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君长(君長)jūn zhǎng
(1).国君与卿大夫。《周礼·秋官·朝大夫》:“日朝,以听国事故,以告其君长。” 郑玄 注:“君谓其国君,长其卿大夫也。”《礼记·祭统》:“上则顺於鬼神,外则顺於君长。” 孔颖达 疏:“‘外则顺於君长’者,谓朝廷也。出事公卿,故云外也。”
(2).天子或诸侯。《礼记·表记》:“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事其君长。” 孔颖达 疏:“君谓天子;言长者,兼诸侯相朝,小国之於大国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地传》:“ 亲 以上至 句践 ,凡八君,都 瑯琊 二百二十四岁。 无疆 以上覇,称王; 之侯 以下微弱,称君长。”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诗文著述》:“《诗》疏:外诸侯曰君,内诸侯曰长,犹 汉 之官制,万户以上称令,不及万户称长也。今混称令长,君长。” 郭沫若 《星空》诗:“我们何有于君长神圣?何有于礼教文明?”
(3).古代少数民族部落之酋长。《史记·五帝本纪》:“﹝ 舜 ﹞遂见东方君长。”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处北者,家 张掖 ;或入夷狄,为君长。” 宋 曾巩 《请访问高骊世次札子》:“其使者,宜知其国之君长,兴坏本末,名及世次。” 明 屠隆 《綵毫记·他乡持正》:“夫人,君长正妻,寡居守节。”按,此指 夜郎 王正妻。 ——《漢語大詞典》
(2).天子或诸侯。《礼记·表记》:“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事其君长。” 孔颖达 疏:“君谓天子;言长者,兼诸侯相朝,小国之於大国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地传》:“ 亲 以上至 句践 ,凡八君,都 瑯琊 二百二十四岁。 无疆 以上覇,称王; 之侯 以下微弱,称君长。”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诗文著述》:“《诗》疏:外诸侯曰君,内诸侯曰长,犹 汉 之官制,万户以上称令,不及万户称长也。今混称令长,君长。” 郭沫若 《星空》诗:“我们何有于君长神圣?何有于礼教文明?”
(3).古代少数民族部落之酋长。《史记·五帝本纪》:“﹝ 舜 ﹞遂见东方君长。”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处北者,家 张掖 ;或入夷狄,为君长。” 宋 曾巩 《请访问高骊世次札子》:“其使者,宜知其国之君长,兴坏本末,名及世次。” 明 屠隆 《綵毫记·他乡持正》:“夫人,君长正妻,寡居守节。”按,此指 夜郎 王正妻。 ——《漢語大詞典》
叹息(嘆息)tàn xī
(1).叹气。《礼记·祭义》:“出户而听,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 临朝叹息。”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 桓 灵 也。”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我亦为君长叹息,缄情远寄愁无色。” 清 魏源 《圣武纪》卷二:“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
(2).叹美;赞叹。《汉书·公孙弘传》:“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 枚生 ,见 主父 而叹息。羣士向慕,异人并出。” 宋 陆游 《风雨中望峡口短歌》:“今朝忽悟始叹息,妙处元在烟雨中。”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卷上:“宾主欢醉,父老叹息称颂。”《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
(1).叹气;嗟叹。《礼记·祭义》:“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愾然必有闻乎其嘆息之声。”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一:“吞声何足道,嘆息空悽然。”《西游记》第九六回:“那二老正在那里閒讲閒论,--説甚么兴衰得失,谁圣谁贤,当时的英雄事业,而今安在,诚可谓大嘆息。” 刘大白 《邮吻·黄叶》诗:“和树枝最亲密的黄叶;当它对伴侣告辞的时候,微微地--只是临风的一声叹息。”
(2).赞叹。《后汉书·朱晖传》:“ 暉 又与同郡 陈揖 交善, 揖 早卒,有遗腹子 友 , 暉 常哀之,及司徒 桓虞 为 南阳 太守,召 暉 子 駢 为吏, 暉 辞 駢 而荐 友 。 虞 嘆息,遂召之。” ——《漢語大詞典》
(2).叹美;赞叹。《汉书·公孙弘传》:“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 枚生 ,见 主父 而叹息。羣士向慕,异人并出。” 宋 陆游 《风雨中望峡口短歌》:“今朝忽悟始叹息,妙处元在烟雨中。”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卷上:“宾主欢醉,父老叹息称颂。”《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
(1).叹气;嗟叹。《礼记·祭义》:“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愾然必有闻乎其嘆息之声。”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一:“吞声何足道,嘆息空悽然。”《西游记》第九六回:“那二老正在那里閒讲閒论,--説甚么兴衰得失,谁圣谁贤,当时的英雄事业,而今安在,诚可谓大嘆息。” 刘大白 《邮吻·黄叶》诗:“和树枝最亲密的黄叶;当它对伴侣告辞的时候,微微地--只是临风的一声叹息。”
(2).赞叹。《后汉书·朱晖传》:“ 暉 又与同郡 陈揖 交善, 揖 早卒,有遗腹子 友 , 暉 常哀之,及司徒 桓虞 为 南阳 太守,召 暉 子 駢 为吏, 暉 辞 駢 而荐 友 。 虞 嘆息,遂召之。” ——《漢語大詞典》
缄情(緘情)jiān qíng
犹含情。 唐 元稹 《小胡笳引》:“吞恨缄情乍轻激,故国关山心歷歷。”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五:“孤鸟去不还,缄情向天末。” 清 黄景仁 《杂咏》之八:“缄情竟何待,朗吟《归来》篇。” ——《漢語大詞典》
远寄(遠寄)yuǎn jì
谓寄情于世外。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好酣饮,逾多不乱,至於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 南朝 陈 张君祖 《答庾僧渊》诗:“冲心超远寄,浪怀邈独往。” ——《漢語大詞典》
愁 chóu《國語辭典》
愁 [ chóu ]
名-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无色(無色)wú sè
(1).没有颜色。《淮南子·原道训》:“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於无,实出於虚。”
(2).谓失去光彩。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同云映其无色,阳光沉而减暉。” 唐 高适 《东征赋》:“天地无色,风尘溃乱。”
(3).犹言面失人色。《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 贾谊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
(4).指无色界。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无色之外,方为化域;非想之中,犹称火宅。”《法苑珠林》卷八七:“自餘第四禪,其亦不定。或求无色,或求浄居,或求无想,故识亦不乐住也。”参见“ 无色界 ”。 ——《漢語大詞典》
(2).谓失去光彩。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同云映其无色,阳光沉而减暉。” 唐 高适 《东征赋》:“天地无色,风尘溃乱。”
(3).犹言面失人色。《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 贾谊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
(4).指无色界。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无色之外,方为化域;非想之中,犹称火宅。”《法苑珠林》卷八七:“自餘第四禪,其亦不定。或求无色,或求浄居,或求无想,故识亦不乐住也。”参见“ 无色界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