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彦。
苏轼〔宋代〕《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彦。
嗟汝独何为,闭门观物变。
微物岂足观,汝独观不倦。
牵牛与葵蓼,采摘入诗卷。
吾闻东山傅,置酒携燕婉。
富贵未能忘,声色聊自遣。
汝今又不然,时节看瓜蔓。
怀宝自足珍,艺兰那计畹。
吾归于汝处,慎勿嗟岁晚。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已敷,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困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江湖不可到,移植苦勤劬。
安得双野鸭,飞来成画图。
种柏待其成,柏成人亦老。
不如种丛篲,春种秋可倒。
阴阳不择物,美恶随意造。
柏生何苦艰,似亦费天巧。
天工巧有几,肯尽为汝耗。
君看藜与藿,生意常草草。
萱草虽微花,孤秀自能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
牵牛独何畏,诘曲自牙蘖。
走寻荆与榛,如有宿昔约。
南斋读书处,乱翠晓如泼。
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
芦笋初似竹,稍开叶如蒲。
方春节抱甲,渐老根生须。
不爱当夏绿,爱此及秋枯。
黄叶倒风雨,白花摇。
行乐惜芳晨,秋风常苦早。
谁知念离别,喜见秋瓜老。
秋瓜感霜霰,茎叶飒已槁。
宦游归无时,身若马系早。
悲鸣念千里,耿耿志空抱。
多忧竟何为,使汝玄发缟。
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囚厅。
下为人所径,上密不容钉。
殷勤戒吏卒,插棘护中庭。
远砌忽坟裂,走鞭瘦竛竮。
我常携枕簟,来此荫寒青。
日暮不能去,卧听窗风泠。
芎藭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
濯濯翠径满,愔愔清露涵。
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篮。
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
劚根取其实,对此微物惭。
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
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
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虬。
长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我归自南山,山翠犹在目。
心随白云去,梦绕山之麓。
汝従何方来,笑齿粲如玉。
探怀出新诗,秀语夺山绿。
觉来已茫昧,但记说秋菊。
有如采樵子,入洞听琴筑。
归来写遗声,犹胜人间曲。
(八月十一日夜宿府学,方和此诗,梦与弟游南山,出诗数十篇,梦中甚爱之。
乃觉唯记一句云蟋蟀悲秋菊。
)野菊生秋涧,芳心空自知。
无人惊岁晚,唯有暗蛩悲。
花开涧水上,花落涧水湄。
菊衰蛩亦蛰,与汝岁相期。
楚客方多感,秋风咏江篱。
落英不满掬,何以慰朝饥。
嗟汝独何为,闭门观物变。
微物岂足观,汝独观不倦。
牵牛与葵蓼,采摘入诗卷。
吾闻东山傅,置酒携燕婉。
富贵未能忘,声色聊自遣。
汝今又不然,时节看瓜蔓。
怀宝自足珍,艺兰那计畹。
吾归于汝处,慎勿嗟岁晚。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已敷,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困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江湖不可到,移植苦勤劬。
安得双野鸭,飞来成画图。
种柏待其成,柏成人亦老。
不如种丛篲,春种秋可倒。
阴阳不择物,美恶随意造。
柏生何苦艰,似亦费天巧。
天工巧有几,肯尽为汝耗。
君看藜与藿,生意常草草。
萱草虽微花,孤秀自能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
牵牛独何畏,诘曲自牙蘖。
走寻荆与榛,如有宿昔约。
南斋读书处,乱翠晓如泼。
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
芦笋初似竹,稍开叶如蒲。
方春节抱甲,渐老根生须。
不爱当夏绿,爱此及秋枯。
黄叶倒风雨,白花摇。
行乐惜芳晨,秋风常苦早。
谁知念离别,喜见秋瓜老。
秋瓜感霜霰,茎叶飒已槁。
宦游归无时,身若马系早。
悲鸣念千里,耿耿志空抱。
多忧竟何为,使汝玄发缟。
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囚厅。
下为人所径,上密不容钉。
殷勤戒吏卒,插棘护中庭。
远砌忽坟裂,走鞭瘦竛竮。
我常携枕簟,来此荫寒青。
日暮不能去,卧听窗风泠。
芎藭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
濯濯翠径满,愔愔清露涵。
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篮。
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
劚根取其实,对此微物惭。
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
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
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虬。
长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我归自南山,山翠犹在目。
心随白云去,梦绕山之麓。
汝従何方来,笑齿粲如玉。
探怀出新诗,秀语夺山绿。
觉来已茫昧,但记说秋菊。
有如采樵子,入洞听琴筑。
归来写遗声,犹胜人间曲。
(八月十一日夜宿府学,方和此诗,梦与弟游南山,出诗数十篇,梦中甚爱之。
乃觉唯记一句云蟋蟀悲秋菊。
)野菊生秋涧,芳心空自知。
无人惊岁晚,唯有暗蛩悲。
花开涧水上,花落涧水湄。
菊衰蛩亦蛰,与汝岁相期。
楚客方多感,秋风咏江篱。
落英不满掬,何以慰朝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煌煌 huáng huáng
(1).明亮辉耀貌;光彩夺目貌。《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朱熹 集传:“煌煌,大明貌。” 前蜀 贯休 《善哉行》:“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金 王若虚 《上周监察夫人生朝》:“煌煌綺罗,洋洋丝竹。” 郭沫若 《万引》:“﹝他﹞坐上电车一直坐到书店门口,店里已经是灯光煌煌的了。”
(2).显耀;盛美。《汉书·扬雄传下》:“明哲煌煌,旁烛之疆;逊於不虞,以保天命。” 宋 沈遘 《五言沈沔天隐楼》:“煌煌全盛时,冠盖充里门。” 清 孙枝蔚 《房衍公与予见后朝夕不离感赠》诗之二:“ 京雒 何煌煌,相府何潭潭。” 徐迟 《财神和观音》:“他默诵起来了,现在这果真已是篇煌煌的大论文。”
