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早晚岩廊侍。终不负、黄楼一醉。

李弥逊宋代〕《一寸金(尚书生日光州作。光州芍药甚顺,尚书为品次图之,故未句云)

仙李盘根,自有云仍霭芳裔。更溜雨霜皮,临风玉树,紫髯丹颊,长生久视。鹤帐琅书至。长庚梦、当年暗记。佳辰近,回首西风,渐喜秋英弄霜蕊。
暂卷双旌,鸣金吹竹,蓂堂伴新戏。对璧月流光,屏山供翠,碧云乍合,飞觞如缀。早晚岩廊侍。终不负、黄楼一醉。丹青手、先与翻阶,万叶增春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早晚岩廊黄楼一醉

早晚 zǎo wǎn
(1).早晨和晚上。 唐 杜甫 《江雨有怀郑典设》诗:“春雨闇闇塞峡中,早晚来自 楚王 宫。” 郭知达 集注:“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也。”
(2).先与后;迟早。《三国志·魏志·王朗传》:“盖生育有早晚,所产有众寡也。”《北齐书·崔昂传》:“终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僕射。”
(3).过早或过迟;应早或应迟。《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南史·程灵洗传》:“﹝ 程灵洗 ﹞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於水陆所宜,刈穫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
(4).或早或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今儿不让我在这儿,早晚要逼我回去,明天就远走高飞了。”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你看着 小崔 ,凡是给 日本 人作事、狐假虎威的人,早晚都得遭报!”
(5).时时;天天。 唐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诗:“他日如寻 始寧墅 ,题诗早晚寄西人。” 宋 舒亶 《鹊桥仙·吕使君饯会》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母亲!您孩儿有些不成器,早晚要你照顾咱。” 成荫 《打得好》:“ 玉锁娘 ,可把 老王 交给你啦,早晚可得操心些。”
(6).何日;几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讌席,请乙为宾;而旦於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宋 苏轼 《次韵曾子开从驾》之二:“道傍儻有山中旧,问我收身早晚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书封雁足此时修,情繫人心早晚休?” 清 顾炎武 《桃叶歌》:“旧日 秦淮 水清浅,此曲之兴自早晚?”
(7).何得;何曾。 唐 拾得 《诗》之三二:“箇箇入地狱,早晚出头时!” 宋 柳永 《剔银灯》词:“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
(8).时候。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我随身带着这蒙汗药,我如今搅在这饭里,他吃了呵!明日这早晚,他还不醒哩!”《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早晚我若死了,我不能看见他在跟前送终。” 老舍 《四世同堂》一:“这早晚的年轻夫妻都是那个样儿!”
(9).泛指近日的某个时候。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贤弟,你的封王只待早晚间灭了 项羽 ,便是囊中之物。”《水浒传》第八二回:“朝廷差 宿太尉 亲賫丹詔……前来招安,早晚到也!”  ——《漢語大詞典》
岩廊(巖廊)yán láng
亦作“ 巖郎 ”。亦作“岩廊”。
(1).高峻的廊庑。《汉书·董仲舒传》:“盖闻 虞舜 时,游於巖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堂边廡巖郎,谓巖峻之郎也。”
(2).借指朝廷。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今九州同域,天下一统,陛下优游巖廊,览羣臣极言。”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端拱巖郎,高居深视,以冕旒自蔽,而秋毫必察;以黈纊塞耳,而芥动必闻。”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观察老圃秋容图》诗:“君不见 陶 家篱、 韩 相圃,一在岩廊一环堵。”  ——《漢語大詞典》
侍 shì《國語辭典》

侍 [ shì ]

  1. 伺候。如:「服侍病人要有耐心。」
  2. 在一旁陪著。《论语·先进》:「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
  1. 服侍或随从他人的人。如:「女侍」、「侍从」。
  2. 侍生的简称。参见「侍生 」条。
  3. 姓。如明代有侍锦。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1.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2.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3. 人死:临~。送~。
  4.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5. 姓。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负 ( 負 ) fù
负 [ fù ]
  1.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
  2.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
  3.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
  4. 遭受:~伤。~屈。
  5. 具有,享有:久~盛誉。
  6. 欠(钱):~债。
  7. 小于零的(数),与“”相对:~数。
  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相对:~电。~极。
  9.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
  10. 失败,与“”相对:不分胜~。
黄楼(黄樓)huáng lóu
楼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徐州市 。据 宋 苏辙 《黄楼赋》载: 熙宁 十年秋七月乙丑, 黄河 决口,水及 彭城 下。 苏轼 适为 彭城 守。水未至, 苏轼 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及水至城下, 苏 又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至而民不溃。水退又请增筑 徐 城,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在城的东门筑大楼,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 徐 人相劝成之。后 苏辙 、 秦观 等都曾登 黄楼 ,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作 黄楼 之赋。后以“黄楼”为登览山水,赋诗作文,以颂功德的典实。 宋 晁冲之 《再至徐州示诸弟》诗:“南寻 白门 傍山麓,西望 黄楼 行水滨。还家作诗示羣从,早晚一游携二 陈 。” 明 李东阳 《长至祀陵纪行》诗:“ 黄楼 作赋思携客, 紫塞 论兵念守夷。”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一:“何復诗成无一事,羽衣吹笛坐 黄楼 。”  ——《漢語大詞典》
一醉
唐 戴叔伦 酬盩厔耿少府湋见寄 遥闻相访频逢雪,一醉寒宵谁与同。
唐 武元衡 秋日对酒 百忧纷在虑,一醉兀无思。
唐 韩愈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
唐 顾云 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 春酎香浓枝盏黏,一醉有时三日病。
唐 杜荀鹤 途中春 一醉未醒花又落,故乡回首楚关东。
宋 欧阳修 去思堂会饮得春字 世事纷然百态新,西冈一醉十三春。
宋 苏轼 次韵韩康公置酒见留 庭下黄花一醉同,重来雪巘已穹窿。
宋 杨万里 夜宿王才臣斋中睡觉闻风雪大作 一醉醒醒了,平生事事非。
宋 陆游 冬夜醉解残灯荧然起读书至明赋诗十韵 冬夜厌久坐,颇幸一醉眠。
宋 陈傅良 答朱翔远见别之作 乘壶偶自兵厨至,聊助征帆一醉眠。
宋 方回 与孟能静饮联句复和三首 其四 曲阜桥边同一醉,杭州城里两閒身。
元 王恽 雨中与诸公会饮市楼 每恨人生会合难,兴来一醉尽君欢。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