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行路偏衣半,遂亡大梁族。

唐尧臣唐代〕《金陵怀古

晋末英雄起,神器沦荒服。胡月蚀中原,白日升旸谷。
金陵实形胜,关山固重复。巨壑隍北壖,长江堑西隩.
凿山拟嵩华,穿地象伊穀.草昧席罗图,荜路戴黄屋。
一时因地险,五世享天禄。礼乐何煌煌,文章纷郁郁。
多士春林秀,作颂清风穆。出入三百年,朝事几翻覆。
搀抢如云勃,鲸鲵旋自曝。倦闻金鼎移,骤睹灵龟卜。
吁嗟王气尽,坐悲天运倏。天道何茫茫,善淫乃相复。
行路偏衣半,遂亡大梁族。日隐汀洲上,登舻fS川陆。
月回吴山树,风闻楚江鹄。因依兰蕙丛,采襭不盈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行路偏衣遂亡大梁

行路 xíng lù
(1).道路。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威迟。” 宋 谢翱 《效孟郊体》诗:“閒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 郭沫若 《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我回顾我所走过了的半生行路,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驰。”
(2).路人。《后汉书·党锢传·范滂》:“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行路含情,犹其相愍。” 唐 长孙佐辅 《别友人》诗:“谁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 清 顾炎武 《旅中》诗:“釜遭行路夺,席与舍儿争。”  ——《漢語大詞典》
偏衣 piān yī
两色合成之衣。《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 杜预 注:“偏衣,左右异色,其半似公服。” 清 洪颐煊 《读书丛录》:“《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偏衣,谓间色不正之衣。”  ——《漢語大詞典》
半 bàn《國語辭典》

半 [ bàn ]

  1. 二分之一的。如:「半数」、「半边」、「半碗饭」、「年过半百」。
  2. 在……中间。如:「半夜」、「半路」、「半山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比喻极少。如:「一星半点」、「一分半钟」。
  1. 部分、不完全的。如:「半成品」、「半生不熟」、「半新不旧」、「一知半解」。
  1. 事物二分之一的部分。如:「剖半」、「一半」。《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遂亡 suì wáng
坠亡;废弛。遂,通“ 坠 ”。《荀子·正论》:“以是百官也令行於境内,国虽不安,不至於废易遂亡,谓之君。”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遂亦读为坠,谓不至於废弛坠失也。” 宋 叶适 《黄文叔诗说序》:“然性情愈昏惑,而各意为之説,形似摘裂,以从所近,则诗乌得復兴,而宜其遂亡也哉!”  ——《漢語大詞典》
大梁 dà liáng
(1).古地名。 战国 魏 都。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西北。 隋 唐 以后,通称今 开封市 为 大梁 。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 愈 昔从军 大梁 下,往来满屋贤豪者。”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四:“驱车欲何适,北顾指 大梁 。”
(2).星次名。在十二支中为酉,在二十八宿为胃、昴、毕三星。《国语·晋语四》:“岁在大梁,将集天行。” 韦昭 注:“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
(3).房屋的主梁。比喻事物中起主要作用者。如:扛大梁;挑大梁。  ——《漢語大詞典》
族 zú《國語辭典》

族 [ zú ]

  1. 亲属。如:「家族」、「九族」。《晋书·卷一○○·孙恩传》:「孙恩字灵秀,瑯邪人,孙秀之族也。」
  2. 泛指同姓的人。如:「同族」、「宗族」。
  3. 人种的类别。如:「汉族」、「苗族」。
  4. 有共同属性的群类。如:「水族」、「甲族」、「贵族」、「火腿族」。《淮南子·俶真》:「万物百族,使各有经纪条贯。」唐·韩愈〈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 古时刑罚连及罪人的家属亲人。《书经·泰誓上》:「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汉·孔安国·传:「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2. 灭。唐·杜牧〈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 丛聚、群集。如:「族居」。《尔雅·释木》:「木族生为灌。」晋·郭璞·注:「族,丛。」《庄子·在宥》:「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