(3).昭彰;醒目。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 孔 壁既彰,蝌斗煌煌。”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些报纸上都用了头号字煌煌地排印着,可以刺得人们头昏。” ——《漢語大詞典》
(2).显耀;盛美。《汉书·扬雄传下》:“明哲煌煌,旁烛之疆;逊於不虞,以保天命。” 宋 沈遘 《五言沈沔天隐楼》:“煌煌全盛时,冠盖充里门。” 清 孙枝蔚 《房衍公与予见后朝夕不离感赠》诗之二:“ 京雒 何煌煌,相府何潭潭。” 徐迟 《财神和观音》:“他默诵起来了,现在这果真已是篇煌煌的大论文。”
(3).昭彰;醒目。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 孔 壁既彰,蝌斗煌煌。”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些报纸上都用了头号字煌煌地排印着,可以刺得人们头昏。” ——《漢語大詞典》
帝王 dì wáng
(1).泛指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庄子·天道》:“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 汉 贾谊 《过秦论》:“ 秦王 之心,自以为 关中 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清 唐甄 《潜书·室语》:“自 秦 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2).五帝和三王的并称。《庄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继。” 成玄英 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 夏 、 殷 、 周 。”《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漢語大詞典》
(2).五帝和三王的并称。《庄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继。” 成玄英 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 夏 、 殷 、 周 。”《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名-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副-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赫赫 hè hè
(1).显赫盛大貌;显著貌。《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 尹 ,民具尔瞻。”《国语·楚语上》:“赫赫 楚国 ,而君临之。” 韦昭 注:“赫赫,显盛也。”《汉书·陈汤传》:“﹝ 汤 ﹞以言事为罪,无赫赫之恶。”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 汉 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2).形容炎热炽盛。《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 成玄英 疏:“赫赫,阳气热也。” 唐 丘为 《省试夏日可畏》诗:“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 清 徐夔 《苦热》诗:“朅来炎官执柄令,赫赫火繖高嵯峩。”
(3).光明炫耀貌。 汉 扬雄 《法言·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羣目之用也。”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宋 梅尧臣 《日蚀》诗:“赫赫初出 咸池 中,浴光洗迹生天东。”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压倒了 昆仑山 上的红光。”
(4).形容声音洪大。《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音赫赫,就似撞八荒之鼓,音闻天地。”
(5).象声词。笑声。《全唐诗》卷八八○载《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漢語大詞典》
(2).形容炎热炽盛。《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 成玄英 疏:“赫赫,阳气热也。” 唐 丘为 《省试夏日可畏》诗:“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 清 徐夔 《苦热》诗:“朅来炎官执柄令,赫赫火繖高嵯峩。”
(3).光明炫耀貌。 汉 扬雄 《法言·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羣目之用也。”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宋 梅尧臣 《日蚀》诗:“赫赫初出 咸池 中,浴光洗迹生天东。”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压倒了 昆仑山 上的红光。”
(4).形容声音洪大。《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音赫赫,就似撞八荒之鼓,音闻天地。”
(5).象声词。笑声。《全唐诗》卷八八○载《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漢語大詞典》
走 zǒu《國語辭典》
走 [ zǒu ]
动- 疾行、奔跑。如:「奔走」。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步行。如:「走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 逃跑。如:「逃走」、「败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离开。如:「走开」、「我明天就要走了。」
- 泄漏。如:「走漏」、「走光」、「走电」。《水浒传·第一八回》:「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
- 接触、交往。如:「他们两家走得很勤。」
- 失去原来的形态。如:「走味」、「走样」、「走调」。
- 移动、挪动。如:「拿走」、「我的表走得很准。」、「这步棋走错了。」
- 到处游荡。参见「走江湖 」条。
- 往、去。如:「走往」、「走访」。
- 供行走的。如:「走道」。
- 供驱使的、供使役的。如:「贩夫走卒」。
- 在陆地上行动的。如:「飞禽走兽」。
- 兽类的总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穷飞走之栖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群彦 qún yàn
众英才。 汉 蔡邕 《答元式》诗:“济济羣彦,如云如龙。” 唐 韦应物 《赠河南李功曹》诗:“聿来自东山,羣彦仰餘辉。” 唐 陆贽 《除十县令》:“详延羣彦,亲访嘉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