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得长相守,青春夭蕣华。

韦璜唐代〕《赠夫二首 / 题云泉台客韦璜

不得长相守,青春夭蕣华。
旧游今永已,泉路却为家。
早知离别切人心,悔作从来恩爱深。
黄泉冥寞虽长逝,白日屏帷还重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得长相青春蕣华

不得 bù dé
(1).不能得到;得不到。《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汉 晁错 《论贵粟疏》:“夫腹飢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许 族人有失银剪者,方遍觅不得。” 茅盾 《追求》八:“前任的历史教员和 曼青 对调了功课后,仍然不得学生的拥护。”
(2).不能;不可。《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阍,门者也,寺人也,不称姓名。閽不得齐于人。”《后汉书·朱儁传》:“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 唐 王昌龄 《浣纱女》诗:“ 吴王 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西游补》第十五回:“话得 孙行者 哭不得,笑不得。” 老舍 《四世同堂》六六:“他是温室里的花,见不得真的阳光与雨露。”  ——《漢語大詞典》
长相(長相)zhǎng xiàng
相貌。也说长相儿。《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安公子 ﹞又把那 褚一官 夫妇的长相儿告诉了他一遍。” 郭澄清 《大刀记》第九章:“他还把你的长相和性体儿,向我介绍了一番。”  ——《漢語大詞典》
守 shǒu《國語辭典》

守 [ shǒu ]

  1. 官职、职责。《汉书·卷三○·艺文志》:「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饮酒。」
  2. 职官名。古代一郡的行政长官。如:「郡守」、「太守」。
  3. 节操、品性。如:「操守」。《礼记·儒行》:「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4. 姓。如宋代有守恭。
  1. 防卫、保护。如:「防守」、「驻守」、「坚守」。
  2. 保持、坚持。如:「守信」、「守节」、「墨守成规」、「守身如玉」。
  3. 遵行。如:「恪守」、「守法」、「遵守」、「守规律」。
  4. 等待。如:「守候」、「独守」、「守岁」、「空守一夜」。
  5. 依赖、依傍。《水浒传·第一八回》:「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守 [ shòu ]

  1. 通「狩」。
青春 qīng chūn
(1).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王逸 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明 刘基 《风入松》词:“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 李大钊 《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2).指青年时期;年纪轻。《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予涉素秋,子登青春。” 李善 注:“青春,喻少也。”《文苑英华》卷二二五引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红颜恃容色,青春矜盛年。” 宋 苏轼 《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诗:“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 清 李渔 《巧团圆·伤离》:“怎当的狂风怒波掀翻爱河,便是青春少年,少年也愁难过。” 柔石 《二月》一:“我恐怕和在师范学校时大不相同,你是还和当年一样青春。”
(3).指年龄,年岁。 唐 司空曙 《送曹同椅》诗:“青春三十餘,众艺尽无如。”《水浒传》第六三回:“‘将军青春多少?’ 关胜 答道:‘小将三旬有二。’” 清 李渔 《意中缘·拒约》:“你如今的青春也不小了,早些相中一个才郎。”
(4).喻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 刘大白 《春底复活之群》诗:“只要人心活着,青春总有来时。”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七:“她没有过青春,而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希望。” 白桦 《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谁说您把青春献给了战斗而没有子女呢?您是世界上子女最多的人。”
(5).酒名。 明 徐渭 《挽陈君之配蒋》诗:“ 陈 君辖我饮青春, 焦革 贤闺酿絶伦。”  ——《漢語大詞典》
夭 yāo《國語辭典》

夭 [ yāo ]

  1. 稚嫩的动植物。《诗经·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国语·鲁语上》:「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
  2. 灾祸。《诗经·小雅·正月》:「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速速方毂,夭夭是加。」
  1. 茂盛的样子。《书经·禹贡》:「厥草惟夭,厥木惟乔。」《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 [ ǎo ]

  1. 幼嫩的动、植物。《集韵·上声·皓韵》:「夭,少长曰夭。」《国语·鲁语上》:「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三国吴·韦昭·注:「屮木未成曰夭。」《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众庶熙熙,施及夭胎。」唐·颜师古·注:「少长曰夭,在孕曰胎。」

夭 [ yǎo ]

  1. 屈抑不伸。《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德不试,空言禄,兹谓主窳臣夭,蒙 起而白。」
  1. 少壮而死。如:「夭折」。《书经·高宗肜日》:「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 绝命。」《文选·束晳·补亡诗》:「人无道夭,物极则长。」
  2. 摧残。《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唐·张昌龄〈对高洁之士策〉:「山林不夭,风云以之通气。」
蕣华(蕣華)shùn huá
木槿之花。朝开暮谢。《说文·艸部》:“蕣,木堇,朝华莫落者……《诗》曰:‘颜如蕣华。’”今本《诗·郑风·有女同车》作“舜华”。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奄冉零落销。”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 恭政 亦继诗曰:‘人世徒纷扰,其生似蕣华。’”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彼蕣华之无知兮,嗟零落其已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