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朝圣主,厚德载群生。
韩愈〔唐代〕《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高居朝圣主,厚德载群生。
武帐虚中禁,玄堂掩太平。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
威仪备吉凶,文物杂军容。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无复临长乐,空闻报晓钟。
追攀万国来,警卫百神陪。画翣登秋殿,容衣入夜台。
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只有朝陵日,妆奁一暂开。
武帐虚中禁,玄堂掩太平。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
威仪备吉凶,文物杂军容。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无复临长乐,空闻报晓钟。
追攀万国来,警卫百神陪。画翣登秋殿,容衣入夜台。
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只有朝陵日,妆奁一暂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高居 gāo jū
(1).处在高的地方。 汉 刘向 《说苑·正谏》:“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亦指居于高位。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朕夤奉天命,恭惟永图。审听高居,载怀祇惧。”
(2).对他人居处的敬称。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之二:“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但见教高居何处,异日好来相访。”
(3).“高居深拱”的略称。 清 钱谦益 《神宗显皇帝挽词》之三:“在宥羣方理,高居庶物新。” ——《漢語大詞典》
(2).对他人居处的敬称。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之二:“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但见教高居何处,异日好来相访。”
(3).“高居深拱”的略称。 清 钱谦益 《神宗显皇帝挽词》之三:“在宥羣方理,高居庶物新。” ——《漢語大詞典》
朝圣(朝聖)cháo shèng
(1).朝拜圣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吴氏 出来上香朝圣,那知观一眼睃定,越发卖弄精神。”
(2).教徒朝拜宗教圣地。如伊斯兰教徒朝拜 麦加 ,天主教徒朝拜 耶路撒冷 。认为可借此祈福赎罪或感恩还愿。 ——《漢語大詞典》
(2).教徒朝拜宗教圣地。如伊斯兰教徒朝拜 麦加 ,天主教徒朝拜 耶路撒冷 。认为可借此祈福赎罪或感恩还愿。 ——《漢語大詞典》
主 zhǔ《國語辭典》
主 [ zhǔ ]
名- 宾客或奴仆的相对词。如:「宾主」、「主仆」。
- 帝王。如:「君主」。《礼记·曲礼下》:「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唐·杜甫〈入衡州〉诗:「报主身已老,入朝病见妨。」
- 领导者。如:「教主」、「一家之主」。《诗经·周颂·载殳》:「侯主侯伯,侯亚侯旅。」汉·毛亨·传:「主,家长也。」
- 当事人。如:「苦主」、「失主」。
- 有物权或事权的人。如:「债主」、「地主」、「物归原主」。
- 牌位。如:「木主」、「神主」。《周礼·春官·司巫》:「祭祀则共匰主。」
- 教徒称呼其所信仰的神为「主」。
- 事物的根本。《易经·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
- 公主的简称。《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聊斋志异·卷九·云萝公主》:「驸马当是俗间高手,主仅能让六子。」
- 负责、主持。如:「主讲」、「主办」。
- 掌管、统治。《孟子·万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唐·韩愈〈原道〉:「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 赞同。如:「主战」、「主和」。《国语·周语中》:「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
- 持守。《论语·学而》:「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文选·宋玉·招魂》:「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 预示。《三国演义·第六三回》:「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
- 主要的。如:「主将」、「主帅」。
- 自己的。如:「主观」、「主见」。
厚德 hòu dé
(1).犹大德。《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淮南子·氾论训》:“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余益德君,君真厚德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成相国二世厚德》:“人称其两世厚德云。”
(2).深厚的恩德。《汉书·淮南厉王传》:“夫大王以千里为宅居,以万民为臣妾,此 高皇帝 之厚德也。” 三国 魏 曹植 《鹦鹉赋》:“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辉。” 宋 苏轼 《答漕使启》:“敢缘厚德,尚许兼容。”
(3).谓施以厚泽。《国语·晋语二》:“故轻致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劝而叛者慕,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4).谓深深地感激。《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 冀州 以让 袁 氏。 袁氏 得 冀州 ,则 瓚 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 ——《漢語大詞典》
(2).深厚的恩德。《汉书·淮南厉王传》:“夫大王以千里为宅居,以万民为臣妾,此 高皇帝 之厚德也。” 三国 魏 曹植 《鹦鹉赋》:“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辉。” 宋 苏轼 《答漕使启》:“敢缘厚德,尚许兼容。”
(3).谓施以厚泽。《国语·晋语二》:“故轻致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劝而叛者慕,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
(4).谓深深地感激。《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 冀州 以让 袁 氏。 袁氏 得 冀州 ,则 瓚 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 ——《漢語大詞典》
载 ( 載 ) zǎi/zài
载 [ zǎi ]
-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 充满:怨声~道。
-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 姓。
群生(羣生)qún shēng
(1).一切生物。《庄子·在宥》:“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羣生。” 三国 魏 曹植 《喜雨》诗:“天地何弥广,苞育此羣生。”
(2).指百姓。《国语·周语下》:“仪之於民,而度之於羣生。”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羣生失寧。”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羣生輟响,荣华收光。”
(3).众儒生,众书生。 唐 柳宗元 《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羣生闻礼,后学知孝。” ——《漢語大詞典》
(2).指百姓。《国语·周语下》:“仪之於民,而度之於羣生。”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羣生失寧。”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羣生輟响,荣华收光。”
(3).众儒生,众书生。 唐 柳宗元 《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羣生闻礼,后学知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