」。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將厚物以刀橫著或斜著切成薄片狀。如:「片肉」。《老殘遊記·第六回》:「我們那裡有人送的兩隻山雞,都已經片出來了。」
  1. 微少的。如:「片簡殘牘」、「隻字片語」。唐·韓愈〈贈徐州族姪〉詩:「一名雖云就 ,片祿不足充。」
  2. 單一的。如:「片面」。《論語·顏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3. 短暫的。如:「片刻」、「片晌」。

片 [ piān ]

  1. 扁平的東西。如:「相片兒」、「唱片兒」、「畫片兒」、「電影片兒」。
点 ( 點 ) diǎn
点 [ diǎn ]
  1.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滴。斑~。~子(➊液体的小滴,如“水~~”;➋小的痕迹,如“油~~”;➌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➍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➎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上”)。
  2.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
  3.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
  4.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两三~雨。几~泪水。
  5.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地~。起~。极~。居民~。
  6. 项,部分,方面:优~。要~。特~。
  7. 汉字笔形之一(丶):~画。三~水。
  8. 加上点子,引申为修饰:标~。评~。~缀。画龙~睛。
  9. 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种。~射(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眼药。
  10. 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头。~穴。
  11. 引火:~火(亦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
  12. 查对:~数。~名。~卯(旧时称官衙、军伍卯时开始办公、操练,官员查点人数)。
  13. 指定,选派:~菜。~将(jiàng )。听众~播。
  14. 指示,启发:指~。~拨。
  15. 计时的单位:更~(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三更三~。钟~。
  16. 污:~污。~辱(使受污辱)。
  17. 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心(“”读轻声)。~补(吃少量的食品解饿。“”读轻声)。
  18. 同“踮”。
着 ( 著 ) zhuó/zháo/zhāo/zhe
着 [ zhuó ]
  1. 穿(衣):穿~。穿红~绿。~装。
  2. 接触,挨上:~陆。附~。不~边际。
  3.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笔。~色。~墨。~力。~想。~意(用心)。
  4. 下落,来源:~落。
  5. 派遣:~人前来领取。
  6.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着 [ zháo ]
  1. 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
  2. 感受,受到:~凉。~急。~忙。~风。~迷。
  3. 使,派,用:别~手摸。
  4. 燃烧,亦指灯发光:~火。灯~了。
  5. 入睡:躺下就~。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了。没见~。
着 [ zhāo ]
  1.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数。一~儿好棋。
  2. 计策,办法:高~儿。没~儿了。
  3. 放,搁进去:~点儿盐。
  4.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你说得真对!
着 [ zhe ]
  1.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开~会。
  2.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呢!
  3.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
  4.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照~办。
埃尘(埃塵)āi chén
(1).尘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鉦鼓之声闻数百里。”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诗:“眼见枝上春,落地成埃尘。” 宋 欧阳修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一:“富贵声名岂足论,死生荣辱等埃尘。”
(2).喻尘世。 汉 张衡 《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唐 白居易 《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鸞凤翱翔在寥廓,貂蝉萧洒出埃尘。” 宋 范成大 《西江有单鹄行》:“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尘。”
(3).地面上。多见于戏曲。《再生缘》第五八回:“送出仪门登了轿,忙忙的,拦轩一拱到埃尘。”京剧《盗宗卷》:“[ 张苍 唱] 张苍 撩袍跪埃尘,拜谢我主的爵禄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