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
王维〔唐代〕《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否极尝闻泰,嗟君独不然。悯凶才稚齿,羸疾主中年。
馀力文章秀,生知礼乐全。翰留天帐览,词入帝宫传。
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公卿尽虚左,朋识共推先。
不恨依穷辙,终期济巨川。才雄望羔雁,寿促背貂蝉。
福善闻前录,歼良昧上玄。何辜铩鸾翮,底事碎龙泉。
鵩起长沙赋,麟终曲阜编。域中君道广,海内我情偏。
乍失疑犹见,沉思悟绝缘。生前不忍别,死后向谁宣。
为此情难尽,弥令忆更缠。本家清渭曲,归葬旧茔边。
永去长安道,徒闻京兆阡。旌车出郊甸,乡国隐云天。
定作无期别,宁同旧日旋。候门家属苦,行路国人怜。
送客哀难进,征途泥复前。赠言为挽曲,奠席是离筵。
念昔同携手,风期不暂捐。南山俱隐逸,东洛类神仙。
未省音容间,那堪生死迁。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满地传都赋,倾朝看药船。群公咸属目,微物敢齐肩。
谬合同人旨,而将玉树连。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为善吾无矣,知音子绝焉。琴声纵不没,终亦继悲弦。
馀力文章秀,生知礼乐全。翰留天帐览,词入帝宫传。
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公卿尽虚左,朋识共推先。
不恨依穷辙,终期济巨川。才雄望羔雁,寿促背貂蝉。
福善闻前录,歼良昧上玄。何辜铩鸾翮,底事碎龙泉。
鵩起长沙赋,麟终曲阜编。域中君道广,海内我情偏。
乍失疑犹见,沉思悟绝缘。生前不忍别,死后向谁宣。
为此情难尽,弥令忆更缠。本家清渭曲,归葬旧茔边。
永去长安道,徒闻京兆阡。旌车出郊甸,乡国隐云天。
定作无期别,宁同旧日旋。候门家属苦,行路国人怜。
送客哀难进,征途泥复前。赠言为挽曲,奠席是离筵。
念昔同携手,风期不暂捐。南山俱隐逸,东洛类神仙。
未省音容间,那堪生死迁。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满地传都赋,倾朝看药船。群公咸属目,微物敢齐肩。
谬合同人旨,而将玉树连。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为善吾无矣,知音子绝焉。琴声纵不没,终亦继悲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 姓。
讶 ( 訝 ) yà
讶 [ yà ]
- 惊奇,奇怪:~然。~异。惊~。
- 同“迓”,迎接。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 人死:临~。送~。
-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 姓。
军 ( 軍 ) jūn
军 [ jūn ]
-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
-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少 shǎo/shào《國語辭典》
少 [ shǎo ]
形-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话好像少了一点。」
- 短缺、不够。如:「米面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个人,不知有没有候补的?」
- 二数相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 丢失、遗失。如:「我屋里少了几件东西,你们知不知道?」
- 轻视、不满。《史记·卷六九·苏秦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 不久、短时间。《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 不经常的。如:「这是少有的事。」
- 略微、稍微。《庄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史记·卷 一一○·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少 [ shào ]
形- 年幼的、年轻的。如:「少男」、「少女」、「少爷」。
- 幼年或年轻的时候。《墨子·兼爱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
- 年轻的人。《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王氏诸少并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
- 姓。如汉代有少年唯。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贾 ( 賈 ) gǔ/jiǎ
贾 [ gǔ ]
- 作买卖的人;商人。古时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行商坐~。
- 卖:余勇可~(比喻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使出)。
- 姓。
谊 ( 誼 ) yì
谊 [ yì ]
- ◎ 交情:友~。交~。情~。
贤 ( 賢 ) xián
贤 [ xián ]
-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